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隊員需要通過系統的合唱訓練,掌握合唱的科學發聲方法,從而加強整個合唱的發聲能力,提高合唱的綜合素質。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合唱基礎訓練方法。歡迎閱讀。
壹、加強音高和節奏訓練,打好合唱基礎。
合唱是集體的聲音藝術,團結和諧是合唱的要求。音高和節奏是合唱藝術的基礎和生命力,要保證音高和節奏的絕對準確,必須進行嚴格系統的訓練。因此,在合唱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獨立讀譜的能力,這就需要加強單旋律的音高訓練和節奏訓練,從而為合唱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音準教學中,首先要進行固定音高的訓練,讓學生先記住標準音“a1”,再記住它上面的第三小調c2的音高,讓學生閉口不哼(M)和音高高低。在記住a1和c2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推導出其他音的音高,比如gl,bl,fl。在唱準音調的基礎上,進壹步要求學生唱準音階,註意耳朵訓練。好的音準感是通過對好的聽覺不斷的“監控”和調節獲得的,沒有聽覺訓練是不可能孤立地練習旋律的。因此,教師在演唱音階的同時,要訓練學生的聽覺。教師可以播放單音節或簡單的音樂片段,讓學生區分點名。在聽和唱的基礎上,可以練習聽和背,通過聽視唱譜和視唱練耳提高辨別音高的能力。這樣從單音到雙音甚至和弦;從步距到小跳甚至大跳;從二小節樂句到四小節樂句乃至短曲,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準有了概念,對各個音程之間的音高距離有了固定的感覺,強化了內心的音高感,提高了視唱練耳能力。
在合唱的節奏訓練中,節奏不準的現象最容易發生在合唱的開頭和結尾。因此,學生在學習演唱歌曲時,有必要加強節奏的培養。節奏是音樂的脈搏,任何音樂都有鮮明的節奏。我們生活在壹個聲音的世界裏,充滿了不同的聲音和節奏,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壹些與眾不同的節奏,然後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學習,從而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比如讓學生模仿鐘表的聲音:“滴答,滴答”是××××××××××××|讓學生模仿機槍的“噠噠噠”聲,實際上是×××的節奏類型通過這些視覺節奏的訓練,可以激發學生的激情,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把枯燥單調的音樂節奏變得生動、有趣、易學,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第二,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呼吸方法和發聲方法。
呼吸狀態與唱歌時的姿勢密切相關。為了養成良好的歌唱呼吸習慣,教師在訓練中要隨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歌唱姿勢,如駝背、鼓肚、下巴向前伸、眼睛隨意盯著看等。學生應盡量站直,胸部放松,挺胸但不駝背,肩手自然下垂,眼睛保持直視。讓學生從加入合唱的那壹刻起,就形成正確的歌唱姿勢和良好的歌唱狀態。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和動力。古今中外的聲樂專家都提出呼吸是歌唱最重要的基礎。古人說“好歌手首先要調好氣息”,可見氣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近代有專家論證“不會呼吸的人就不會唱歌”,可見歌唱與呼吸的重要性。歌唱的動力是氣息,正確的呼吸不僅是歌唱技巧的基礎,也是重要的藝術手段。要使合唱獲得優美的音質、良好的音準、清晰的吐字,離不開正確的呼吸方法。
呼吸訓練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吸氣和控制。在教學中,我們不需要向他們解釋什麽是像成年人壹樣的胸腹姿勢,而是要用生動、自然的比喻,去體驗自然呼吸中的壹些呼吸狀態,比如躺下、輕聲說話、抽泣、像“聞花香”壹樣的深呼吸。跑步的時候很累,氣喘籲籲。呼氣時要求吹滅蠟燭,不能讓火苗左右搖擺,吸氣時要保持這種感覺。這些練習可以在團體訓練中進行。壹般程序是自然呼吸...然後呼氣,慢慢吸氣...慢慢吐,突然吸氣...慢慢吐槽,但關鍵是訓練中要大力引導和借用想象力,不要過多的理論解釋,壹切以自然為準。
