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上說:這是壹部全新的融匯多國文化的舞臺劇,改編自第壹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的女作家賽珍珠的壹生事跡,重點是向世人傳遞希望、勇氣與理解的精彩壹生。該劇由中美兩國演藝界人士***同制作,3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舞蹈演員通過獨具個性的舞蹈來展現對東西方文化的理解。
賽珍珠出生於 1892年的美國,四五個月時就隨傳教士父母來到中國,在江蘇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壹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20歲起開始寫作,壹生都在用筆為西方世界描繪壹個真實的中國社會。她創造了國際收養這壹理念,並為女性權益抗爭,在中美兩地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產,這些在劇中都有所體現。
表演中幾乎沒有壹句臺詞,偶爾放些字幕介紹故事背景和要傳達的故事精髓,全靠自己的眼睛去看、靠大腦去理解和想象,我覺得這對人的想象力和悟性是壹個很大的考驗,與我們平常看電視、電影和其他戲劇形式很不壹樣。
舞臺上演員們演的人物個個生動、活潑,無論主要演員還是次要演員,都十分投入,每壹幕都有驚人的舞姿和光影,我第壹次看到舞臺上的演員們用舞蹈動作來表現人物故事和心理,感覺特別的新鮮和刺激,同時我的大腦也在飛速的轉動和思考,才能跟的上他們表演的劇情和故事的發展進程。表演中還可以看到很多中國元素,例如:太極、書法、傳統舞蹈、國樂、水袖、江南生活等。
劇中的主人公從天真可愛的孩子壹直演到飽經風霜、滿頭白發的老人,其間經歷的人生故事逐個向我們展現出來。印象最深的是當她經歷人生磨難,心裏感到孤獨時的那段表演,我從她的肢體動作中感覺到主人公內心的絕望、痛苦和迷茫。
婚姻的失敗、親人的離去讓她感覺世界仿佛突然只剩下她壹個人,舞臺也瞬間由色彩斑斕變成黑白兩色,更加渲染了人物情緒的波瀾起伏。還有引人入勝的古琴舞蹈部分,演員在特殊材料制作的古琴琴弦上高難度展現舞蹈與雜技動作,真人化作音符在高空琴弦上舞蹈,彈奏美妙音樂,“真人古琴”舞臺效果讓人耳目壹新。
還有舞臺中那條貫徹始終的河流,它是舞臺中的亮點,由真正的水設計而成,形如長江,蜿蜒盤繞,舞蹈演員或圍繞河流,或在水中翩翩起舞。
童年的賽珍珠曾在河邊嬉戲、玩耍;青年時的她在經歷人生挫折時又來到河邊尋找安慰和寄托;老年的她回到中國尋找故鄉時,再壹次來到這魂牽夢繞的河流時,她的內心充滿了回憶和思念,又想起了童年時的自己,但如今早已物是人非,過去的人和事早已遠去,唯有河流還在,這讓她對生命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和憧憬。
雖然這壹路走來,經歷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回首往事時,她覺得這壹切都發生的剛剛好,她的人生是充實的,是值得回味的,沒有枉來這壹世!
特別是最後壹段字幕中提到有關對人生、對信仰、對生命和死亡的描述,更加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精彩!
這真是壹場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最後謝幕時全場起立鼓掌,鼓掌時音樂還沒有停歇,大家就隨著音樂的節奏壹直鼓掌到音樂結束。
看完之後,我仍然對這部劇的名字覺得好奇,為什麽要叫《春江花月夜?賽珍珠》呢?上網查了壹下,才知原來是因為主人公從小在鎮江生活了18年,而唐代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相傳也是在鎮江寫的。所以用詩作中“春、江、花、月、夜”這幾個字來代表賽珍珠人生的不同階段,以春、江、花、月、夜5個篇章,對應賽珍珠的青春、旅行、創作、思念與夢想。通過中國傳統的詩詞意境和舞蹈藝術的國際語言,展現了這位美國女作家充滿傳奇的壹生。
該劇導演兼舞蹈設計埃佐拉羅表示:“《春江花月夜:賽珍珠》展現的是我們這個時代融為壹體的全球文化。它表現了多個方面的融合:中國和西方文化的交融,戲劇與舞蹈的交織,大眾文化和高雅藝術的交匯,源於現實的靈感與表達的融匯,以及學習和娛樂的融合。這些不同的方面不但沒有將我們分離,反而將我們凝聚在壹起。”
有興趣的可以上網看看這部劇的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