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城市規劃師考試指南:對海派園林發展的思考

城市規劃師考試指南:對海派園林發展的思考

壹、海派園林的起源

1.海派園林的出現

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入侵,上海人對外來文化從對立到認同,進而將外來文化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產生了新的、復雜的海派文化。

作為壹種實體,園林提供了這種社會文化的生存環境;作為壹個概念,它表達了這種文化,所以上海園林表現出壹些獨特的特點,形成了壹個新的園林流派,即“海派園林”。

2.海派園林的特點

事物的特性是在與其他事物的比較過程中產生的。所以,要了解海派園林的特點,不妨與當時的其他流派進行比較。

(1)上海花園和北京花園

京派和海派代表了藝術和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的特點是吸收西方藝術,創新、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有壹種官方的風格,含蓄而簡潔。京派像大家閨秀,海派像摩登少女;京派古典,海派浪漫,但隨著歷史的變遷,具有現代特色的海派逐漸成為主流。

眾所周知,海派文化的精髓是“海納百川,海納百川”。近代上海“中體西用”和“西學東漸”口岸的開埠,促進了造園技術的西化。海派園林的另壹個特點是兼收並蓄傳統園林和西方園林。海派園林的細節,看似有洋腔洋調,處處體現著中國傳統園林的光輝。正是這種對細節的不斷考量,體現了海派文化的精致與品味。

與海派的寬容相矛盾的,是京派傳統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封建統治長期相互依附。北京的城市氣質是由古都文化和歷史傳統文化的積澱,以及官方和學術兩極的強大磁場塑造的。園林形式仍以傳統皇家園林為主,反映了其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基礎。北京人非常重視宏觀思維,往往以居高臨下的眼光看待問題,追求超越現實的價值觀。在園林中也清晰地展現出其皇家氣派,與海派園林的精致形成鮮明對比。

(2)海派園林和蘇州園林

“江南園林天下第壹,蘇州園林江南第壹”。蘇州園林是古典私家園林,是中國文化藝術最成熟的園林。可以用“文秀”兩個字來概括。作家,蘇州園林有相當高的文化內涵;顯示,它的形式美是非凡的。而其他人都達到了園藝的巔峰,也意味著很難有進步。蘇州園林可以“出口”海外,但在價值上只是古董。

海派園林具有很強的現實生命力,開放而兼收並蓄。古今中外的風格可以雜而不亂,在變化中見統壹。比如中山公園,有英式、日式、中式,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通過樹木、草坪、道路等進行適當的布置。再比如南翔的古漪園。雖是古代園林(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後來又加建改建,現已成為公園形式。這裏的巖石、水池、樹木和建築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風格,深受遊客的喜愛。

(3)海派園林和揚州園林

“天下三分,流氓揚州。”揚州自古繁華,但在明末清初,因為戰亂的災難,這座城市幾乎全軍覆沒,揚州的輝煌從此銳減。清代的揚州更是精神扭曲。很多文人對異族統治不滿,但外表抑郁。這種心態表現在藝術作品獨特的文化風格上,也不由自主地表現在園林風格上,如假山意象、建築空間布局等。,形成壹些反傳統的做法,但又不同於海派的“兼容”特點。

古今中外對海派園林的吸收,因移民文化的“需要”而“變通”;揚州園林中的壹些現代形式是出於壹種反傳統的情緒,想“變異”“變異”。

(4)上海園林和嶺南園林

北京、上海和廣東是中國現代文化的三大流派。嶺南園林有三個特點:富、洋、新。廣東番禺余音山房、順德清輝花園、佛山梁園、東莞科苑都有這些特點。余音山居是中西文化的傑作。其園名的含義從其園門上的對聯“三鞠躬紅雨容,陰天壹角深綠雲”可見壹斑。很有中國傳統文人園林氣質。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得出壹個總的結論:海派園林是上海開埠至解放前這壹時期,由於特殊的社會文化影響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園林風格,是海派文化在當時園林中的體現。海派園林的特點是中西園林特色的巧妙結合,體現了海派文化的精髓,“兼容並蓄”。值得指出的是,在當時,傳統園林仍是中國主流的園林形式,海派園林之所以能從眾多園林流派中脫穎而出,與這壹背景密切相關。

第二,近代海派園林的發展

1.現代海派園林的發展軌跡

(1)700多年前,上海設立縣城,傳統文化孕育於昔日的老城盒區。建於明嘉靖年間的豫園,是中國南方壹座精致的古典園林,是上海人潘雲端的私家園林。它現在對公眾開放。上海還有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四大古典園林:明代的夏秋園和古漪園,清代的曲水園和醉白池園,都是體現江南園林風格的地方文化代表作品。後來由於公共使用的需要,在保留原有的基礎上擴大了遊園範圍,增加了壹些活動設施和園林景觀。

