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古王國是中國商周時代的產物,是貴州古代史中多元文化融合的象征,它在西部民族史中,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這裏筆者從安順地區關嶺:紅巖天書是貴州夜郎王國界碑;夜郎國是商武小幫和周武盟服;楚擴展夜郎國秦漢縮編夜郎侯。由三個方面來闡述夜郎國的演變。依據紅巖碑古文字中的形、音、義研究和序說夜郎古王國的歷史和文化,讓人們清晰地了解貴州紛繁曲折的夜郎演進史,借此推動和促進貴州貧困地區民族旅遊文化事業的發展。夜郎國是商武小幫和周武盟服 歷史上的獨立王國,其成活率極低,當世界處於強、弱、貧、富懸殊的年代,要使該社會長期平穩的鞏固,該獨立體只有加入平等相待的盟幫夥伴,才能取到相互支持,***同促進,自強不息,推波助瀾,永恒發展的效果。現在從紅巖界碑文意外延,即順理成章的考訂與推斷夜郎古王國演變史跡。在中國古代社會的災荒和戰亂時期,由於陸路交通不便,人們的通行和遷徙壹般都沿著江河,順著海湖迂回的往返,相互通融。特別是西南雲、貴、川等地少數民族群體,有相當大數量的人口,是通過長江流域遷徙,到達自然物質較為豐富的地域聚居生活。《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巴蜀亦沃野,地饒卮,姜、丹砂、石、鐵、銅、竹木之器。”促成巴蜀地區經濟在西南首先走向繁榮,形成得天獨厚的天府之國美稱。人們俗說:“巴蜀殷富”。古籍《竹書紀年》記載商:“武丁三十四年,克鬼方,氐羌來賓。”《庫方氏所藏甲骨蔔辭》也同樣記載:“貞王勿乎婦好征伐鬼方。”商朝武丁重用武才夫人婦好,用兵征伐西部氐羌部族。《後漢書》敘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別也。”當然西部氐羌氏族中,有壹部分人群的祖先是三苗族,然而多數人群仍屬高源土著民族。商婦好征伐氐羌氏族之後,轉而又征服西南荊蠻,總計為三年爭戰光景。迫使西域部分少數民族通過水域,遷往雲、貴、川三省交界的偏僻地帶。貴州文物考古部門曾經於1984年秋,在畢節縣境內,發現瓦窯古文化遺址,出土銅器、石器和陶器,經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對窯址火孔內殘存木炭進行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有2950土125年。剛好與公元前十三世紀商武丁征伐西南鬼方時期吻合。貴州西北部彜族,原系中國西北部以牧業為生的氐羌部族,由於災荒和戰亂等諸多原因,部分遊牧民通過岷江遷徙西南地域。史書《釁文叢刊·帝王世紀》和《西南彜誌》記載貴州彜族遷徙史,彜族壹世祖為希母遮,開始由西北往西南遷徙傳宗到元代明宗時期,***傳114代,平均每代按23歲推算,剛好是公元前十三世紀。在商武丁征伐鬼方時期,彜人先民遷徙到雲南北部僰道地帶生活,爾後有部分移民又溯橫江遷徙到漢陽,即現今貴州的威寧、赫章、水城和畢節等地,以牧業為主的生活方式,使人們更為驚訝的是:在彜文古歌詞中,記敘著《夜郎史傳》、《夜郎恒說》、《夜郎篤則說》、《夜郎斯器》、《夜郎則說》等史跡。更為重要的是在《夜郎竹王》壹書裏記敘有:“竹王在與濮人的作戰中,建立了九十九座城,……”。以此說明,夜郎國竹王屬外來氏系有很大的關聯。 古籍《書經備旨》記載周武丁意欲:“建立大幫小幫,各設都在其中。”商武為要控制西南疆土,扶持大小幫國,其中夜郎古王國就包括在該小幫之內。竹姓郎官護衛婦好征伐鬼方,受誥封為“夜郎”,即夜幕郎官打鬼,是商武讓夜郎官有截地赴荊州西南隅漢陽自立小幫國。《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夜郎者,初……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商代竹姓曾經向商王提供畜牧技術人員的奴隸,被商朝封為竹侯,都邑設在河北盧龍為孤竹國,墨改著以國為竹姓。武丁征伐荊州、巴蜀之前,西南地域沒有竹姓部族,因此夜郎侯到漢陽之後,民間傳為夜郎竹王是無娘養的國王,往後夜郎王世系與當地族人通婚,經過多代人的繁衍生息,逐漸形成當地少數民族隊伍的成員。 古稱漢陽的威寧、赫章、水城地區,是貴州高原屋脊,海撥2200米左右,高寒氣候,夏朝為梁州地,商朝屬荊州西南隅,該地域草地資源豐富,有天然的草海資源,其經濟優勢適宜發展畜牧業。