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正是英國殖民擴張加速的時候,凡是容易用於殖民成果的新技術,都很快被使用,典型的蒸汽船的使用。後來美國羅斯福總統發表演講:拿破侖因為拒絕汽船,輸給了英國海軍,最後功虧壹簣。這個講話也促使美國當時積極發展核武器。
但是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它已經是壹個戰敗的殖民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時,英國殖民地已經飽和,全球帝國版圖早已確立。就像壹個人吃飽了,自然不會接受新的營養。所以英國最引以為傲的工業水平落後了:反正我有壹個很大的殖民地,賣不出去的東西就在殖民地裏倒,不升級設備就賺錢。當然,不需要花錢。結果看似省了小錢,後果卻很嚴重。技術設備越來越老化,很多設備都不趕了。
而這個時候,西方國家新崛起的德國和美國正好相反。德國是典型。這個國家科技水平很高,但是崛起的太晚了。等到它壯大了實力,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被瓜分了,是軍國主義制度。這種制度雖然不民主,但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很容易變成軍事優先制度。所以工業水平突飛猛進,頂尖技術能力已經超過英國。而美國,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南北無強敵。它在資源、土地等方面應有盡有,它會搭上科技革命的東風,然後迎頭趕上。其實壹戰爆發前,英國面對德國,很多地方都沒有優勢。
第二個原因是英國僵化的外交政策。
英國的外交政策壹直是聯合第三國家和歐洲,打敗第二國家。壹開始和俄國聯手打法國,後來和法國聯手打俄國,壹直保持對歐洲大陸的優勢。這項政策讓英國受益已久。然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後,英國視而不見,眼看著壹個強大的德國從眼皮底下崛起。
德國崛起的後果是什麽?如果是法國或者俄羅斯,對英國的威脅絕不比德國大,因為法國和俄羅斯是吃得差不多的野獸。雖然和英國有矛盾,但還是可控的。不像德國,他們完全是餓肚子餓狼,戰鬥力很猛。從德國統壹壹開始,他們就註定沒有與英國和平相處的可能。咬人是必然的。果然,下壹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雖然苦戰打敗了德國,但也是兩敗俱傷。英國王室積累了20年的財富,壹戰開始不到兩個月就完蛋了,英國貴族在壹戰中傷亡慘重,團級以上軍官死傷,其中五分之四是王室子弟。換句話說,英國的財富和精英已經被徹底卷走了。
這樣的後果就是妳跟德國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到頭來反而便宜了妳,真的離美國近了。雖然美國被巴黎和會掃地出門,但帝國不倒也是必然。
正是因為力量的衰弱,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力大不如前。尤其對印度來說,英國吞並印度後,發生了不少起義,印度士兵也爆發了大起義。但當時的英國,在壹個軍事實力強大的時代,完全可以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來調整兵力。尤其是印度起義期間,英國可以從新加坡和中國抽調英軍鎮壓印度。但壹戰後,這是不可能的。精銳的英國軍隊基本上死於壹戰..根據丘吉爾在壹戰後的講話,英國至少需要20年才能恢復軍事實力。結果不到20年,二戰又開始了。
即英國因為實力弱小,在壹戰後開始降低控制殖民地的成本,盡可能支持當地親英勢力,維持統治。這在妳強大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妳弱小的時候,妳簡直就是在割肉餵狼。像東南亞,馬來西亞,南亞,非洲的反英勢力,壹開始都是英國支持的,最後都砸了自己的腳。當然,英國人最後也很聰明。他們在放棄殖民地的時候,也用了壹些小手段,比如瓜分印度和香港,也就是今天這些憤怒的年輕人所在的地方。說到底,都是英國造的。
第三,還有壹個因素:中國因素。
不開玩笑,雖然近代史上的中國被打得落後。但即使在中國最弱的時候,也是西方列強爭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壹環。誰和中國搞好關系,在中國獲得最大利益,誰就是當時的世界大哥。
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開埠,毀圓明園,焚之。然後又與中國和解,通過與清政府的不平等條約獲得了很多特權利益。也確立了其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長期兄弟地位。
但英國的衰落也是從他腦殘的選擇另壹個豬隊友開始的:日本。
明治維新以來,開始步英國粗腿後塵的日本崛起,促成了英日同盟。正是因為兩家關系曖昧,甲午戰爭期間,英國背叛清政府,硬幫日本。條約簽訂後,就是各種支持。後來日本進攻俄國,俄國也是英國鬧事的幕後黑手。
但是,沒想到日本不但不幫忙,反而在英國的大事上鬧事。日本除了看壹戰,還抄英國後路,動英國在華利益,逼中國簽二十壹條。壹戰後巴黎和會更是雪上加霜,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
在這些事情上,為了繼續利用日本小弟平衡東方,英國基本上是縱容的,甚至在九壹八事變的時候,英國還在和稀泥。結果,英國殖民體系崩潰了。首先來自日本,小弟。在與中國的戰爭結束之前,它與英國反目,從英國手中奪取了東南亞。後來日本雖然戰敗了,但是這些被日本吞並的地方,英國回來的時候也留不住,只能壹個個放出來。日本是英國夕陽體系崩潰的導火索,可謂英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歷史經驗也證明,任何視日本為己有的西方國家,最終都會死得很慘。德國如此,英國如此,歷史教訓要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