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的起源太極圖起源於何時?誰先畫的?學界對此各抒己見,難有定論。有四種最常見的說法:
太極圖起源於古代,由伏羲根據河圖和洛書圖發展而來,在古籍中有廣泛記載。太極圖起源於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輪紋、渦紋和魚紋。太極圖源於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太極是宋代前後的大師畫的,北宋的周敦頤,五代宋初的陳摶,宋元時期的佛家壽涯。事實上,在公元前四世紀,凱爾特藝術中就出現了類似太極圖的圖案,在羅馬帝國軍服的徽章中,有幾乎與太極圖壹模壹樣的圖案,只是顏色不同。烏克蘭人在東歐發現的史前文化Tripoje文明中,也出現了大量的太極圖,與中國的太極圖幾乎壹模壹樣。
公元前四世紀凱爾特金飾上的太極
西羅馬帝國步兵紋章上的太極圖
西羅馬帝國的盾徽
太極圖是對陰陽學說的完美詮釋,人們對太極圖的解讀往往可以追溯到《易經》。壹般認為“太極”壹詞最早出現在《易傳》?系辭:“易有太極,即兩儀生,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會決定吉兇,吉兇會成就大業。”意思是說,浩瀚宇宙中的壹切事物和現象,既包含陰陽,也包含內外。但它們既對立又相互依存,這是物質世界的壹般規律,是許多事物的程序和起源,是事物產生和毀滅的根本原因。
太極圖的類型後人繪制的太極圖有很多種類型,比如:
1,天地自然河圖
明初的趙?錢最早出版《六書本義陰陽魚圖》,命名為《天地自然河圖》。據他說,蔡從蜀山得到它,把它保密,然後他發現了它。因為周的太極圖和黑白河圖已成為官圖,不能稱為太極圖或河圖,只能命名為天地自然河圖。
2、太極先天圖
在宋代張杭成的《奕譞》中,有壹幅陰陽圖,稱之為“先天圖”,而非“太極圖”。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陰陽魚太極圖。
3.北宋周敦頤太極圖。
此圖為北宋周敦頤所寫的太極圖(後改名為敦頤以避英宗)。因為周敦頤壹直被稱為“理學的創始人”,所以今天的學者大多被稱為“周氏太極圖”。
4.明代賴智德的賴太極圖。
賴太極圖,知德於後,易學圖式。白色的是陽儀,黑色的是陰儀。黑白雙向,表面陽極產生陰,陰極產生陽。解釋壹下氣機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原因。
5.明代張景嶽制作的凈月太極圖。
張明鏡月系統是用來總結宇宙陰陽變化的理論。其內圈為左黑右白,兩黑左白右黑,外圈全白以示陰陽之圈,生生不息。張景嶽引《素問?陰陽應如大論:“陰陽為天地之道,萬物之紀,變化之父母,生死之始,萬神之宅。“壹般認為此圖源於周敦頤的《太極圖》從論證到作圖。
6.明代左夫制作的左夫太極圖。
左夫太極後圖,明左夫制。看他的書《京川文集》?太極之後。認為周的《太極圖》如果不站在陰陽五行、男女之分上,就是形而上的。這張圖不盡如人意的原因。”因此,“竊主之意,施於周子之畫”是太極之後的壹幅畫。它的圖包括陰陽、四季和五行。將四季壹分為二,八個節氣屬於四正四維八卦,其中有壹條從長夏到立冬的太極圖曲線。太極二分法的分界線不是子午線,而是無極線,而且是曲線的形式,揭示了長夏和立冬的運動變化規律。曲線兩邊各有壹條窄窄的曲線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另外,《太極後圖說》雖然說的是“後天占蔔”,但圖的其實是先天伏羲八卦序列。
6.清代徐虎的環太極圖。
清代徐虎的太極圖式。圖見《易經》。從明天開始認識太極德行圖。胡認為,這種地圖類似於河圖和先天八卦,兩者都反映了無窮的機遇。
河圖的形象,壹怪生在北方,三怪長於東方,那麽七怪是南方的,九怪全在西方。南方生了兩對,西方生了四對,然後北方生了六對,東方生了八對。傳統上認為先天八卦是根據河圖繪制的。除闞、李過渡外,其壹震生於坤,即生於北方之奇;第二陽盛於東,即三奇長於東;幹了三陽,出門怒放,就是出門怒放七絕。荀陽第二部消失在外,艮陽第壹部在外,即九奇在外。其中壹個是尹,出生在後備箱,也就是第二對夫婦出生在南方;根之二陰在西,即南方四對夫婦之生;創二陰,極旺而出,即六連極旺而出。地震二陰消於外,壹陰竭於外,即八夫妻竭於外。先天八卦圖在起伏、內外方位上與河圖相似。說明先天八卦,壹個河圖,本來就有圓的意思。
