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戰前)
德國奧迪公司歷史悠久且多變,其制造汽車和摩托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最初位於薩克森的四家汽車公司——茨維考的奧迪和霍爾奇、開姆尼茨-西格馬爾的萬德和位於茨城的DKW——為當時德國汽車工業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四家汽車公司在1932合並為Auto Union AG。在汽車產量上,汽車聯盟是當時德國第二大汽車制造公司,產品標誌是四個相連的圓環,代表參與合並的四家汽車公司。
二戰後,薩克森州汽車聯盟的汽車工廠被前蘇聯占領軍沒收並拆除。此後,公司的許多高管都去了巴伐利亞,並於1949年在Ingall的Ingolstadt成立了Auto Union GmbH,該公司繼承了舊汽車聯盟的傳統,仍然以四家連鎖店為標誌。
汽車聯盟有限公司與NSU GmbH於1969合並成立奧迪NSU Auto Union AG1985年,公司更名為奧迪股份公司,總部遷至因戈爾施塔特。四環的標誌壹直沿用至今。
霍爾奇(Horch)
奧古斯特?奧古斯特·霍赫(August Horch)是德國汽車工業的先驅之壹,也是奧迪的創始人。Hoshi畢業於薩克森州米特韋達的壹所技術學院。奧古斯特?Horsey從很小的時候就展示了他在汽車開發方面的潛力。他的主要優勢是技術創新和驚人的決心和意誌,這些都為汽車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起初他在卡爾·曼海姆?奔馳在發動機制造部門工作,後來成為汽車制造部門的總經理。1899年,霍爾西決定成立自己的公司,並在科隆成立了霍爾西公司(Horsch & amp;Cie).在德國,Hoshi是第壹個將鑄鋁技術應用於制造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外殼,以及制造動力傳動部件的萬向軸和高強度鋼齒輪的人。1902年,霍爾西把公司搬到了薩克森州的賴興巴赫,然後在1904年搬到了茨維考。1903年,公司開始生產雙缸發動機汽車。搬到茨維考後,該公司開始生產四缸發動機汽車。這種車性能很好。1906年獲得世界最難路最長距離拉力賽冠軍。兩年後,霍西公司年銷量首次突破65,438+000輛。
由於與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分歧,8月?Hoshi離開了他在1909創立的公司,然後在茨維考成立了另壹家汽車公司。由於“Horsey”這壹名稱已被原公司使用,並被註冊為商標,Horsey將其名稱翻譯為拉丁文“Audi”(兩個“Audi”(“Audi”Horch“有“聽”的意思),因此新公司的名稱為Audi。
奧古斯特?Hoshi於20世紀20年代移居柏林,並於1932被任命為汽車聯盟監事會成員,繼續以專家身份參與公司的技術開發。1944年,他離開柏林前往薩勒。在上弗蘭肯州的明希貝格,Hoshi度過了他的最後歲月,於1951年去世,享年83歲。
Horsey離開後的初期,Horsey公司只能生產有限的幾款車型,在技術和設計上未能超越其創始人。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專門生產飛機發動機的Argus-Werke公司與Horsch公司合並,成立了新的Horch-Werke公司。阿諾德,兩位最著名的工程師阿諾德·佐勒和後來的保羅?戴姆勒(保羅·戴姆勒,戈特利布·戴姆勒之子)後來被提拔為茨維考Hoshi-Verk公司的首席設計師。
1926年秋,Horsey-Verk公司展出了壹個展覽,由保羅?戴姆勒-霍奇8開發的八缸發動機汽車。這款車以強大的發動機功能、可靠的性能、精致的車身造型吸引眼球,為競爭對手樹立了標桿。自此,Horch 8成為了優雅、奢華和汽車制造業最高標準的代名詞。