《新唐書·兩釁傳》記載:“土多牛馬,無布帛”、“皆衣牛馬皮”。古時有相當壹部分人身穿牛馬皮衣抗寒。該地常年批量性的出產畜牧產品,與巴蜀商賈交換生活所需物質。這時期夜郎古王國政治中心,設在壹江兩河即橫江、六沖河、三岔河源頭交叉地,赫章可樂與威寧輔處之間。貴州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赫章可樂地帶古墓遺址中,發掘出漢代前後期間的大量文物,說明了該地域曾經作為夜郎古王國都邑。那時期夜郎古王國的族群是多元群體組合。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壹文中說:“國家和舊的氏族織織不同的地方,第壹點就是它按地區來劃分它的國民。”那時夜郎古王國的主體部族有:濮、夷、僚、越、羌、僰、叟、苗人、土著人等,多數是外來移民與土著族之間的組合。那時期夜郎古王國領地,約占現今貴州土地面積的六分之壹。 商末時期,商紂王殘暴無道,失去民心,公元前1027年西伯侯周武王要討伐商紂王,這時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各路諸侯紛紛響應,並通過水、陸兩路到達河南盟津與周結盟,發起“收野之戰”。《華陽國誌·巴誌》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那時夜郎古王國與巴蜀通好,和周結盟,贊同推翻商紂王朝。於是夜郎古王國借機動武,沿著三岔河流域,用兵擴大自己的疆域,由漢陽擴展到現在的六枝、納雍、織金、普定、安順、鎮寧、關嶺、平壩、清鎮等地。使這些地域都歸屬夜郎古王國。《華陽國誌》記載:“竹王以竹為姓,後有大功,故立祠。” 夜郎國竹王在與周朝結盟征討商紂當中,立下大功,使夜郎國疆土擴展達到現今貴州土地面積的四分之壹。於是夜郎古王國的生產工具是以銅、石、木、骨並用,從牧業為主體的經濟,發展到以生產糧、棉為主體的農業經濟。其農業糧食生產物資,不斷地運往西北僰道地區,與牧業生產國進行物質交換。這時期夜郎古王國的都邑政治中心,由漢陽轉移到糧棉生產地域的安順。在這期間各地立祠紀念,由夜郎竹王玄孫輩,在安順地區關嶺曬甲山書寫夜郎國界碑,向鄰國明示夜郎領地的權屬疆域範圍。近年來貴州省文物考古專家在安順市西南郊寧谷鎮,發現上百座漢墓,說明該地域很早就建立了夜郎古王國都邑。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傳》記載:“夜郎者,臨 江,江廣百步,足以行船。”從狹義上說,夜郎古王國關嶺地域疆界臨近北盤江;從廣義上說,夜郎國東南地區屬古且蘭 邑領地, 地域南部諸水四匯流向廣州(番禺)通航入海,俗稱 江。三、楚擴展夜郎國秦漢縮編夜郎侯 戰國時期的統治者,其擴展自己,是為了地域權力的增加;秦漢期間的統治者,其削弱對方,擴展自己,是為了推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施加其社會政治影響。公元前279年秦國大兵圍攻楚國秭歸、丹江等地,開長渠引水灌鄢,數十萬楚民被水淹沒。同年在危急情況下,楚傾襄王派遣苗將莊蹻,領兵溯沅水伐且蘭、夜郎和滇國。《後漢書·西南夷傳》記載:“莊蹻溯沅水伐夜郎,釋 矣。”楚軍征服且蘭之後,改且蘭名為 ,繼續進兵降夜郎,爾後西進占領滇國。楚軍征服且蘭、夜郎、滇國全部歸屬楚疆。《華陽國誌·南中誌》記載莊王取得夜郎國:“分侯支黨,傳數百年”。莊蹻重用楚軍執掌夜郎國權力,統管滇黔兩地,把黔中郡部分領地納入 ,擴大 邑統管領地,使其 地域東至錦屏、黎平、南到荔波,西南有望謨,西面為長順,北抵息烽。並遣送夜郎竹王赴 (且蘭)邑為君長,給現在的福泉鳳山留下了竹王城遺址,歷史從此劃分竹王與夜郎王之分。公元前280年秦國大軍假借楚道通行,突然攻破楚邑江陵、火燒楚都宜昌城。公元前277年秦軍阻住莊蹻歸路,這時莊蹻折 轉回滇自立楚王。《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夜郎國東接交趾(應是東南),西有滇、北有邛都國,各主君長。”經再次擴展的夜郎國地域,相當於現今貴州全省的整個土地面積。《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這時期的大夜郎國東到湖南靖州,南到廣西田林,雲南文山,西到雲南昆明,北到雲南昭通,整個大夜郎國形成鳳字形地域。 自楚莊王建立大夜郎國,相隔50多年即公元前223年秦國滅掉楚國。