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文化修養極高,琴棋書畫無所不知。他博古通今,胸懷大誌,能寫詩,善飲酒,為人孤傲。他熱愛青州的山水,經常獨自徜徉山林,並以此作為繪畫創作的素材。李成是壹個沒落家族的兒子,世態炎涼給他的心靈蒙上了壹層厚厚的陰影。不平、憤懣、無奈讓他感覺像做夢壹樣,命運難料。這種扭曲的心態必然會體現在他的繪畫創作中。所以他用極淡的墨痕和淡淡的筆觸勾勒出山水,給人壹種如夢如霧的感覺。
李成——藝術特色
李成的畫用的是淡墨,所以在畫壇留下了“惜墨如金”的典故。這種與當時畫風迥異的作品,激起了失意文人的強烈* * *感,震驚了畫壇。中國的山水畫當時剛剛從人物畫中獨立出來,不可能突然成熟。所以李成的作品還是以寫實為主,立足於齊魯的真山真水。青州地區沒有山川,所以他的作品也有“煙林遠”之稱。同時,山水畫家郝靜以畫太行山而聞名,而管同則以畫秦嶺中的華山而聞名。他們的構圖峰巒突兀奇特,是典型的北方畫派作品。郭頌·徐若在《論三山水水》中說:“煙林遠,獨當其自持。畫松葉即省針,筆不沾光,自有榮色。”“天氣蕭瑟,煙林清晰,細鋒突出,墨法含蓄,營制也高。”可見,在山水畫創作之初,由於畫家模仿的自然意象不同,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李成有特殊的筆墨技巧。他的筆又細又硬又輕,墨色特別細膩。他還創造了寒樹“蟹爪”和巖石“卷雲”的畫法。他的畫簡單而輕盈,天氣陰冷。米芾《畫史》雲:“李成淡墨如夢霧,石動如雲。”鄧椿《畫承》曰:“嘗應秋所作雪畫,峰巒林宅以淡墨為主,而天水空寂,無粉填之,亦奇也。”易在《廣傳畫跋·山水畫論》中說李成,由此可見,李成的山水畫技法是高超的。
李成——藝術成就
有藝術評論家認為,李成初是高靜、管同的老師,後來是天生的老師,自成壹家。他是李郭(Xi)畫派的鼻祖。但元明時期的著名書畫家,幾乎都認為李成師從王維。自董其昌提出山水畫南北派理論以來,王維壹直是南派之首。他們關註的是畫家的風格,而不是他們生活的地方。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朱雲明的《王維豐丸雪域圖跋》寫道:“古之學者,常喜玩弄筆墨,作山水自娛。不過寫雪景多的,想留下這個送送孤獨獨特的耳朵。如的《雪山飛雪》和李的《雪山城堡》.....我都能看,但我討厭看不到王維的雪景。弘治已春,我在京城偶爾讀到這個...這真的是我生命中值得驕傲的壹支筆,我意識到李承岱住在裏面。"
李成在世時名聲很高。北宋的山水畫幾乎都生活在李成,可見他的影響力之大。元代黃說:“近畫多董源、李成”。明清時期,名聲不變,風格卻隨時代而變。李成畫風的影響已經到頭了。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戰亂,李成的作品傳世很少。北宋所剩無幾,難怪米芾在《畫史》中說只看到李成的兩幅真跡,贗品有三百幅。到目前為止,有閱讀碑和石頭,青鸞小寺,喬松平原和茂林修遠,其中大部分是由外國博物館收藏。其真實性也有爭議。
以日本讀碑立石的畫面為例。壹些專家認為這幅畫是李成的原作,而另壹些專家則認為它是宋代的復制品。但是,大家的共識是,即使是臨摹,也離李成的畫風不遠。這幅名畫是李成和王曉的合作作品。李畫樹和石頭,而王畫人物。畫中,土丘上的枯樹占據了畫面的壹半,壹座巨大的紀念碑隱藏在樹枝中。壹個老人騎在騾子上,帶著壹頂竹帽,壹個侍者拿著壹根棍子站在老人旁邊。整幅畫筆墨清淡,冷峻疏朗,風韻飄逸,充分體現了李成繪畫的筆墨功力和風格特點。
李成-代表作品
閱碑立石圖,寒林葉萍圖,青蓮小寺圖,茂林遠洞圖,喬松平原圖,小寒林圖,雪丘圖,寒林騎驢圖。