1931年秋,Horsey-Verk在巴黎車展上展示了其最新產品——壹款運動型敞篷跑車,外觀為亮黃色,采用棕色軟頂棚,內飾為綠色皮革,搭載12缸發動機。從1932到1934,只賣出了80輛豪華型霍爾奇轎車。雖然市場對豪華車的需求開始下降,但霍奇仍然占據了豪華車市場的主導地位,其銷量比競爭對手的總和多了三分之壹:比如1932年,霍奇在德國銷售了773輛豪華車,出口了約300輛。然而,該公司仍然遇到財務困難,這主要是由於銷售過程中的財務問題造成的。
奧迪
1910年,由霍爾西先生創辦的新公司奧迪生產的第壹輛奧迪轎車上市。在1912至1914期間,奧迪在世界上最難的長途汽車拉力賽——國際奧地利高山汽車拉力賽中壹次又壹次奪冠,贏得了特別的贊譽。壹戰後,奧迪首創左手方向盤技術,將變速桿移到車中間,駕駛更加方便。從此,奧迪在眾多汽車品牌中脫穎而出。
1923年,第壹輛六缸奧迪車問世。車上有空氣濾清器,這在當時是壹個創舉。幾年後,空氣過濾器成為汽車的必備設施。同時,奧迪在德國汽車廠商中率先應用了奧迪獨家設計制造的液壓四輪制動系統。1927年,奧迪首席設計師海因裏希·舒赫(Heinrich Schuh)向市場推出了第壹款名為“加速器”的奧迪八缸車。不幸的是,這款豪華車在推出時正經歷豪華車市場的快速下滑。
DKW
桂鑫?斯卡夫特?拉斯姆森(J?他出生在丹麥,在米特韋達學習工程,畢業後在薩克森成立了自己的第壹家公司。1904年,他在Chemnis成立了壹家設備工程公司。三年後,他來到Erzgebirge地區的Zschopau,從1916開始進行蒸汽驅動汽車實驗。雖然壹些特殊的模型沒有通過這些實驗制造出來,但該公司決定將其命名為DKW——蒸汽驅動車輛的德語名字的縮寫。1919年,拉斯姆森從雨果·魯普(Hugo Ruppe)那裏獲得了二沖程發動機的設計,這是壹款名為“Des Knaben Wunsch”(意為“壹個男孩的夢想”)的玩具發動機的縮小版。這款微型發動機迎合了高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作為輔助沖程發動機,在1922被改進為“Das kleine Wunder”摩托車發動機。在拉斯姆森、經理卡爾和總設計師赫爾曼·韋伯的努力下,DKW在20世紀20年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制造商,同時也成為世界領先的發動機制造商。
1927年,拉斯姆森從底特律汽車公司獲得了6缸和8缸發動機的設計方案和生產設備,隨後推出了分別搭載這兩款發動機的奧迪新車。然而豪華車市場迅速衰落,拉斯姆森意識到了這壹發展趨勢,開始轉向小型車的制造。DKW生產的最早的汽車是後輪驅動的,在柏林-斯潘道制造。1930年底,拉斯姆森委托茨維考工廠開發如下設計的汽車:兩個氣缸,二沖程摩托車發動機,容積600cc,皮革裝飾的整體木質底盤,前後擺軸,前輪驅動。奧迪設計師Walter Haustein和Oskar Arlt設計的壹款符合上述要求的汽車被命名為DKFront,並在1931柏林車展上首次亮相就引起了轟動。DKW鋒是在奧迪工廠生產的,這是當時德國最受歡迎和產量最高的小型車。
流浪者(流浪者)
路虎這個名字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1896,它創立於Winklhofer & amp;關於Jaenicke工廠生產的自行車。1902年火星車開始生產摩托車,1904年首次嘗試生產汽車。1913年,火星車開始量產壹款名為“Puppchen”的小型車,深受大眾好評。然而,直到1926年搭載30馬力1.5升發動機的路虎W10首次亮相,這款小型車的第二代才投放市場。該車型集成了當時世界汽車工業的所有最新發展成果,如左手方向盤、中央變速桿、多用途幹片式離合器、整體氣缸鑄造發動機和變速箱、四輪制動系統等。,而且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不能滿足需求。為了滿足需求,該公司在西格馬的開姆尼斯郊區建立了壹個新的汽車工廠。汽車零部件繼續在原廠生產,然後通過鐵路運輸到新廠。備件直接從行李箱卸到裝配線上。這種準時制的生產方式正好滿足了20世紀20年代末的生產需要:西格馬的周轉倉庫壹天最多只能容納25輛汽車。