(2)租界時代,西方園林形式傳入上海,海派園林發展並脫穎而出。

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上海園林不斷吸收西方園林形式,與傳統園林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園林。

(1)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租界。為了滿足他們在中國享樂的需求和少數殖民者的娛樂活動,他們把歐洲的公園帶到了中國。上海可以說是殖民地公園建立的比較早也比較多的地方。

這壹時期公園的規劃布局多采用法式規整風格和英式景觀風格,包括大片的草地和占地很少的建築,與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規劃設計明顯不同。從功能上來說,主要用於散步,打網球,喝酒。此時的租界公園可以說都是外國人建造的,布局特點主要體現了其外國性質,在細節上融入了壹些傳統園林的元素。

租界公園的出現為中國傳統園林註入了新鮮空氣,打破了幾千年來園林只為少數人服務的傳統。但其在中國的土地並不對中國人開放,這嚴重傷害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在壹定意義上刺激了經營性私立公園的出現。此外,受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民族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私家園林的西化、商品化是必然的。

上海張遠是當時開放較早的私家園林之壹,其管理和活動具有典型性。張遠位於南京西路以南,石門壹路以西。舊址在泰興路南端。1882年,這座園林被上海富商張書和買下,當時叫張遠。張淑和接手公園後,將整個公園面積擴大到60多畝,成為當時第壹個私家園林。園內風格西化,種樹種花,設置了表演各種戲曲和歌舞節目的專業舞臺,布置了各種新潮娛樂設施,建有“海天贏地”等建築,電力、影樓、商場、餐廳壹應俱全。

19年末,上海城市商業經濟繁榮發展,對市民生活方式產生了新的要求。徐園、豫園等壹批新穎私家園林的興起,可謂是對西方文明的借鑒和模仿,也是傳統園林文化隨著時代發展的轉型。傳統園林開始吸收西方園林的營養。

(3)租界公園和商業私家公園成為當時海派園林的主流,在壹定程度上滿足了外國殖民者和中國民眾對公共場地的需求。但前者的異國情調和後者的經濟性,使得它們始終無法成為真正的大眾公園,所以自建公園是必然的。

民國時期,隨著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公園建設在政府的主導下在全國範圍內鋪開,成為這壹時期園林發展的主要形式。在實踐中,不僅把壹些皇家宮殿、祭壇、寺廟開辟為公園,還修建了公園、墓地,大多中西合璧,全國新建公園數百個。同時,代表舊勢力的傳統私家園林和外國人的園林、公園將收歸國有,向公眾開放。

上海文廟公園(1927開業,現為石楠區文化中心)在原有基礎上重建,多種了樹,造了假山和池塘,對外開放觀光。上海成立後,相繼建成了市政園林、風景園林、市政動物園、市政植物園和市政第壹公園。雖然這些公園後來大多被日軍侵華所毀,但這些自建公園無疑為日後上海公園的進壹步演變奠定了基礎。

2.新時期上海園林的發展。

(1)解放後,上海的歷史翻開了新的壹頁,園林建設從人民的需求出發。

出於自尊和對祖國的熱愛,園林建設也體現了以我為主體,以中國為中心的原則,但也適應了時代的變化,滿足了群眾在公園活動中的需求。我們從總體布局、地形處理、植物配置、建築活動設施等方面吸收了西方乃至世界園林有益的“語言”。對中國傳統造園手法既要繼承又要創新,不能簡單地模仿形式,而要吸收其精神和基本手法,如地形空間、經營山水、聚散高低等;植物設置講究手勢寓意;景點設置,冠名等。另壹方面,草坪、噴泉、兒童遊樂場、雕塑也融入公園之中,使公園既有中國園林的韻味,又有現代公園的韻味。

(2)90年代以來風景園林的快速發展,加強了國內外設計界的交流。

隨著改革進程的深化、對外開放的加大以及環境建設成為重點的形勢,綠化建設進入了壹個超常規的高速發展時期。根據城市規劃,在分級分類的基礎上,結合舊房改造和拆除,建設了許多開放式公園和綠地。為了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園林設計和建設的新思想、新技術,通過國際招標、方案比選、市場運作等方式,邀請了英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美國等設計公司參與本市公園和綠地的設計,國內設計師也開闊了眼界,與國外合作吸收養分,走出國門。近年來,如鐘燕綠地、虹橋花園和徐匯綠地都是由加拿大公司設計的。世紀公園在比較了五個國家(英、法、德、美、日)的方案後,采用了英國的方案。太平橋綠地是壹家美國公司設計的。世紀大道綠化由法國公司設計。雖然請國外公司做設計成本更高,但是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的引入,他們對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操作方式的多樣化,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景觀設計師開闊視野,開闊思路,學習新技術很有幫助。在學習吸收的基礎上,我們從未懈怠,不斷進步。我們在黃興綠地、長壽路綠地、大寧靈石公園、塘橋公園、古城公園等公園都有很多新創意。開放、引進、交流、合作贏得了技術進步,對促進園林技術的提高大有裨益。

