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航運困境,可能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可再生能源、3D打印等領域的發展浪潮中,在運營模式、戰略發展、技術標準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
目前,航運業正處於洗牌重組過程中,航運市場面臨著運力嚴重過剩、價格持續低迷的困境。傳統的手段和方法已經無法幫助航運企業擺脫困境。如何使航運企業擺脫目前的困境,已成為航運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同時,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可再生能源、3D打印等領域的新發展將對航運業的運營模式、戰略發展和技術標準產生深遠影響。
大數據的驅動力
毫無疑問,現在的世界是壹個被數據包圍的世界。航運運營自然會產生很多數據,這些數據都是有關聯的。如何處理和使用這些數據成為壹個挑戰。
DNV GL執行副總裁兼海事咨詢總監Albrecht Grell表示:“我們要問的壹個問題是,航運數據來自哪裏,如何識別這些數據,以及看到數據背後的真正意義。”壹艘運行中的船舶通常會在24小時內產生多達20GB的數據信息,其中包含多種信息,包括天氣、發動機、航行位置、速度和油耗等。,而且數據量大,分散,壽命短。保證數據的獲取是準確分析的第壹步,整合這些數據是第二步。將這些數據與AIS和天氣等外部數據結合起來,就有可能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DNV GL副總裁、DNV GL大中華區董事長、DNV GL海事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Torgeir Sterri表示,數字化是航運發展的驅動力之壹,而這種驅動力本身就是壹種技術。大數據驅動的數字化將使遙感器實時接收各種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的來源越來越確定。他進壹步指出,更智能的數字網絡不僅可以促進技術的應用,還可以模擬航運業所有船舶周期的現狀。DNV GL利用大數據開發了車隊性能監控系統,提高了運營透明度和效率。
勞氏船級社北亞航運業務總裁吉姆·史密斯表示,勞氏船級社將把大數據和有效數據應用到未來業務和技術的戰略規劃中。“從1760開始,我們的工作就充滿了數據,包括被分類的每艘船整個生命周期的所有相關信息。如果能獲得壹艘船的核心數據,那麽通過分析設計、性能、天氣、航線、貨物、監管數據等相關信息,就能找到最佳航線,讓船更高效、更經濟地行駛到指定港口。智能船舶將從根本上改變航運業的商業模式。”
到底什麽是智能船?中國船級社副總工程師、規範與技術中心總經理陳石表示,船舶智能化體現在六個方面:壹是智能化導航。主要是自動導航優化,通過海況、物流等相關參數的優化,在滿足航運周期和安全的條件下,使航運成本最小化。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成熟,進壹步發展會形成自主導航。第二個是智能船體。主要是指對船體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建立船體數據庫和結構強度性能數據庫,為船舶的維修提供決策,比如通過數據庫提前制定維修計劃。應急服務可以提供決策上的幫助,保證安全。三是智能機房。以設備和系統監控為基礎,為機艙提供輔助決策,高級發展階段是為機艙設備提供狀態維修,大大節省維修成本和周期。第四是智能能效管理。通過能耗檢測、分析和報告,可以幫助能效優化決策。五是智能貨控。從最佳配載和基於貨物的監控來輔助決策,確保貨物的安全。第六,智能系統集成。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處理,形成集中控制,壹個平臺壹個網絡進行集中控制。
日本船級社總裁兼社長上田信也分享了大數據在行業中的應用。他說,由Napa和日本船級社於2012年完成的Napa-Green監控系統已應用於多艘船舶,可提高燃油效率,計算最佳吃水和船速,從而提高船舶運行效率,有效分析船舶運行,準確率達99.6%。“使用寶貴的數據是我們在大數據時代邁出的激動人心的壹步。”
SAP大中華區售前總經理李旭東認為,數字化是壹個漸進的過程,從信息系統建設的角度來看,不是簡單的替代,也不是盲目追求眾多不適合的功能。在解決現有問題的同時,我們應該考慮明天可能面臨的挑戰,並找到對策。“我們的責任是解決信息的互聯互通,幫助船東更好地實現與貨主、收貨人等利益相關方的互聯互通。我們為數字企業重新定義了理想的信息系統模型,以支持其在互聯條件下的成功運作。與過去相比,行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和聯系比以前更加密切,對信息系統的要求也與以前不同。需要適當的系統來幫助企業實現這種差異。”
對接融合“互聯網+”