汽車聯盟
20世紀20年代,奧迪、霍西、DKW和羅孚分別應對不同的細分市場,相安無事。而流水線和現代化機器設備的使用,使得產能迅速上升,這就需要企業不斷拓展市場,增加銷量需要大量的成本;另壹方面,國外汽車廠商引發的價格戰給汽車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德國汽車工業發現自己很難解決這些財務問題,需要銀行貸款的支持。結果,薩克森銀行滿足了拉斯姆森的貸款需求,為拉斯姆森集團的擴張奠定了基礎。此後,薩克森銀行為維護其在汽車行業的利益,建立了以四家公司為基礎的汽車聯盟,總資產為1450萬德國馬克。
汽車聯盟擁有奧迪、DKW、霍奇和漫遊者四個品牌及其產品。但在這些非常傳統的公司中,要形成統壹的團隊理念並使其發揮作用,還需要很長時間。
車型開發
1933德國車展上,汽車聯盟首次以公司身份亮相,其四環標誌奧迪前輪驅動中型車引起轟動。然而,由於前衛技術的市場認知度有限,其創新功能並沒有帶來很大的銷量。因此,汽車聯盟修改了設計。1938年,內飾現代、發動機性能優越的奧迪920轎車投放市場。其新研發的OHC發動機功率75馬力,最高時速140 km/h,這種功率大體積小的車深受那些充滿動感活力的人的喜愛。後來這種前輪驅動的車改為後輪驅動,側底盤取代了中央方形底盤,有6窗式和雙門4窗式兩種。奧迪920的市場需求非常大,投入使用不久就賣出了計劃的壹年銷量。
第二部分(戰後)
壹個新的開始。
1949年9月3日,新汽車聯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汽車聯盟”)在英戈爾斯塔特成立。它是今天的奧迪汽車集團的前身,旨在復興薩克森州舊汽車聯盟公司建立的傳統基礎和品牌。
新汽車聯盟創業時,人民生活普遍困難,只能使用經濟實用的交通工具。在最初的幾年裏,只有DKW摩托車和二沖程發動機汽車在英戈爾州的斯塔特生產。1949新汽車聯盟的正式成立,其實是舊汽車聯盟戰後復興的第二步。第壹步是在6月1945+2月19的“零點”事件後,在Stat,Ingall成立了“汽車工會零件供應中心”,負責為6年來在戰爭中幸存下來的舊汽車工會生產的所有戰前車輛供應零件。在被占領的西部地區,有6000多輛這種車輛。
為什麽選擇史坦頓,英戈爾?
Ingall位於巴伐利亞市中心,交通便利,這也是選擇它作為汽車聯盟零部件供應中心的原因之壹。英戈爾州斯塔特市市政當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該中心的建立促進了當地的就業。然而,在斯塔滕重建汽車聯盟最關鍵的原因,英戈爾是它作為軍事中心的百年軍事“遺產”:廣袤的土地,數不清的兵營,車庫,炮塔等等。這些對於壹個沒錢建新廠的公司來說是無價的。
從施蘭嫩街軍需供應站總部開始,該公司逐漸接管了壹些建築,如“Friedenskaserne”、新軍械庫、中士大樓、車輛大廳、軍械庫、騎馬訓練館和寬闊的閱兵廣場。該公司的設施分布在全市各地,因此幾乎不可能進行定期有組織的生產。工人們嘲笑這家公司是“窩棚公司”。
“巴伐利亞罷工”
1954年8月9日,巴伐利亞州的金屬加工業爆發了大罷工,這在英戈爾斯泰瑟姆的許多居民看來記憶猶新。這是年輕的聯邦德國最早的大規模勞資糾紛之壹,金屬加工業的公司稱之為“戰後最重要的事件”。
當時新汽車聯盟有5000名員工。作為Stated,Ingall最大的制造商之壹,許多員工也扔掉了他們的生產工具。工人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工資,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罷工持續到8月31,954。通過仲裁,勞資雙方達成協議,巴伐利亞罷工結束。由於罷工,工人的工資增加了4%多壹點。
主要股東的交易
