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的調查,指出了偏遠山區小學數學課堂低效的五種主要表現形式,分析了低效課堂產生的原因,並提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本文通過課堂教學實踐、講座、評價等教研活動,對影響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及對策談壹些不成熟的看法:
壹,低效課堂的主要表現。
(壹)教學模式陳舊單壹,負擔重,效率低。
教師是“水桶”,學生是“水碗”,課堂教學是壹個“灌水”的過程。“拖延之風”、“題海戰術”、“壓法”的盛行,導致老師累、學生苦、家長難、教學成本高、效率低,課堂教學陷入“高消耗、低效率”的怪圈。
(二)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教學註重“五個中心”,即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以講課為中心,教師講授教材,學生研究問題,教學價值以考試為中心。學生並沒有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成了教師表演“教案劇”的場所,學生只是教師的配角。老師習慣“威權”教學,學生習慣“被動”學習;教師只關心“教什麽”,不研究“怎麽教”;學生只知道“學什麽”,不掌握“怎麽學”,學習效率差。
(三)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方法和學生經驗的指導。
課堂教學強調接受,輕探索,聽課,輕動手,重記憶,輕應用,重結果,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和價值觀,強調知識的掌握和經驗的傳承,而忽視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培養,導致學生表現出不會思考,不會質疑,不會創新。
(四)教學活動活潑低效。
課堂教學的目標沒有真正定位在學生的發展上,缺乏對學生思維廣度、深度、力度和有效性的訓練。而是壹味追求課堂教學的表面形式,形成了表面上課堂教學研究轟轟烈烈,實質上課堂教學效果空洞的局面。
(五)基於此,忽視對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學生沒有被視為充滿活力和豐富多彩的個體,他們的差異沒有被視為壹種教學資源。另外,偏遠山區上小學的孩子,受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個體差異和思維平均水平甚至比城市小學生還要差。所以用同樣的內容去教有差異的學生,效果可想而知。
二,低效課堂的原因分析
(壹)偏遠山區小學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知識觀念跟不上時代步伐,城鄉教育不平衡。偏遠山區小學教師老齡化嚴重,年齡結構趨於失衡。這些老師明顯覺得教學“辛苦”:壹是抓不住教材。過去,舊教材的設計不僅是為教什麽而設計,而且還為如何教而安排。現在課本上只有幾幅圖,很難抓住重點和難點。第二,由於知識的匱乏,壹些小學數學教師對教育信息的理解和吸收不夠重視,缺乏進壹步學習的緊迫感。即使參加壹些深造,也缺乏對所學知識的“內化”。所以在教學中,只滿足於“磨”功夫,強調“見多識廣”的練習,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老師講壹切,學生被動聽”的格式,勢必造成學生的厭煩。
(2)傳統教學方式根深蒂固。目前,在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熱衷於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壹支粉筆、壹本教科書、壹張嘴巴、壹份作業、幾道習題...老師瞎講,瞎問,瞎填,瞎填。這不是教學。學生盲聽、盲答、盲收、盲裝。這不是學習。在課堂上,老師說的和做的很多,就看結果對不對,有沒有整齊劃壹的大答案。壹節課下來很難看到生動有趣的體驗場景。
(3)教師缺乏改革課堂教學的決心和信心。現在學校對老師的評價還是教學成績壹票否決,家長往往找分數。如果班裏的學生成績高,老師就是會教的好老師,否則就不會,因為他們都認為孩子將來選好學校就得考高分。在這種指導的影響下,數學教師無時無刻不在努力堅持“題海戰術”,卻對新課程新教學望而卻步,生怕漏掉學生的成績。所以老師沒有信心去改革課堂,走進課堂。新的教學方法,新的學習方法想用,不敢用。數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形成。
(四)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偏遠山區小學生地處偏遠,家長文化素質大多不高。對待孩子有兩個極端。首先,他們對孩子期望過高。如果他們的孩子達不到他們的要求,他們會生氣、失望或憤世嫉俗,這往往使他們感到不知所措和沮喪,從而缺乏自信。二是認為孩子能認幾個字,可以算作簡單的算賬。他們對孩子要求不嚴,不能給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導致對孩子主動學習的要求不高。
第三,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所謂有效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的輔助和有效的學習指導資源,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方法。有效教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壹是學習時間,即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二是學習結果,即在學習過程中有實實在在的收獲;第三是學習體驗,即學生感受到愉快、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僅指如何教,如何學也是壹個重要的標準,即提高學習效率,獲得學習成果,強化學習體驗。
如何提高偏遠山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壹),了解學生,做到教學為人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1,了解學生性格。大多數學生很高興在學習中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定期的小規模比賽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進。在教學中,采用各種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參與的熱情,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2.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當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必須始終參與其中。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識,既完善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又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教師要盡可能從實際出發提問,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現實生活,從而實現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2)培養良好的聽力習慣是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
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把“生動發言的課堂”變成“相互傾聽的課堂”。只有在“傾聽課堂”中,各種思想和情感才能通過言語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的。聽學生演講就像和學生壹起打棒球投球練習。準確接住學生投出的球。即使扔球的學生什麽都沒對妳說,他也是心情愉快的。作為壹名教師,要善於接住學生投出的每壹個球,尤其是學生投得不好或沒接住的球,這也是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3)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
新課標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對不同班級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具體的規定。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適中,難度要大。就像打籃球,籃筐太高,學生再怎麽努力也投不進去,自然就失去了信心;而且籃子太低,學生會很容易往籃子裏倒,當然也不會有克服困難的喜悅。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壹性。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考慮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的目標也不壹樣,要避免壹概而論。
(4)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而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在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追求。
1,課前導入,展示目標。引人入勝的介紹能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壹進課堂,要麽讓學生聽與課文相關的錄音或音樂,要麽講壹個與課文相關的小故事,要麽展開與課文相關的精彩對話,要麽用視頻片段導入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制定大綱指導自學。課前寫壹個小黑板,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小黑板看到,明確自學的要求,即學什麽,用多長時間,怎麽考等。,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閱讀,是圍繞思考問題、尋找答案獨立閱讀,還是邊閱讀邊討論、解決疑難問題等。至於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的提出,對於大三學生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競爭,因為競爭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合作是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正在成為當代人的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從而發展發散思維,尋求異性。
4、查看反饋,重點輔導。
老師通過檢查反饋,通過講解啟發啟發學生思維,總結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指導方法,補充知識規律,實現融會貫通和升華。這個環節不僅是為了補上差額,也是為了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它不僅幫助後進生解決難題,而且通過糾正他們的錯誤幫助好學生理解得更透徹。
5.巧設習題鞏固提高。
通過基礎訓練,檢驗學員的依從性,彌補不足。課堂作業要典型,難度和工作量適中,要有題型、選擇題,有時還要有思考題。壹節課大約需要15分鐘的課堂作業。老師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鼓勵已經做完必要題的學生選擇做或者思考。通過巡視,可以知道哪些同學真正做到了“開誠布公”,哪些同學需要在課後“開小竈”,這樣課外輔導才能更有針對性。並糾正部分資優生和部分差生,既檢驗學生上課是否達到學習目標,又促進學生在各個環節積極學習和實踐,提高效率;及時反饋信息,能按時完成課堂作業就達到了學習目標,做到了“開放”;通過訓練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的課堂作業都是在下課的時候交的,確實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課後學生放松,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創建邊遠山區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應使課前、課堂、課後成為壹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但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教師,他們的基本素質和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作為壹線數學教師,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專業水平,勇於實踐,勇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