石油45-50年,天然氣50-60年,煤炭200-220年。如果世界停止生產糧食,世界糧食儲備只能維持40天左右。我們可以放心,資源流失嚴重,但會有新的能源統計。目前,全球75%的能源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化石燃料是人類健康的最大汙染源,也是全球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火力發電、運輸和各種加熱過程都需要燃燒大量的煤、石油、柴油、汽油和木制品。在燃燒過程中,這些化石燃料會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顆粒,導致人體呼吸系統紊亂和癌癥。從全球來看,目前全球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壹是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不斷增加,這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最重要原因。聯合國希望世界各國大力開發和應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和水資源,同時加大對現有礦物能源的技術升級和改造,減少有害氣體排放。科學家發現地球表面有壹層溫度超過1000度幾千米的熾熱巖石層。可想而知,火山噴發噴出的熾熱巖漿源於此。科學家稱這種熱能為巖石地熱資源。如果熱巖石中的熱能可以取出來轉化成電,巖石也可以發電。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發明了壹種利用水文地熱資源發電的方法,即將地下蒸汽或溫泉的能量轉化為電能,這種方法已經占到總發電量的0.3%。如何從地下巖石中提取熱能來發電是許多能源專家的長期夢想。英荷石油公司Roya Dachscher正計劃將這壹夢想變為現實。不久前,該公司在薩爾瓦多成立了地熱財團,利用先進技術解決巖石地熱資源利用問題。根據該財團的巖石地熱開發計劃,工程技術人員將利用先進的勘探技術在薩爾瓦多尋找地下熱巖,然後通過鉆井技術建立水壓註入系統。利用這壹系統,地面的冷水可以深入地下,通過熱巖石轉化為熱水或過熱蒸汽返回地面,從而獲得熱能。在地面上,熱能被轉換成電能。根據羅亞達池舍石油公司的專家核算,他們可以建造壹座功率為2000-5000千瓦的巖石地熱發電站。羅亞達契舍石油公司技術經理戴利說:“薩爾瓦多計劃”是他們公司地熱利用宏偉計劃的壹部分。該公司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資500-654.38+0億美元,擴大巖石地熱開采規模,使地下熾熱的巖石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人類的主要能源之壹。太陽能科學家預測,在10年至15年間,地球陽光充足的地區將會出現大量的太陽能熱電廠,為世界各國提供清潔電力。20世紀初,研究人員開始使用屋頂上的凹槽冷凝器來獲取能量:首先將黑色管道中的油加熱到400攝氏度,當油流經熱交換器時,水被蒸發成蒸汽,然後用蒸汽驅動渦輪發電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研究人員的不斷努力下,太陽能發電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槽式太陽能發電的轉換效率已經達到了15%,也就是說可以將1/6的入射光能轉化為電能,而太陽能電池板的轉換效率只能達到10%。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研究人員在加州建造了壹座354兆瓦的太陽能熱電站,相當於壹座中型熱電站。但是槽式熱電站的缺點是占地面積大。它需要壹個長150m、寬6m的槽,其發電成本是煤、石油或天然氣的3倍。槽式發電並不是太陽能發電的唯壹方式,也有工程師采用了其他方案,比如塔式發電。他們使用數百個單壹的鏡子(定日鏡)從東到西跟蹤太陽。鏡子將太陽光束照射在塔頂的熱交換器上,熱交換器將吸收的熱量引入鹽溶液中。被加熱的鹽溶液被泵送到塔的底部以產生蒸汽來驅動渦輪機。雖然使用鹽溶液的方法是好的,但是溶液會腐蝕管道和容器。因此,科學家們打算用空氣代替鹽溶液來傳導熱能。為了解決空氣導熱性差的問題,研究人員開發了壹種“體積接收器”,原理類似於吸水海綿,可以將空氣加熱到1200攝氏度。當熱空氣經過接收系統時,系統吸收空氣中的大部分熱量,將加熱後的空氣直接吹入渦輪,帶動渦輪發電。這種方案是否會在未來取代低谷發電方案,目前尚無定論。理論上,塔式熱電站的太陽能利用率可以達到25%。重要的是塔式熱電站還存在壹些技術問題,槽式發電技術成熟。去年9月,西班牙政府通過了壹項新法令,將每千瓦時的原始電價從3歐分提高到15歐分。為此,西班牙計劃在2004年建成歐洲最大的太陽能槽式熱電站。為了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研究人員將吸附管中的油換成了水,不僅省去了昂貴的油,還可以直接將水蒸發掉。但是,在以水代油的技術試驗成功之前,吸附管中仍然使用油作為熱載體。從目前的進展來看,這項技術可能在五年內實現,屆時太陽能的利用率有望提高到20%以上。除了成本比太陽能電池板低之外,太陽落山後的白天,太陽能熱電廠仍然可以通過儲存熱能來發電。儲存熱量需要裝滿鹽溶液的儲油罐或容器,這需要很大的場地。未來肯定會有比上述熱載體更好的媒體出現,被發現只是時間問題。
上一篇:圈椅介紹以及圈椅三件套的推薦下一篇:夏天適合釣鰱魚和鱅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