由於巴伐利亞罷工,新汽車工會額外花費了920,000德國馬克。1954是公司盈利的第壹年(約40萬德國馬克)。同年,鋼鐵巨頭eisen werk-Gesellschaft Maximilian shütte Mbh Sulzbach-Rosenberg的主要股東弗裏德裏希·弗利克收購了汽車聯盟股份公司的部分股份。幾年前,他意識到斯泰瑟姆的汽車制造商英戈爾有壹天會需要壹個擁有大量資金的合作夥伴。
1957,Flick建議戴姆勒-奔馳與Auto Alliance AG合並。當時他擁有新汽車聯盟40%的股份,戴姆勒-奔馳25%的股份。他的想法贏得了瑞士富豪恩斯特克?在hner的支持下,他擁有新汽車聯盟41%的股份。戴姆勒-奔馳接受了這壹提議。考慮到來自國外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戴姆勒-奔馳欲通過增加產品品種來擴大其不斷萎縮的市場份額。弗利克還向戴姆勒-奔馳暗示,他正在與福特談判。
1958年4月24日,戴姆勒-奔馳僅用41百萬馬克就收購了汽車聯盟88%的股份。壹年後,1959,新汽車聯盟剩余股份也賣給了戴姆勒-奔馳。戴姆勒管理委員會發言人Fritz K?總結德國第二和第五大汽車制造商的合並,內克說,“我們嫁給了壹個美麗的貴族家庭。”2008年4月9日,《商報》(Handelsblatt)寫道,“就銷售和稅收而言,這次收購有壹個汽車聯盟,年營業額約4億德國馬克,員工65,438+00,000人,這使得戴姆勒。
英戈爾斯塔頓的新工廠。
被戴姆勒-奔馳收購時,新汽車聯盟在因戈爾州斯塔特生產的車輛只有摩托車和DKW快遞卡車,汽車組裝集中在杜塞爾多夫的工廠,1950投產。
為了獲得資金,該公司推遲了低價小型車的生產。這種小型車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研發,將在適當的時候以“小DKW”的名字投放市場。雖然收購戴姆勒-奔馳確保了其延遲項目所需的資金,但該公司仍然缺乏必要的生產能力。
因此,必須毫不拖延地建立壹個新工廠,無論是在靠近杜塞爾多夫的施塔特、因戈爾還是宗斯,因為該公司已經在杜塞爾多夫獲得了壹個工業基地。時任勞工協會和國民議會議員的弗裏茨B?他的同事曾說他就像壹頭戰鬥的獅子,為斯泰瑟姆英戈爾新工廠的建立做出了貢獻。拜他的政治關系所賜,巴伐利亞總是領先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壹步。巴伐利亞銀行2500萬德國馬克的貸款對該公司最終決定在因戈爾州的斯塔特建設新工廠起到了重要作用。
選擇Ingall Statt的另壹個原因是兩輪車的運營面臨癱瘓:由於摩托車需求急劇下降,公司計劃在短時間內減少DKW摩托車的產量。與zon相比,上世紀50年代末,英戈爾的Stat有很多技術工人,這也是公司決定在這裏建新廠的主要因素之壹。1959年公司在此投資7600萬DM,1960年追加投資5100萬DM。當地報紙Donaukurier對新工廠的評價是:“歐洲最大、最現代化的汽車工廠將建在英戈爾州斯塔特附近。”
大股東再交易
1958年末,新汽車聯盟在英戈爾斯塔滕有3700名員工;壹年後,員工人數增加到5700人。新工廠的建立不僅員工數量劇增,也促使新汽車聯盟決定將生產基地遷至1961的Stat,Ingall,還將總部遷至1962的市內,實現了計劃的合理配置,降低了成本。但從1962開始,在總公司產銷高峰期,新汽車聯盟產銷低迷。
尤其是1964年,新汽車聯盟面臨嚴重的資金危機。戴姆勒-奔馳雖然口碑不錯,但由於子公司無法與母公司愉快合作,其財務問題很難解決。所以新汽車聯盟轉賣給大眾。這是壹筆驚人的商業交易。新聞雜誌《明鏡周刊》第45期寫道:“戴姆勒-奔馳的最大股東弗裏德裏希·弗利克花了壹年多的時間設計、思考和琢磨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公司重組計劃。”評論稱,Flick不僅策劃了“1964最大的商業活動”,還幫忙列出了活動細節。
從1964開始,新汽車聯盟的所有權分幾個階段出售給大眾汽車公司。大眾汽車公司在這筆交易上花費了2.97億德國馬克。截止到1966,大眾擁有新汽車聯盟的全部股份。
有好時光也有壞時光...
