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壹步強調了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家楊樹子先生曾說:“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壹撞就垮;沒有人文精神和民族傳統,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就不會把自己打得落花流水。"
壹,人文素質的內涵
人文,源於拉丁語,即Humanita,指的是人性和教育。在中國,“人”字最早見於《易經》和《易經》,其中說:“剛柔相濟,天文也在文明之上,人也,觀天文,觀時變,觀人,化之於世。”明確提出“人性”的概念,“天文”指的是自然的原理,“人性”指的是人事的原理,也就是人的教育。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論述了人文素質的內涵。人文素質是以文化為基礎,以人為主體的社會文化綜合能力。人文素質是壹個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內在精神氣質的綜合表現,也是現代人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因此,人文素質教育在當代具有現實和戰略意義。
二,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壹)思想教育不深刻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大學生的價值體系、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沖擊。高職學生感性多,深度少,思維簡單,文化背景少,缺乏做人和學習的基礎,更沒有能力抵制各種錯誤的思想文化。另外,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不註重個人儀容,溝通沒有技巧,舉止隨便。
(二)缺乏多價值挖掘
在高職學生的培養中,過於註重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忽視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人文精神的薄弱。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學生在大學教育過程中,正在建構仁愛、濟世、尊業、自得其樂、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文精神,為他們未來的社會發展和社會責任奠定良好的精神文化基礎。
(三)在思想教育方面
偏重專業知識和技術,忽視人文知識的學習,過於註重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生活態度、情感、思想道德、價值觀等人文精神的培養。專業設置範圍相對狹窄,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基礎單壹,難以滿足社會需要的復合型、綜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過分註重社會價值,忽視個人價值,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教學改革和發展的要求
教育部制定並經國務院批準的《面向21世紀振興教育行動計劃》指出,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面向21世紀教育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
在《關於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意見》中,教育部明確了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意義,明確了文化素質教育的定位和內涵,指出當前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工作要以人文素質教育為重點,提高全體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
因此,我們當前強調的文化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其核心始終是如何做人,包括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追求,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探索。
第三,發揮傳統文化的功能,促進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壹)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豐富課程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通過通識教育拓寬基礎課,細化專業課,擴大選修課的範圍。通過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課程體系的調整,實現課程的整合,利用地方傳統文化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
傳統文化不僅廣泛存在於社會生活中,歷史文化遺址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生動記錄了中華文明的演進軌跡。學生通過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參觀文化古跡、關註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發揮本土文化的教育功能,通過觀摩學習不斷提高人文素養。
(二)提高教師素質,發揮榜樣和示範作用。
大學教師具有敬業、奉獻和高尚的品格,他們的文化素養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對他們未來的人生發展和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人文素質是在專業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和提高整個學校文化品位的根本基礎。
(3)嚴格考試,廣泛閱讀傳統經典。
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薄弱的原因在於閱讀量少,學習習慣差,課外閱讀時間少,閱讀的書籍類型主要是言情小說,傳統經典著作很少涉及。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嚴格的考試要求,倡導經典閱讀,傳播文化精髓,也可以通過討論熱點問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校園人文氛圍。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積極向上、文明人文的校園文化生活中,從內心熱愛祖國文化,樹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尊和自信。通過組織書法、辯論、演講、唱歌、戲劇等形式,調動學生對人文學科的興趣;通過舉辦人文社會科學系列講座,營造學術氛圍,加強文化環境建設。
(五)通過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禮儀的塑造。
禮儀是日常生活的壹種行為,是對待他人的壹種態度,是素質修養的體現。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不同場合的禮儀,學習衣食住行、以物待人等有關日常生活的禮儀規範,在言行舉止中表現出較高的人文素養,達到內在文化素養與外在禮儀的完美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引領,培養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塑造學生的文明舉止和習慣,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潛移默化和不斷強化中培養個體綜合能力,實現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完美統壹,進壹步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