第三,關於花園學校形成的思考

1.園林發展中的問題

(1)流於形式,忽略了內涵。

隨著全球化的加劇,園林的藝術風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趨於雷同。上海的園林不可避免地受到海外設計潮流的影響。這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比如技術可以更流通,但是全球化也讓我們失去了壹些個性或者自我認知能力。

從1996陸家嘴中央綠地的建設到上海城市公共綠地的全面建設,形式感極強的西方造園手法的引入,從對中國園林藝術形式的補充和啟蒙,變成了為形式而形式的怪圈。我們在借鑒西方園林藝術的同時,沒有好好審視這些形式的來源和內在含義,只是簡單地模仿。莫名其妙的軸,想象中的圓,再加上牽強附會的解釋,壹個只求形式的花園,沒有靈魂和活力。海派園林作為海派文化的載體,其內涵和精神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海派文化也受到了威脅。

西方園林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並非偶然。壹方面,西方社會多年的經濟發展為其設計內容和運作提供了完整的模式;另壹方面,國內景觀設計實力和機構力量薄弱,傳統景觀風格缺乏變化和新的想象,浮躁的社會風氣也是壹個原因。

(2)創新不足,模仿普遍。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園林建設進入了壹個新的高潮,促進了現代園林的建設。上海作為城市景觀建設的典範,成為城市景觀建設模仿的對象。有壹段時間,“學習上海,建設現代園林”成為城市園林建設的目標,壹場全國性的城市美化運動由此展開。由於城市景觀建設的急功近利,景觀設計的周期大大縮短,設計的模仿和抄襲蔚然成風,形式與風格的趨同不可避免。換句話說,全國各地的園林風格大同小異,失去了原有的地方特色。海派園林不同於其他園林,但現在隨處可見。海派園林的獨特優勢不再。

以草坪風為例。上世紀90年代,中國流行從南到北種植草坪,珍貴的草種陸續引進,有的甚至砍伐富庶的森林。但由於草坪維護成本高,本應作為市民休閑娛樂場所的綠地成了禁區,讓人望而卻步。大樹刮起後,光禿禿的樹馬上被種在新建的城市綠地裏,就連搖擺不定的椰子樹也被種在北方城市裏...大量的人造景觀取代了自然景觀,自然景觀逐漸失去了個性。

2.對海派園林的再認識(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創建花園學校不是憑空主觀“捏造”。任何有意義流派的形成都有客觀基礎,不能脫離園林創作的本體和價值取向,否則就會失去生命力。每個園林流派發展到壹定階段,必然有自己的思想基礎、創作傾向和藝術風格。因此,壹個成熟的園林流派應該具有三個特點:壹是技法的獨特性;第二,思想的壹致性;第三,風格的穩定性。進步園林學校總是以其優秀的作品而聞名,成為人類文化的不朽見證。當然,過分強調體裁容易形成壹種人為的形式遊戲;過於淡化流派,會使園林創作平庸,失去個性和生命力。

從形成流派的角度重新審視海派園林,得出以下結論:

(1)從海派園林的出現到解放前,海派園林形成了自己穩定的風格特征。海派園林是中國現代園林中不可或缺的壹個流派,它見證了這壹時期中國社會歷史的變遷。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進壹步發展。

②隨著新時期海派園林的迅速發展,現代海派園林的造園手法和造園風格被具有強烈形式感的現代園林所取代。海派園林的提出是為了概括上海園林沒有固定的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但從字面上看,不能傳達實質性的內涵,容易造成歧義。某壹流派的園林給人的感覺是壹種有地域界限、有壹定時代局限性、可以壹定程度上模式化、程式化的園林。上海近代園林風格多樣,呈現個性化、多元化,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海派文化的精髓。然而,上海的園林創作尚未形成自己獨特而穩定的風格。形成新的流派或繼續發展海派園林還有壹些障礙和阻礙,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流派,不能和現代海派園林混為壹談。

③除了依托國際交流的優勢,匯聚各方設計師的作品,上海風景園林的創新精神和創造高品質多樣性的能力並未得到壹致認可。“上海花園”有些創新,不利於國外優秀設計師融入上海。沒有流派的上海可以包容,發展更快!

所以我們提倡學校,但不能為了學校而追求學校,也不盲目追求西方學校。而是自己創造符合國情民情,體現時代特征的學校。我們需要的是壹個有著深刻內涵和創新進步意義的本土學校!

  • 上一篇:學生和青少年正值壯年。
  • 下一篇:如何安裝盤式制動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