作品欣賞:
《喬松平原圖》,宋代,李成,絹本墨筆,長205.5厘米,寬126.1厘米,藏於日本成懷堂圖書館。
這張照片展示了在寒冷的冬天,長松樹相當自然地生長在巖石坡上,平川的遠山和身後如雲的石莊。針細送,毛筆墨清。樹根隱約可見,知道的人以為是後人加的。然而,這幅畫清楚地顯示了李成繪畫風格的真實面目,他無疑是宋元時期李郭畫派的大師。畫上有“義親王之寶”、“名山堂書畫印”、“淮陰包氏家藏”等印章。
寒林騎驢,宋,李成,絹本淺色鑲,長162cm,寬100.4cm,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寒林騎驢圖》是張大千《大風堂》舊集。在大縱軸上,描繪的是壹個書生騎著毛驢在鄉下,身邊跟著孩子和仆人。把古松畫成淩雲之勢,枯樹冷流,挺有意思的。張大千在詩壇題為“大風堂撐起天下第壹李成畫”。圖底有長問,其中雲:“米元璋畫史有大師李成四畫。在路上,壹個有才華的人騎著馬,壹個孩子跟著他。和王維的畫《孟浩然騎驢》壹樣好看。此雲騎馬,壹時誤。”又說“松枝壯,松葉陰,荊棘和小木無多余之筆,故不似龍蛇,即此圖也。”圖中老松和鉤都用,描寫細膩,筆法蒼勁。只有巖石的壹面開裂,上部留白,略呈白色,呈現出積雪的效果。畫面慘淡,境界深沈。
《清明上河圖》宋代蕭廟,李成,帛書淡色,長111.4cm,寬56cm,美國堪薩斯城尼爾森藝術收藏。
《清山曉寺圖》用直白的手法描繪了冬季的山谷景色。畫面中,山峰挺立,瀑布飛流直下,仲景山上建有寺塔、亭閣,山腳下建有水榭、茅舍、板橋,偶有旅人活動。山石雄偉秀麗,染筆變化很大,既有關通的恢弘,又有李成的清新。畫家用銳利的筆描繪出冷林中的枯木,景色恬靜恬靜。雖然不是平淡的場面,但還是有李成畫風的特點。估計這幅應該是北宋初期完成的,至少是李成傳的作品。
《閱碑石圖》,宋代,李成,絹本水墨,長126.3 cm,寬104.9 cm,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這畫面不禁讓人陷入壹種淒涼冰冷的境地。壹片殘碑,幾棵枯樹,袁野荒涼。作者表現了人世滄桑,往事如煙,不忍回首,表現了他憤世嫉俗,傲慢而孤獨的性格。畫中,碑正面沾有淡墨,斑駁彌漫;紀念碑周圍的枯樹盤卷著,樹枝像蟹爪壹樣耷拉著。光禿禿的巖石與世隔絕,荊棘枯萎,所有的景色都襯托出無限的憂郁氣氛。
宋初有所謂“三景”,分別是山東應丘的李成、陜西長安的管同、陜西花垣的範寬。從圖碑的側面看,有壹個標題:“王曉人物,李成塾師。”可以看出,《讀碑石圖》是李成和人物畫畫家王曉的壹次合作,他描繪了葉萍寒冷森林中的幾棵古樹和壹座古碑。此圖幽黯,天氣蕭瑟,古樹枝椏參差,背景空寂,深遠,蘊含無限悲涼。另外,畫樹石時,先勾後染,輕盈明亮,嫵媚動人。從這部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李成的藝術《天蕭瑟煙林清》與他試圖展現自己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密切相關。
蕭瑟的原野,蒼勁的枯樹,挺立的石碑,讓人對過去的歷史和時代的變遷產生懷舊之情。風景氛圍寂寥凝重,蘊含著山水畫中耐人尋味的哲理。畫中寒林枯樹變化多端,筆尖銳利,石坡圓潤光滑,符合李成“天稀煙林清,細端突出,墨法含蓄”的特點。碑側寫著“王曉人物李成書石”幾個字。這幅畫被著名收藏家安琪、梁慶彪等收藏。清初,後入清宮。繪有《安邑周嘉集》、《郊林居士》、《孫承澤印》、《甘龍集》等十余枚印章,被載入《珊瑚木難》、《清河書畫船》、《大觀錄》、《墨邊關暉》等書,得到公認。
北宋茂林遙洞,李成,絹本水墨,長45.4cm,寬141.8cm,遼寧省博物館藏。