此圖內外三點,可配三畫之卦;內外六分,可配六幅畫。陽之生,必在子,其歸而消,即子之初;陰生必在午,而復則消,即日初,不動以定其上下身;陰陽之生必在內,盛則消,為出之始。它與八卦、六十四卦、平方圖是壹致的。地震時,荀在中心,兌、艮在外,體現了《周易》?“訓”是由內而外,由外而進的意思;工作雖然在崗位上,但總會交給坤,坤雖然在崗位上,但總會交給工作,這樣才能保證交接;陰雖極盛,不離陽,陽雖極盛,不離陰;始於陰終於陰,即純陽盛開之時,陽終於陽,即純陰盛開之時,以確定兩相依附,根陰根陽的原則;陰陽有始有終,體現了人緣的無窮使用;它也是純粹純粹的,分割所得只有六天,相當於周日360,是六十卦後的前三數;陽進,陰退,陰進,陽退,不改變作品風格;陽多則陰少,陰多則陽少,以此來區分各自的位置;陽進則退,陰不進則退,以免運動停止。想象中間的天心,讓人知道占蔔起了作用,以至於看起來應該不差。這張圖包含了河圖和先天八卦的精髓。
太極圖的意義太極圖是研究周雪原理的重要圖像。太有意義;極其有限,也就是說,至於有限,沒有等於的意思。它不僅包括極端原理,還包括由大到小的時空限制。放了就六位壹體了,體積藏在心裏。它可以大於任何量但不超出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何量且不等於零或零。這些都是太極的含義。
太極圖主要體現了三點:
首先是陰陽壹體,白為陽,黑為陰。把陰陽畫成壹個圓,表示陰陽壹體。二是陰陽互變的特點。當壹點點陽發展到陽極,壹點點陰就出來了。同樣,太極圖的另壹邊,壹點陰,向陰極發展,壹點陽就出來了。第三,陰陽互為能量。我們的宇宙是壹個充滿能量的世界。陰陽相互轉化需要能量的概念。沒有能量,世界將是壹潭死水,沒有宇宙,沒有山川,沒有生命。孔子認為,“太極”不僅是宇宙的“基礎”,也是宇宙的進化之路。宇宙“精”的實行,把陰陽分開,產生天地二儀。陰陽的不斷分離,產生了春夏秋冬和宇宙萬物的四個意象。“老子?第四十二章還表達了壹元論和變論的“太極”哲學:“道生壹,生二,生三,生萬物。萬物負而持陽,以為和。“太極是“壹”,是宇宙萬物之根;宇宙萬物無止境的運動發展,就是太極的道理。
與孔子不同,老子對太極法中的矛盾論、和諧論理解透徹。太極之道自然包含了陰陽對立的兩面,但陰陽的相互激蕩和矛盾運動最終成就了宇宙新的和諧體。後人根據老子和孔子的太極哲學闡釋了太極圖,並逐漸形成了成熟的太極概念。
三國魏以“太極之氣,三為壹”來解釋太極圖。“三”是指陰陽魚太極圖中白、黑、白黑的分界線。“包含三為壹”的字面意思是白、黑及其分割線都包含在太極圖的大圓內。其實,後人認為“包括三為壹”不僅指事物由正、負、合組成的矛盾整體結構,也指天地人“三極”的宇宙結構。魏的學說既繼承了老子“萬物負而持陽”的太極思想,又將以前的太極觀念從宇宙萬物聯系到社會生活
到了宋代,儒家大師從人學的角度解讀太極圖,將太極規律定為人類壹切行為的標準,從而將太極理論發展為“人性論”理論。
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說,“無極與太極。太極動則生陽,動則極而靜,靜則生陰,靜極又動。動靜互為根。分陰陽,兩儀立。陽為陰,火、水、木、金、土由此而生。五氣順補,四點怎麽辦。五行為陰陽,陰陽為太極,太極無窮。五行的生辰也不壹樣。無限的真實,25和25的微妙。大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相生,萬物轉化。萬物產生,變化無窮。只是人要漂亮,最有靈性。形狀是天生的,上帝知道它。五性動,但善惡分,萬物滅。聖人決定要剛正不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民出頭。所以聖人與天地和其德,日月和其明,四季和其序,鬼神和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反派叛逆兇狠。所以說:‘立天之道,是陰陽。立足之道,柔中帶剛。立人之道,在於仁義。他還說,‘首因逆終,故知生死論’。做大很容易,而且是最好的。"
本文繼承了以往太極學說中的壹元論、發展觀、矛盾論、和諧論等思想,但特別強調了人對太極作為萬物之靈的理解,提出“立人之極”即立正氣、義之為人的標準。周敦頤的人文解讀影響了後世對太極圖的解讀。北宋的邵雍,南宋的胡宏、陸九淵,甚至清代的戴震,都從太極圖中闡釋了以人為本萬物之秀,以人為本天地之心的思想。
宇宙是無限的,所以叫太極,但宇宙是有形的,也就是有實質內容的。按照易學的觀點,有形之物來源於無形,所以是無限的,是太極。太極是壹個動態的實體,即宇宙在運動,運動到壹定程度就變得相對靜止,靜止就產生陰。所以當它運動和靜止時,陰陽互為根源,運行於無窮。
太極圖雖然簡單明了,壹個圓,壹條曲線,兩個點,兩個黑白魚形,但通過歷代的插圖和解釋,形成了壹個龐大的“太極哲學”體系,內涵豐富而深刻。這個哲學體系的關鍵詞是陰陽。陰陽不僅包含宇宙形而上之道和天人大律,還包含生命形而上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