航運業已經無法回避即將到來的智能工業革命浪潮,也無法打破與信息網絡的深度對接與合作。工業4.0給市場帶來了高效的生產效率,給各行各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它既涉及傳統互聯網,也涉及正在發展的物聯網,是壹場基於虛實融合的工業革命。這對航運業向綜合智能化轉型升級起到了助推作用。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應用,提升了航運服務、管理、節能和運營的效率和能級。
對於如何借助工業4.0的東風,實現航運業自身發展的轉型,中外運海運董事長李甄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
首先是服務定制。工業4.0帶來的智能化水平可以幫助船公司實現定制化服務。通過引入具有電子標簽功能的信息系統,壹方面,電子標簽記錄了航運企業實時更新的每艘船舶的運行狀態、航線位置等點狀定制信息;另壹方面,借助定位識別系統,客戶可以根據自身的服務需求,自動識別和讀取電子標簽攜帶的相關信息,向船公司提出定制服務的請求,船公司收到請求後會自動協調安排相關運輸任務。
二是智能化管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智能化手段,整合信息挖掘、遠程監控、實時預警和預測分析,推進智能化管理,提高設備運行效率。比如通過智能機器人,可以實時評估船舶設備的運行狀態,盡可能預測設備故障和操作失誤,加強預控措施,全面實現船舶管理的智能化。同時,機器人的逐步普及也可以應用到壹些基礎船員的工作中,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進壹步加強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此外,通過智能化、系統化的管理,不僅為航運企業積累了先進的管理經驗,也提高了管理者的綜合業務技能,為進壹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是節能環保。節能減排是順應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的戰略舉措,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識。隨著工業4.0引發的技術革命,環保節能的新興技術逐漸在船舶行業推廣應用。通過船岸現代化網絡,實時調整船舶設備工況,自動優化吃水,采用經濟航速,有效降低船舶運營成本,最大限度減少排放。目前,世界各大船公司大多為新造船舶安裝了LNG制備裝置,部分已投入實際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能源和新能源使用裝置會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
四是優化運營。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航線設計和運營組織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航運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建立智能系統,根據外界環境信息如航道深度、海流和天氣特征等。,設計出最合理、最經濟的航行路徑,確定理想的配載方案,制定出最佳的作業組織方案。由於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北極冰的逐漸減少,北極航線已經成為可能,並且憑借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戰略意義,北極航線已經成為各國航運公司的發展重點,這也為我們進壹步優化運營拓展了空間。
除了航運業,航運服務業也離不開“互聯網+”。廣州仲裁委主任、中國仲裁法學會副會長陳忠謙表示,仲裁及時加入了互聯網的元素,即線上和線下仲裁。在這個在線仲裁平臺中,通過仲裁管理、案件管理、電子卷宗形成、網絡視頻審判系統等在線提交材料、數據認證等方式辦理案件,確保數據安全;研究與法院、航運部門、航運企業的網絡連接,網上備案受理和抗辯,組成仲裁大廳,開庭,作出裁決等。,並在線解決糾紛。
中國船級社總裁孫立成表示,可再生能源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3D打印導致的規模經濟的弱化,以及滿足客戶需求的本地化生產趨勢的加強,將使壹些產業類別從全球分工轉變為區域分工,從全球生產轉變為本地生產,沿海運輸將取代部分遠洋運輸,海運距離的縮短 而新壹代信息技術與造船的深度融合,將引發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航運業的創新路徑
在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航運業該如何創新發展?交通運輸部水運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認為,當前航運市場已經進入新壹輪的多頭調整,多項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戰略支撐。“要註意調整艦隊的職能結構,分類制定經濟政策。比如國家安全艦隊、經濟安全艦隊、商業運輸艦隊,以不同的定位制定相應的政策。”