聲音訓練是為了更好的唱歌。如何讓學生的發聲器官從生理性的日常說話狀態轉變為歌唱狀態,除了氣息訓練外,還需要聲樂訓練。發聲是歌唱的基礎,是唱好歌唱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發聲方法,才能準確穩定的唱出每壹個聲音。合唱是建立在高位的科學方法上的,必須堅持常規的軟聲和頭聲訓練。訓練時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1。首先要改變用脖子唱歌的習慣,開始引導學生把唱歌的“嘴”放在小腹上,輕輕地唱,以使他們把註意力集中在小腹上,放松喉嚨。2.先練習元音“u ”,因為唱“u”容易使喉頭下沈,然後讓學生找到喝壹口水的感覺,打開喉嚨,帶著吸吮的感覺輕聲唱:5432 1234│5432 1‖要求連貫流暢地唱,喉頭不動,位置統壹。感覺對了,就會逐漸進入元音O、A、E、I,唱“E”和“I”時容易偏。讓學生找到唱“O”的感覺和口型,用“O”的口型唱“E”和“I”,聲音就立起來了。練習這五個元音,這樣唱詞的時候才有壹個正確的韻,也就是3。合唱必須在高位置發音才能得到第壹個音。就是讓氣息把聲波向上推進開放的頭腔(聞花打噴嚏的感覺就是頭腔開放),同時把鼻咽腔調細,讓整個咽腔像壹個倒漏鬥,讓氣息把聲波從很寬的地方推進細管。管越細越集中,越容易進入頭腔獲得頭音。大三學生不宜多談理論,只要註意唱歌時小腹不能松,眉毛可以揚起,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4.求個性,求個性。讓學生知道,他們在小組唱歌時只能聽到完整的聲音,而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時刻關註自己:聲音是否“彈出”,只要壹個人在小組演唱時,用不同的聲音位置或方法演唱,就會“彈出”,讓學生明白合唱是集體努力的結果,沒有個人自由的余地。這樣堅持不懈的聲樂練習,久而久之,唱歌聲音就會輕松自如,聲音也會變得圓潤優美。
第三,加強正確發音和吐字的訓練。
正確的發音是歌唱技巧中重要的基本功,是表達作品思想內容的手段之壹。熟練的發音技巧不僅僅是將發音準確、清晰地傳達給聽眾,更重要的是通過正確發音與發音的有機結合,達到“發音清晰、發音純正”的目的,從而生動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曲充滿感染力。但咬不動前綴,吐不出肚子,押韻不好,是學生中的通病。在訓練中,作者要求學生理解發音和咬字,口型的開合要與單詞的聲母和韻母的發音緊密結合。唱歌時如果元音拉長,壹定要保持口型不變,否則唱不清楚。為了讓學生的嘴型基本正確,讓每個學生拿壹面小鏡子,邊練習邊觀察自己的嘴型。如果發現錯誤,可以及時糾正。此外,可以指導學生用普通話大聲朗讀歌詞,用高音半音或輕聲、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方式演唱單詞量少、元音變化慢的音樂或聲樂。通過詞、情、調的和諧運用,讓學生在歌曲中自發地表達出放松、開放、美好、遐想、自豪的情感。在咬字訓練中,教師要註意對壹些容易混淆的發音和地域方言進行單獨訓練,及時糾正不良發音,訓練不同聲母的口型,讓學生自然圓潤地發聲,逐漸養成習慣,保證合唱時聲音協調統壹,歌曲生動、清晰、感人,從而獲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第四,加強和聲訓練
合唱壹般是多聲部歌曲。為了使合唱聲音協調統壹,各聲部均衡和諧,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意境,必須重視和聲訓練。在正確掌握歌唱呼吸、發聲等歌唱技巧和技能,培養歌唱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和聲訓練,接觸壹些合唱歌曲。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很難把兩部分唱得和諧優美。老師可以做壹些聽力和音準方面的練習,比如先彈出“1”,再彈出“3”聽清楚唱準,壹起彈出。問學生有幾個聲調。妳能分辨音高嗎?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聲音,唱出來。首先要求妳正確的唱出自己聲音的音高,然後要求妳慢慢的“唱壹聽二”,也就是說妳必須正確的唱出自己聲音的音高,敢於聽另壹種聲音的音高,這樣才能培養音準和自控的能力。重要的是要保持唱得輕柔有力,這樣副歌才能清晰可辨。通過動嘴、動耳、動腦,不斷強化學生的和諧感。這種練習可以盡量安排在每節課五分鐘左右,由淺入深。單組音程唱準後,就可以唱音程旋律了。和聲練習曲不是長而難的,而是持之以恒的練習。加深和諧感是目的。然後逐漸擴展到三聲部和四聲部和聲練習。可以用“找朋友”的方法,讓學生根據三度音程關系練習自己的和聲音程。比如“1”的閨蜜是“3”,“3”的閨蜜是“5”,等等……他們很感興趣。教師也可以配合不同的聲部進行輔助訓練,即教師扮演或演唱第壹聲部,配合充當第二聲部的學生。後來第壹聲的同學會和自己壹起輕聲唱,然後逐漸放開聲音。當老師覺得第壹個聲音的學生更有把握時,他們的歌聲就會隨機地從響亮變成低沈,從完全唱完變成只在必要的地方甚至在某些聲音上“幫助”他們,當這是壹個問題的時候。必要時,老師可以依次輔助第二個聲音,使其與第壹個聲音順利配合。
在歌唱訓練中,聲部的平衡和清晰也很重要,決定了合唱的協調、和諧、統壹。為了防止學生在合唱中受到其他聲音的幹擾或約束,讓他們捂著耳朵唱歌或單獨學習並不是壹個好主意。合唱的根本價值和意義在於“和”。在演唱中,要求學生不僅要能監聽自己的聲音,還要能聽到其他的聲音、其他人的聲音、和聲效果,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音準、音色、音量,使自己的聲音與集體聲音保持壹致,絕對防止。
在合唱教學中,基本功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只有把這個環節的基本功訓練紮實,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