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大理有哪些旅遊景點?

大理有哪些旅遊景點?

達利

大理古城簡稱俞曄,又稱子城。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詔王戈的羅峰所建的楊卯城(在城西三塔附近)作為它的新都。古城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在方圓十二裏。這堵墻高25英尺,厚20英尺。東西南北各有壹門,都有城樓,四角有角樓。解放初期,城墻全部拆除。1982年,南門重修,門口“大理”二字,為郭沫若書法集。從南門進城,直接通往北門的復興路成了熙熙攘攘的市場。沿街的商店鱗次櫛比,出售大理石和紮染等民族手工藝品,以及珠寶和玉器。街上還能找到壹些過去的老房子,院子裏有花草樹木,鳥兒在歌唱,室外的小溪和水渠裏有流水。“壹次三口井,壹家幾盆花”的景象依舊。

大理古城(7件)

古城裏東西走向的護國路叫“洋人街”,中西餐廳、咖啡館、茶館、工藝品店在這裏此起彼伏。招牌和廣告大多用外文書寫,吸引著金發碧眼的“外國人”,流連於此,尋找古老的東方韻味,逐漸成為壹道獨特的風景。古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天寶年間,古城的新都是南詔王戈的羅峰所建的楊卯城(在城西三塔附近)。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方圓十裏,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大理古城為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壹。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中部西部,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南接普洱市、臨滄,西接保山市、怒江州,北接麗江市。橫跨東經98° 52′~ 101° 03′,北緯24° 41′~ 26° 42′。東巡洱海,西達點蒼山,轄大理市、祥雲、鄧氏美蓉、賓川、永平、雲龍、洱源、滇。

大理挖色鎮

古代叫陸川,挖色。位於洱海東岸,大理中東部,北接雙廊鎮,南接東鎮,東接賓川縣雞足山鎮。三面環山,壹面臨海,西臨大理古城,東臨佛教勝地雞足山俯瞰金頂。自古以來,這裏就是洱海東岸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是歷史悠久的白族外來文化的發源地之壹。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這裏曾壹度是洱海東岸連接周邊地區的水陸交通集散地和集市中心。是經濟活躍、文化發達、民俗豐富的地區之壹,洱海地區白族外來文化保存較為完整。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印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背靠美麗的蒼山,位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蒼耳景區和風景秀麗的省級旅遊度假區李珊區的中心。東鄰洱海,東距大理古城1.5km,北距大理三月街會場0.5km,距崇聖寺三塔2公理。大理省級旅遊度假區是為拍攝影視劇《八龍》而投資建設的大型影視拍攝基地。根據《天龍八部》劇組的設計和構思,工作室按照“大理特色、宋代特色、藝術要求”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占地700多畝。主要建築有城墻、城門、宮殿、宮殿、大理街、女真部落、西夏城等。二期工程將以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擴建為基礎,建設展示大理白族人民古時候生產生活的白族農莊,如信陽市聚賢莊、馬夫之家、無量巖窯洞、西夏石窟、大磨坊等配套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整個天龍八部影視城由三大區域組成:第壹部分是大理國,包括大理街、大理宮、鎮南王宓;第二部分是遼國,包括遼城門和遼街。第三部分是西夏皇宮和女真部落。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是根據大理特色和宋代特色,參照清明上河園影視拍攝與旅遊風光相結合的原則,在大理打造的又壹大型旅遊景點。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與元世祖現有的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滇碑等景點相協調,形成展示大理歷史文化的旅遊核心區。《天龍八部》制片人張紀中稱贊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國內壹流,西部第壹”。

綠色山脈

綠色山脈

蒼山【16】又名點蒼山,古書中又稱為點蒼山、雄蒼山、大理山。蒼山由南北向山脊相連的19座山峰組成,最高海拔4122米(馬龍峰),最低海拔1360米(漾濞河與西洱河交匯處)。有七座4000米以上的山峰。蒼山東坡有兩峰壹溪,形成了19峰18溪的梳狀地貌。蒼山溪屬於瀾滄江水系,是壹條多山的源頭河流。具有河短、谷深、河床窄、坡度大、下切侵蝕強烈、豐枯季節流量變化大等特點。西坡雞鎮有溫泉出露,水溫36℃左右。蒼山東坡洱海盆地及壩區年平均氣溫為15℃,西坡漾濞河谷區年平均氣溫為16.1℃,年降雨量約為1050毫米..蒼山是中國第四紀古冰川的重要遺址之壹。20世紀30年代初,德國學者克雷德納。w首先參觀了蒼山的地質和地貌。1937年,奧地利學者H.V.Wissmann根據蒼山典型的冰川遺跡,將這個冰期命名為“大理冰期”。大理冰期作為第四紀古冰川的最後壹個冰期,已被學術界廣泛采用。