《史記·西南夷傳》記載:“秦時,命常頞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史焉。”秦派常頞帶兵從巴蜀的宜賓出發,溯橫江沿岸開五尺道通夜郎國。“置使”設立郡縣。萬戶以上為縣令,萬戶以下為縣長史。秦把夜郎國地域劃分為六縣,即鐔成縣(黎平)、毋斂縣(獨山)且蘭縣(福泉)、夜郎縣(安順)、漢陽縣(威寧)、彆縣(遵義)等地,統歸犍為郡管理。 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西南夷諸郡、縣又恢復楚前各自為政的獨立王國。秦滅漢興之後,相隔80年即公元前130年(漢元光五年),漢武帝派郎中將唐蒙率數萬兵卒,打通夜郎道。《漢書·司馬相如傳》記載:“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發巴蜀廣漢卒作者數萬人,治道二歲,道不成,土卒多物故,費以億萬計。”這時期漢軍從四川宜賓起步,準備修壹條五尺僰道,經由昭通、魯甸,然後順牛欄江直達昆明。在修築過程中多耗費人力和錢物數萬,二年未修通,爾後改修路線經威寧、過宣威。略通夜郎國境的時候,唐蒙會見夜郎侯多同,以漢武帝的威德厚賜,約為置使即夜郎的侯王特權不變,在不擴大夜郎地域的同時,讓其子為縣令。公元前129年漢朝獨置南夷大縣(興義),設夜郎(安順)、且蘭(福泉)三縣壹都尉(畢節),設彆(遵義)作犍為郡首府。近年來遵義地區考古工作者,發掘出漢代文物資料,證實該地曾經是漢朝的郡邑地。 公元前112年即漢元鼎五年,南越 呂嘉起兵謀反,唐蒙向武帝獻言。《漢書·西南夷傳》記載:“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萬,浮船 江,出其不意,此制越壹奇也。”次年公元前111年漢元鼎六年,上使馭義侯以犍為郡命令發南夷兩處軍隊,安順夜郎君應命出發,且蘭竹王君則恐遠行,邑內空虛左右鄰國趁機事襲,於是與眾商議謀反,殺死犍為太守。夜郎兵行至半途,因南越反叛已被路博德、楊仆大軍平息。《漢書·西南夷傳》記載:“中郎將郭昌、衛廣引兵還,行誅隔滇道者且蘭。”漢軍隔滇道行,另溯都柳江回程巢滅且蘭。《華陽國誌》記載:“因斬竹王,……後夷濮阻城,鹹怨,訴竹王非血氣所生,求立後嗣。”在眾人的請求下,漢王朝“封其三子列侯”,移往興義邑供職。《華陽國誌·南中誌》記載:“因斬竹王,置 郡,以吳霸為太守。”且蘭君滅,漢以內服方式在且蘭邑設置 郡,擴大 郡的統管權力,領縣十七。《漢書·地理誌》記載 郡有:“縣十七:故且蘭、鐔封、彆、漏臥、平夷、同並、談指、宛溫、毋斂、夜郎、毋單、漏江、西隨、都夢、談稿、進桑、句町。”在十七縣中貴州占八縣。《漢書·西南夷傳》記載:“南粵已滅,還誅反者,夜郎入朝,上以為夜郎王。”南越國被滅,夜郎侯迎降,漢軍宣夜郎侯多同入朝受封為夜郎王,並賜王印。夜郎侯雖然封王,但只是名譽上的提升,權力仍縮小為縣令王侯,受 郡制約。 相隔84年即公元前27年,漢成帝河平二年,《華陽國誌》記載興義邑:“有竹王者興於豚水。”竹王興與句町王禹及漏臥侯俞,為爭奪豚水地域起兵爭戰。《漢書·西南夷傳》記載:“夜郎王興與句町王禹,漏臥侯俞舉兵相攻。 太守請發兵誅興等,議者以為道遠,不可擊,乃遣太中大夫蜀郡張匡特節和解。興等不從命,刻木像漢史,立道旁射之。”太中大夫和 太守經調解竹王不服,反而用木頭刻制漢史肖像,立在路旁隨時用箭射擊,藐視朝庭,侮辱朝官。於是竹王興被朝庭捉拿,在 郡邑遭到宰殺,王興之子迫使二十二邑反抗朝庭,這時漢朝起兵滅掉竹侯王。再相隔80年公元107年,東漢永初元年,漢朝置夜郎郡在興義州地,夜郎郡太守領四縣,即夜郎、談指、廣談、談樂。近年貴州省文物工作者在興義州地發掘出土大量漢代文物資料,證實該地曾經是夜郎郡都邑,總之貴州夜郎古王國起始沿革是從商周開始,經過戰國後期的擴展,再到秦、漢的縮編與消亡,是壹個紛繁復雜的演變過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貴州各族人民始終堅持團結奮進,艱苦創業的互助精神,創造省內數千年來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多少年來永保光輝、燦爛、文明的多彩貴州。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望采納)
上一篇:有哪些基本禮儀?下一篇:大數據時代的先知:互聯網將把人類帶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