新汽車聯盟被大眾汽車公司收購,避免了破產。曾經流行的二沖程發動機走到了盡頭,大約3萬輛未售出的DKW汽車成了垃圾。此時,大眾的甲殼蟲系列成了新汽車聯盟的救星:從5月1965到7月1969,約34.8萬輛大眾甲殼蟲系列汽車在英戈爾斯塔特組裝。
從8月1965,奧迪新車上市後,新汽車聯盟開始慢慢走出困境。這款在英戈爾斯塔特制造的四沖程發動機汽車在市場上引起了極大的關註,並成功地為新車型系列奠定了基礎。然而好景不長。15年看似暢通無阻的經濟復興之後,1966年和1967年,德國突然遭遇大蕭條,新汽車聯盟受到重創,不得不大量減產,而且速度很快。
1969年3月,新汽車聯盟與NSU汽車公司簽署合並協議。新公司奧迪-—恩蘇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 65438+10月1,總部位於卡蘇姆。公司從壹開始就采取了壹套發展擴張政策,奧迪和NSU轎車產量穩步增長,直到1973的石油危機。從65438到0974,全球經濟衰退也對汽車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公司不得不將汽車產量從上壹年的40萬輛削減至33萬輛。如此大的動作使得公司不可避免的要大量裁員:1974年,員工總數從33800人減少到28600人;在1975年,僅在統計,就有1700名工人失業。
輸入新的比例
1975年末,汽車行業開始回暖,表現在奧迪汽車銷量上。1977年3月,最後壹輛NSU R80汽車下線,標誌著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NSU品牌完成了使命。從那時起,卡蘇姆生產的所有汽車都是“奧迪”品牌。
1980年,隨著奧迪獨家技術——quattro永久四驅系統的應用,第壹批全時四驅引起了轟動。隨後,奧迪通過參加賽車活動來測試quattro永久四驅系統的性能。1982年,奧迪在極具挑戰性的世界汽車制造商錦標賽中獲得德系品牌第壹名。1983年,漢努·米科拉駕駛奧迪四驅賽車成為世界拉力賽冠軍;1984年奧迪獲得汽車廠商和車手世界冠軍。
1982年,奧迪又創下壹項紀錄:第三代奧迪100賽車風阻系數降至0.30,成為世界上空氣動力學性能最好的賽車。在環保節能要求越來越高的時代,奧迪引領了潮流。
1985 65438+10月1、奧迪-—恩蘇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奧迪汽車有限公司,公司註冊地址由內卡蘇姆遷至因戈爾斯塔滕。80年代中期,隨著關於限速和減少尾氣排放的熱烈討論,奧迪和其他德國汽車制造商感受到了由此帶來的市場沖擊。從65438到0985,國內汽車銷量下降7.5%,出口增長9.4%。
從65438年到0985年,奧迪的總投資達到了100億德國馬克——公司歷史上最大的投資,主要用於改進生產設備和新技術的研發。1986年秋,全電鍍車身的奧迪80新車上市。這項技術可以保證汽車10年不生銹,在同級別汽車中樹立了新的標準。1988年,奧迪首款3.5升V8發動機和四氣門豪華車——V8轎車首次亮相,標誌著奧迪重返頂級豪華車市場。
奧迪的口號是“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這個口號再次被TDI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技術印證。這項技術的低油耗性能令人印象深刻。1992年,壹輛標準奧迪80 TDI轎車環遊世界,行程40273公裏,百公裏平均油耗僅為3.78升,平均時速85.8公裏。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市場相對疲軟,但德國柏林墻的倒塌和德國貨幣的統壹促進了德國國內市場的需求。1991年,奧迪在國內市場的銷量超過1480億德國馬克。但到了1993,這種繁榮只能延緩德國經濟幾年前出現的衰退趨勢。
在1993年秋季的東京車展上,奧迪展示了全球首款采用全鋁車身框架結構(ASF)的汽車,宣告了壹個全新汽車時代的開始。1994年3月,作為奧迪V8的改進車型,全鋁奧迪A8首次公開亮相。隨著奧迪A8的出現,奧迪對汽車系列的命名開始改變。同年夏天,奧迪A6上市,同年6月全新奧迪A4也上市。全新奧迪A4大獲成功:僅在德國就售出1995,12萬輛。
1995年秋,奧迪展示了另壹張王牌with跑車,它成功地將獨特的設計與現代時尚的特征和成熟的技術結合在壹起。壹年後,兩款緊湊型奧迪a3上市,吸引了更多的客戶。1997,奧迪展示了壹款全新的奧迪A6和Al2,都是按照第二代ASF技術制造的全鋁車身車型。奧迪TT Coupé和Roadster分別於1988和1999年投放市場。
奧迪憑借其極具吸引力的面向未來的車型進入了新千年。2000年6月,奧迪A2投放市場,再次鞏固了奧迪在輕質鋁車身上的競爭力。同年6月5438+10月,公司另壹款旗艦車型奧迪A8W12亮相巴黎車展。2002年投放市場的新奧迪roadster和新奧迪A8突出了奧迪汽車的運動特性,這在奧迪RS6車型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奧迪是壹家國際高品質汽車開發商和制造商。2002年,該公司銷售了742,000輛汽車,年收入約為226億歐元,全球員工超過565,438+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