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現在大學生就業後選擇工作有什麽好處?

現在大學生就業後選擇工作有什麽好處?

近年來,學生、家長和學校絞盡腦汁,千方百計提高大學生就業率。“先就業後擇業”是高校為促進畢業生就業,提高就業率而采取的壹項措施。但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帶來壹些負面影響,值得探討。

廣州最近的壹項調查顯示,應屆大學生在用人單位中的“存活率”僅為10%。也就是說,90%的應屆生背叛了老雇主,大部分應屆生在工作壹段時間後很快流失,以至於有些企業把雇傭應屆生當成壹場賭博。為此,用人單位呼籲,高校不要為了提高就業率而盲目將畢業生推向不適合的企業;做好學生的就業導向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源頭。(信息時報10 6月10)“先就業後擇業”有壹定的合理性。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選擇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再加上社會經驗不足,對社會了解不多,壹時間很難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在學習期間付出了巨大經濟代價的大學畢業生,沒有理由再拖累家庭和父母,需要盡快落實工作單位。應該說,客觀因素讓他們沒有時間去考慮這個職位是否真的適合自己,自己能在某個職位上服務多久。

同時,高校為了追求就業率這塊“金字招牌”,也助長了學生的“饑餓感”。學校強制“結婚”,讓很多同學在不確定單位是否適合自己的情況下,無奈“先談壹談”。“我們不想因為個人而影響整個學校的形象。”據說學校的另壹個考慮是,教育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可以讓他們放下“心高氣傲”的心態,腳踏實地走向社會,有利於緩解就業壓力。如果是這樣,可以說教育學生“先就業後擇業”是用心良苦。

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先就業後擇業”的觀點必然會影響大學生的誠信形象。絕大多數應屆畢業生把用人單位作為跳板,這是壹個值得關註的不良現象。必然會讓用人單位感到難過和失落,感到被騙和被耍,甚至迫使其采取更有力的自我保護手段來約束求職者。事實上,壹些用人單位幹脆“拒絕使用應屆畢業生”。企業將雇傭應屆畢業生視為壹場賭博,這對大學畢業生來說不是好兆頭。最終形成惡性循環,用人單位與高校畢業生之間“麻桿打狼”,不僅影響大學生的長遠利益,也影響人才市場的正常健康發展。

我們經常譴責壹些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提出過於苛刻的條件,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簽訂不平等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濫用優勢地位是事實,但壹些求職者的不誠信行為也是利用用人單位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為了防止再次被騙,他們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過於謹慎,矯枉過正。從這個意義上說,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壹些不公平待遇,與其不良行為不無關系。我們不妨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當壹個員工接受壹定時間的技術培訓,並幫助完成落戶等所有手續時,企業會怎麽想?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大學生發現工作不適合自己發展,離開原單位另謀高就,是可以理解的。雇主不會小氣到拿求職者出氣。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大部分畢業生背叛單位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因為他們在進入的時候沒有誠意去工作和長期服務。這已經不是壹個能不能施展才華的問題,而是壹個嚴肅的誠信問題,這也正是用人單位所不能容忍的。

申請工作

隨著大學生的擴招和畢業,大學生就業成為壹大社會問題。2005年,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聲稱要在去年實現大學生就業率73%以上的目標。然而,大約27%的學生將不能及時找到工作。在此背景下,“先就業後擇業”的觀點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指導思想。

壹方面,如果大學生畢業時能找到工作,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上級規定的就業率就已經完成了。至於大學生能不能正常找工作,對於大學老師來說並不重要。另壹方面,大學生畢業後找到工作,可以從單純的消費者變成生產者,開始自食其力。畢業後還是花父母的錢,自己不賺錢。畢竟很多大學生日子都不好過。

先就業再擇業?

郭博士說,關註“就業”和“就業率”對學生本身並沒有好處。

首先,有些同學可能在生計的壓力下選擇了壹份“好工作”,不管他們喜不喜歡,但這份工作可能並不適合他們,但由於生活的壓力,他們不得不繼續從事目前的工作。比如壹個大學生,大學畢業的時候參加了縣裏的公務員考試,最後考了全縣第二名,最後進了壹個縣政府部門。但到了辦公室後,因為性格原因,她不喜歡應酬和喝酒,但工作需要她應酬和喝酒。她覺得打工就像受罪,但又不能放棄壹個月兩千多的收入。就業後選擇工作的結果可能是“做壹輩子不適合自己的工作。”

其次,有些同學抱著先找工作再擇業的想法。在工作過程中,他們總是望著別的山,總想跳槽。在單位遇到壹點問題和困難就跳槽。有些大學生畢業不到壹年就跳槽了。壹項調查顯示,只有20%左右的大學生畢業時就業壹年內沒有跳槽。壹個大學生畢業後去了壹家超市做銷售員,但是她覺得超市工作時間長,就跳槽去了壹家企業做營銷文員。後來她發現營銷工作整天在外奔波太辛苦,就跳槽去了壹家公司做辦公室文員。在辦公室裏,她發現同事關系沒有處理好,想換壹份工作,但又不知道接下來該換什麽樣的工作。是的,先就業再擇業,成了不斷逃避現有工作的借口。跳槽的結果就是工作永遠無法穩定,壹直處於“找工作”的狀態。

超越“找工作”

郭博士說,如果沒有理想的職業目標,“先就業後擇業”的結果只能是“盲目就業”。我們的就業要“超越找工作”,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要有職業和職業理想的概念。

首先,中國即將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只要找到工作,生活就不成問題。所以大學生不要把精力放在“謀生”和“生活”上。要知道,沒幾個學歷的農民工都能找到工作,那為什麽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呢?關鍵問題是我們大學生不願意。

其次,壹個人壹輩子只在壹個單位做壹份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職業生涯中可能會多次面臨轉行。所以,妳不能指望大學畢業後壹步到位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可以從小處著手,逐步積累自己,然後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郭博士說“先就業再擇業”和“先擇業再擇業”在形式上沒有太大區別。其實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先就業後擇業”是機會主義。他們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進行選擇。他們會隨波逐流,沒有目標。“先擇業再找工作”是理想主義者。他們提前確定自己的追求目標,然後選擇壹個合適的地方開始職業生涯。他們主動為下壹次轉行做準備,總是在準備好之後再轉行。

郭博士建議,大學生在找工作之前,要做好職業規劃,了解自己的職業理想、工作價值觀、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能力等。根據這幾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專業和當前的社會就業形勢,做壹個長期的職業發展路線圖。郭博士說,只要妳心中有理想,過去不想做的事情,只要對職業生涯有幫助,妳都願意去做,而那些過去可能會選擇的工作,妳可能會因為對職業生涯沒有幫助而放棄。

郭博士鼓勵大學生說,“只要妳的職業理想夠高,就不怕起點不夠低。”

  • 上一篇:夔鳳紋是什麽
  • 下一篇:大袖搭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