近觀茂林遠洞,獨木舟泊泊,行人車馬往來,盡是遠處宮殿,塔影若隱若現,可知離城墻不遠。在飛泉口,聽到它的聲音,就有家的感覺。李成的藝術對後來的山水畫家影響很大。將李成畫派推向新階段的畫家是時期著名畫家郭。這幅畫被南宋的賈思道、元代的冼玉書、明代的項等名人收藏,後進入清朝皇宮,上面有100多件藏品。
茂林的偏僻洞穴描繪了壹條山澗,行人幫助涉水而過。周圍的巖石郁郁蔥蔥,雜草叢生。遠山巍峨,煙雲縈繞,寺廟或隱或現。畫家用皮馬子摩擦渲染巖石,蒼勁厚重,襯托出淺色勾勒出的樹幹。樹葉濃淡適宜,頗有李成山水畫的風格。後記稱這幅畫為李成的作品。李成的畫很少傳世,本卷彌足珍貴,但有繪畫史家認為可能是北宋另壹位山水畫家嚴文貴的作品。
《峰頂落雪》宋代李成所作,顏色淺淡,長77.3厘米,寬365,438+0.6厘米,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群峰雪姬圖無段,圖中有密瀑冷泉,有亭子,左有題詩壹首,有句“師法自然終,畫史重應秋”。畫上有乾隆、嘉慶、宣彤等印章。李成善用淡墨塗抹,雪景峰林,香煙盡消,水巖靜,樹木蕭瑟,山川險易。在《人民日報》上,他的畫說:“掃壹掃手邊的千裏,饒有興致地寫。”
宋代西寒鴉西寒鴉圖,相傳為宋代李成所畫。
雪山旅行地圖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翰林高石圖軸自由藝術博物館,偽
草藥畫軸,自由藝術博物館,贗品,明代繪畫
《寒林中的葉萍》宋代李成用絹筆所作,長120厘米,寬70.2厘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寒林葉萍圖》是李成的傳世之作。它描繪了葉萍蕭瑟的冬天,松樹挺立,柏樹蒼白,樹枝交錯,老根打結。河道蜿蜒曲折,像是凍結凝固,陰霾直抵天際。這是李成最擅長的場景。宋人用的絲綢很適合勾線。李成用壹支鋒利的筆在絲綢上勾勒出松針、粗莖和細枝以及石頭的輪廓。線條細而硬朗,即使不沾墨,也精神飽滿。所以他的畫只是用淡墨幹染,給人壹種高雅的享受。影線是中國山水畫中最重要的技法。山水畫在北宋已經達到成熟。李成把勾線作為他表現對象最重要的手段,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寒林葉萍圖》中的松針線條筆直,技藝高超。
劉寅漁父圖州飛逸美術館,贗品,明畫。
《小寒林》,宋代李成,絹本水墨,長40厘米,寬72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這張特寫照片顯示,坡上有幾棵松樹,枝幹筆直,枝幹五顏六色,樹木籠罩在薄霧中,後面是平原風光。水前有行書“李成韓笑林圖”題字;在接頭處,有壹枚宋高宗幹蔔的印章;畫中心,有《明記查思》半璽;前後有很多梁嬌琳收藏的印章。小寒林圖附近是壹條山澗,不深,有人互相攙扶涉水而過。群山環繞,怪石嶙峋,樹木蔥郁;遠處山巒高聳,殿宇掩映在雲霧中,屋頂參差不齊。此圖雖為後人臨摹,但也能體現出李成山水畫的氣勢和風格。畫山石,更多的是拓片和渲染,“拓片很少能使脊梁強壯”;用線鉤畫樹幹,顏色淺,用巖石的深色做襯。用勾法畫葉子,濃淡和疏密都合適。不過這張圖沒有用蟹爪畫法(也是因為臨摹)。此圖不同於《青鸞蕭寺圖》等其他“寒林”作品。嚴格來說,稱之為“小寒林”並不準確。
感謝您的觀看。楊洋說,繪畫致力於為妳呈現美麗的畫面。
歡迎收藏轉發。如果妳有任何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請關註“楊洋說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