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法(編號:SZJXGF03-2008)
深圳市鵬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蔡1。前言隨著建築業的發展,為滿足人們多樣化選擇生活的需要,近年來,建築設計中出現了許多新穎獨特的坡屋頂結構。但在坡屋面施工中,由於施工方法選擇不當,混凝土澆築不密實,容易造成滲漏。該施工方法根據坡屋面的結構特點,采用簡單可行的導軌,保證混凝土的澆築質量。2.施工方法特點:2.0.1投入成本低,操作簡單。2.0.2取消屋面砂漿找平層,縮短工期,降低機械和材料成本,減少垂直運輸壓力和施工成本。2.0.3避免屋面砂漿找平層施工中因結合不牢、基層不幹凈、養護不到位而造成空鼓、開裂等質量問題。3.適用範圍對於設計坡度小於25°的坡屋面,澆築混凝土時,混凝土骨料的滑移力較小,可按梁板的施工方法,安裝單層底模板後振搗澆築;對於設計坡度大於60°的坡屋面,可按剪力墻施工方法安裝雙層模板,然後澆築。這種施工方法適用於通常設計坡度為25° ~ 60°的緊湊坡屋面結構。4.工藝原理該施工方法是在按要求安裝坡屋面梁板鋼筋後,在板筋上設置鋼筋導軌,並將導軌與板筋焊接牢固(導軌面標高為屋面板結構標高)。澆築頂板混凝土時,用4m刮刀將導軌上已澆築的混凝土刮平,以控制混凝土面標高。通過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平整度和標高,使屋面板滿足抹灰層的找平要求,可以取消屋面板的找平層。5.施工流程及操作要點
5.2操作要點5.2.1梁板鋼筋1施工。為避免澆築混凝土過程中板鋼筋下沈,保證板鋼筋有效高度,雙層鋼筋網之間應加有效支撐馬凳筋,支撐馬凳筋不應小於φ10。當板鋼筋大於φ12時,間距不應大於1000mm×1000mm;當板鋼筋小於φ 12時,間距不得大於600mm×600mm,同壹方向不得少於兩個支撐,且距板鋼筋端部的距離不得大於150mm。2.鋼筋之間應綁紮牢固,以防止混凝土澆築時鋼筋因碰撞和振動而外露。3.馬凳鋼筋與上下鋼筋的接觸點采用點焊,周邊2 ~ 3車道內的上下鋼筋網也采用點焊,以加強鋼筋網的整體穩定性。4.綁紮鋼筋時,應按設計規定預留足夠的保護層。此保護層應采用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漿,鋼筋應加墊。嚴禁用鋼筋墊鋼筋或直接用鐵釘、鐵絲將鋼筋固定在模板上。
5.2.2導軌設置(標高控制)為1。導軌采用直徑為10mm的二級鋼筋,導軌鋼筋上表面為混凝土面,導軌采用鋼筋頭焊接支撐。鋼筋頭不得高於導軌面,支撐間距為500 ~ 800 mm,每根導軌不少於3個支撐點。如圖5.2.2-1所示。▲圖5.2.2-1導軌設置示意圖
2.屋面梁板鋼筋綁紮合格後,由測量工程師測量屋面、屋面陰角、水溝的混凝土標高,並在焊工的配合下用鋼筋頭標出混凝土表面標高。鋼筋頭應固定在已綁紮的梁、板鋼筋上,並在鋼筋頭上標出混凝土表面標高,標註間距不得大於5m,並應設置在屋面的端部和陰陽角處。
3.根據標出的混凝土面標高,在屋面和陰陽角處焊接鋼導軌,如圖5.2.2-2所示。
▲圖5.2.2-2陰陽角導軌練習示意圖
4.按標高安裝好屋頂導軌和吊模後,以屋頂導軌和吊模為控制線,添加墊層導軌(拉線處理)。面板導軌設置間距3000mm(不大於3000mm),導軌下仍用直徑10mm的鋼筋,與鋼筋頭點焊固定,間距800 ~ 1000 mm,導軌設置後,用板厚檢查導軌。導軌的具體設置如圖5.2.2-3所示。
▲圖5.2.2-3大型屋面板鋼導軌布置示意圖。
5.2.3混凝土澆築為1。施工應從檐口開始,由下而上向屋面進行,以最高的屋面線為對稱軸向兩側對稱澆築混凝土,間隔時間應小於混凝土初凝時間(約3小時)。2.澆築混凝土過程中,屋面工程為重點工程,應安排專職人員觀察模板、支撐、鋼筋等情況。發現變形和移動時,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嚴格按照標高多方位多點拉線控制混凝土表面標高,確保混凝土澆築質量。3.使用基於固定導軌的4米刮刀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標高。用振搗器沿垂直澆築方向來回振搗,振搗後用直尺抹平表面。如圖5.2.3所示。
4.由於坡度較大,混凝土成型困難,所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為100- 120。▲圖5.2.3屋面混凝土澆築找平示意圖。
5.2.4混凝土接收面坡屋面的混凝土應按清水建築樓地面要求施工,接收面應密實、平整、壓光;混凝土不得有脫皮、起砂、開裂等缺陷,以便於下壹步防水施工。混凝土澆築的效果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