從企業層面,賈大山認為有必要優化海運資本結構,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的航運業有兩類運營平臺,國有和民營資本。功能視角主要通過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完成,而商業車隊可以通過國有和民營資本運營平臺兩種方式完成。”
從產業鏈整合的角度,賈大山認為,有必要打造海上產業鏈,促進協調發展。加強與金融企業的溝通,強化融資能力,加強造船、航運、貨主之間的合作。
從融資角度看,賈大山認為,航運和企業航運所得稅相關的融資政策需要進壹步探索和解決,與國際接軌,讓中國航運企業和國際航運企業在同壹個市場公平競爭。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友芳認為,航運企業應該從“航運+供應鏈”的角度進行戰略思考。“要實施‘航運+物流’戰略,只做航運是不夠的,要知道物流的全流程。“航運+貿易”戰略應更加註重航運與貿易的戰略結合。在“航運+金融”的戰略中,航運業要有話語權,維護良好的供應鏈關系。財務能力很重要,“航運+信息”戰略也很重要。總之,希望航運公司高度重視與物流、貿易、金融和信息的融合,充分認識到研究供應鏈就是研究信息流、物流、商品流和現金流,‘航運+供應鏈’戰略的轉型和創新是未來航運的制勝之道。”
中遠集團總經理李雲鵬表示,當前,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出現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特點:區域經濟失衡加劇,國際資本流動性加速流動,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大宗商品價格深度下跌,新興經濟體增長持續放緩。這些宏觀經濟壓力會立即反映到航運業,導致運力過剩、運價低迷、無序競爭、經營慘淡。“低運轉的狀態會持續很長壹段時間。因此,航運企業要想實現突破性發展,將面臨革命性的變化。”
航運企業的內生增長將成為必然。李雲鵬認為,航運企業未來的增長空間更多取決於自身能力和資源的升級和利用,以及增長動力從外部向內部的轉變。通過調整業務結構、客戶結構、組織結構和經營機制,不斷增強對外部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和對外部不利環境的免疫力。航運企業未來的發展要通過培育“內生”增長動力,提高自身的經營能力、管理水平、服務質量、運營效率和成本優勢來實現。具體實現路徑,壹是要具備流程再造的能力,即改變傳統的航運運營流程,提高重新設計和組合內部資源的能力,優化航線設計和服務流程;二是提高市場布局能力,尤其是業務網點布局與區域經濟的匹配度,尤其是在當前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環境下。這實際上是航運企業抓住市場機遇的要求,要從“依賴”市場轉向“控制”市場;三是具備延伸產業鏈的能力,實現與航運相關產業的有效嫁接,通過上下遊產業的有機銜接,對沖航運業的既定風險。
產業集群之間的競爭將成為主流。李雲鵬認為,僅僅通過優化航運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包括船東和貨方的合作形式,越來越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在未來的航運市場中,船東與貨方的競爭模式將被集群對集群的競爭模式所取代,因此如何打造產業集群將成為航運企業配置資源的壹大戰略目標。產業集群可能在規模、層次和組合上表現出多樣性,壹旦形成,將成為航運企業創造價值的主要方式。從建設路徑來看,應以現有的航運貨運合作、聯盟、合資為抓手,以新技術為驅動力,吸引行業領先利益相關者,形成航運及相關產業集群。比如船東、貨主、物流、貿易、金融、IT、電商平臺等企業,可能形成產業集群,享受資源,創造價值,綁定利益,形成完整的航運產業生態圈。當市場上出現很多這樣的產業集群時,市場競爭的格局就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整個解決方案將是壹個利器。李雲鵬認為,企業的成長過程,也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過程,為客戶提供航運服務是航運企業創造價值的傳統方式。然而,客戶的最終需求並不僅僅存在於海上環節,還涉及到陸路運輸、港口、倉儲、信息、安全等各個方面。客戶的最終需求是“打通最後壹公裏”、“門到門”、“安全質量”的全流程解決方案。跨境物流的興起和“線上需求”的爆發,正在重新定義很多傳統行業。在跨界融合正在模糊傳統行業邊界的趨勢下,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的能力必將成為未來航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真正的“整體解決方案”需要兩個因素:壹個是對待客戶的態度;第二是提供服務的能力。
以上是邊肖為大家分享的大數據時代航運創新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註環球常春藤分享更多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