建栓石鐘山石窟

石鐘山,位於劍川縣南部。石鐘山古稱鐘山,因其紅色丹霞石形似巨鐘而被稱為石鐘山。石窟分為石鐘寺、獅子關、沙登青三個區域,共有16個洞窟,139尊造像。它是中國最南端的洞穴群,被譽為“南方瑰寶”。石鐘山石窟在內容上可分為南詔皇家造像、外國人造像和原始崇拜造像,這些造像明顯表現出三個特點:

第壹,表現了白族人民信仰的佛教神靈。第二是把王芳的雕像刻進佛教石窟。第三,原始崇拜和同時崇拜神佛。第四是外國人的雕像。

由於石鐘山石窟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1於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已經成為大理景區的主要景點之壹。[17]

佛圖塔

大理市下關鎮羊皮村北側的佛圖寺前,塔高30.7米。它是壹座13層的磚塔,檐密,塔基礎是壹個兩層平臺的方形底座。下平臺邊長19.7米,高1.2米。它是用碎石和板條壓制而成的。內壁是圓柱形結構,直通十二級。塔體外壁整體呈拋物線形,第壹級長4.5米,筆直。

經過1981年的維護和測量,蛇骨塔被命名為“佛圖寺塔”,位於塔的西面。它有壹個大廳,南北翼和壹個大廳,是壹個清代的建築。6月,1983,1,佛圖寺佛塔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世祖平滇紀念碑

位於大理市大理鎮西門村委會大紙坊村東北,點蒼山中和峰腳下的三月街,距大理古城西門壹公裏,位於南詔、大理古都遺址西南角。

該碑由碑座、碑身、碑額和碑護邊組成。青石的頭部受損。碑體由兩塊青石組成,上切碑長1.3m(高),下切碑長1.55m(高)。上下石的寬度為1.55米。碑文直書楷書。

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喜洲白族民居古建築群

喜洲鎮位於大理古城以北17平方米,喜洲是大理壩子較大的白族自然村。

喜洲白族居民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發展到近代,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壹大遺產。20065438年6月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和城遺址

南詔故都太和城遺址位於大理市下關鎮太和村,下關(南詔時期的龍尾關)與大理之間的蒼山大佛峰腳下,南距下關6公裏,北距大理古城7公裏。

太和城在成為南詔都城之前,是壹座頗具規模的“河蠻”城。唐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17年),在唐朝的支持下,蒙舍聖旨大師皮洛格開啟了統壹六大聖旨、“奪大和城”的大業。次年,被唐朝冊封為雲南始王的皮洛格,對大和城進行了增建、修繕和擴建。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皮羅學士率眾離開孟舍,做了大和都城,大和城成為南詔都城。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十月,南詔太子羅鳳在大河城西的核桃山頂建內城。“因唐朝賜金剛經,故名金剛城。”唐朝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詔王壹謀勛決定“更像壹座城”,太和城結束了作為都城的歷史。3月4日1961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詔德化碑是唐代南詔政權遺留下來的“雲南第壹碑”。是研究南詔的社會制度、官制、南詔與唐朝及吐蕃的關系、南詔與雲南各民族的關系的極其重要的碑刻文獻。

崇聖寺的三塔

崇聖寺三塔[2]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1.5公裏處,由壹大兩小三小組成。這座大塔也被當地人稱為千尋塔,塔高69.13米,塔底9.9米。是大理典型的方磚密檐塔。塔頂有壹個銅蓋碗,上面有壹個塔剎,塔頂角有壹只金翅鳥,在1925大理地震時隨剎而落。南、北塔均為十級,高42.19米,為八角空心磚塔,檐密。三塔鼎足而立,中間是千尋塔,兩座小塔呈南北拱形,雄偉壯觀,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上的成就。3月4日1961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一篇:大學生正能量主題演講
  • 下一篇:道術入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