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室內環境設計方法
1,室內墻面裝修布局要合理,老師要知道每面墻要設計什麽板塊:比如教室後面的主墻要突出“主題互動”,因為“主題互動”的內容比較多。其他的小墻可以設計壹些常規的互動內容。比如“好孩子棋”、“六壹兒童節活動安排”、“單詞寶貝樂園”等欄目,主題單壹,不需要太多空間。
2、每個盤子的大小要對稱,高度要錯落有致,體現美學理念:高壹點的部分可以放壹些作品給孩子欣賞。如“數碼寶貝”、“藝術品”。讓孩子在視覺欣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下部還可以設計壹些可以和孩子互動或者需要孩子動手操作的內容,比如“小天氣角”、“單詞寶貝樂園”等,讓孩子在和墻面裝飾的互動中獲得知識體驗。
3.墻面裝飾要生動美觀:墻面裝飾不僅要體現教育價值,還要具有審美價值。我們在設計墻面裝飾的背景或圖案時,壹定要漂亮,這樣會引起孩子的興趣,吸引他們的註意力。比如在布置春夏秋冬主題時,先設計不同的背景,再設計“春姑娘”、“夏哥哥”、“秋阿姨”、“冬爺爺”等形象,使墻面裝飾美觀、有趣、充滿誘惑。孩子們看到後特別喜歡,日復壹日在他們的參與和欣賞下完成了壹幅美麗的季節畫卷。
4、確定主題,明確目標:互動墻面裝飾的主題要讓孩子感興趣,適合教育目標和內容。基於此,我在建立主題墻面裝飾時,有時根據季節變化,有時根據教育內容,有時根據孩子的興趣來建立主題。我覺得作為壹個農村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孩子經驗不足,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差。因此,在創作互動墻飾時,可以優先考慮預先完成的課程,並在此基礎上逐步豐富、發展和完善教育內容。比如我班上的“我長大了”主題墻飾,就是以課本上“我長大了”的教育內容為藍本,設計了“我小時候”、“我現在”、“我以後會”、“我在變”四個小主題。通過這些小主題,讓墻面裝飾和教育內容、目標與孩子互動,體現了主題內容隨著學習活動的開展而不斷發展和深化,讓孩子不斷主動獲得有益的經驗。
5.創造情境激發興趣:在創造互動墻面裝飾時,有時我們選擇的主題不是孩子們的興趣和關註點。為了讓墻飾與孩子互動,達到教育目的,需要想辦法激發興趣。比如在設計“我進步了”這個欄目的時候,我先設計制作了壹個蝸牛的形象,然後對小朋友說:這個時候,壹只可愛的蝸牛來了,和妳交朋友。他天天看著妳,誰幹得好就提拔誰,誰幹得不好就退休。第壹個可以當壹個星期的班長,孩子的興趣就會被激發起來。以季節為主題的互動墻飾,每次換內容都要有對話。比如在布置“冬天爺爺來了”的主題時,設計好背景後,模仿老人的語氣錄制了壹段話:“親愛的小朋友們,妳們好,我是冬天爺爺;邱阿姨走了,我來找妳。我也有壹些禮物送給妳……”聽到錄音機裏神秘的聲音,孩子們立刻被吸引住了。
6.積極參與,樂於動手:從內容的確定,素材的收集,到圖案的設計制作,都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把素材收集當成壹個學習的過程。本著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想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原則,哪怕是膠粘之類的小事,也盡量讓孩子自己做,體現孩子的參與性。
7、循序漸進,難度適當:墻面布置的內容要註意縱橫發展的順序。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是壹個基本的立足點。小班的墻面裝飾要結構簡單,色彩鮮艷,感官刺激明顯;為其操作提供的項目應具有單壹形狀。在中班,孩子的感知和認知能力比小班高壹個臺階。這時候墻面裝飾可以逐漸加入壹些啟發性的內容。
隨著故事的進行,蝌蚪先是長出兩條後腿,然後是兩條前腿,最後尾巴沒了,黝黑的身體也穿上了綠色的衣服,最後蝌蚪變成了壹只小青蛙。這種生動的墻面裝飾可以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啟發他們的思維,吸引他們去操作。相對於小學和中學的班級,大班的孩子能夠初步分辨是非,開始明白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這時,墻飾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應該更廣、更深、更具操作性。
比如,同時“三八節”的墻面裝飾安排,對於小、中、大班是不壹樣的。小班以“媽媽愛我,我愛媽媽”為主題,展出了“媽媽和我”的照片,並張貼了送給媽媽的禮物。中產階級的主題是“我媽給我做衣服,我給我媽做手袋。”孩子們把自己創作的各種衣服和手包掛在墻上。大班以“母親節”和“媽媽辛苦了”為主題裝飾墻壁。在廢舊材料制成的鐘下,展示了母親工作、家務、帶孩子、燈下學習的艱辛生活。
8、及時更換,保持新鮮感:幼兒園墻面裝飾,不僅僅是為了美化,更是因為它必須服從教育的需要,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壹種形式和手段。它能誘導、引導甚至直接決定兒童活動的結果,把教育的主題轉化為具體的、多彩的、生動的、有趣的、令人愉悅的墻飾,即在墻飾中教學,使墻飾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比如以小班主題“春天來了”為例裝飾墻面。我先在墻上畫了壹棵多枝少葉的大樹和兩個穿冬裝的幼兒園小朋友。隨著氣候變暖,孩子們發現花園外樹上的葉子增多了,嫩芽長成葉子,樹下的草也越來越綠。結果,孩子們把樹換成了綠色的衣服(樹葉),孩子們的冬裝也換成了毛衣。春雨來臨時,老師鼓勵孩子觀察、觀察天上的雨和落地後的雨,讓他們輪流打傘、穿雨靴感受雨勢。孩子們回到教室後,大樹上掛滿了雨滴,草地上積滿了水坑。兩個孩子還加了雨傘和雨靴...春天,樹枝發芽,鳥兒嘰嘰喳喳;夏天,葉盛樹木繁茂,蟬鳴陣陣;秋葉金黃,小猴子嬉戲;冬天,雪壓枝頭,大地壹片白茫茫。通過親身參與墻面裝飾的布置,讓孩子們從樹木壹年四季的變化中感受到四季的主要變化特征,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比學壹首歌,聽壹個故事,畫壹幅畫要感性得多。
二、主題環境的設計方法
9.根據季節的變化不斷更新內容:壹年四季變化不斷,人們把四季的變化視為正常。但作為幼兒園老師,我們應該把這種正常的自然現象視為不尋常,經常賦予新的內容,讓孩子通過室內環境的不斷變化,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季節的變化可以讓孩子看到動植物生長與季節的關系,學習知識;季節色彩的變化既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也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根據季節的變化,還要求老師帶領孩子進行壹系列的教育活動。
比如在墻上裝飾“春天”,讓孩子在常識教育活動中認識春天氣候的特點。柳樹芽、桃樹和迎春開滿了小花,冬眠的動物蘇醒了,燕子從南方歸來,蝌蚪和小魚在河裏遊來遊去,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在語言教育活動中,給孩子講“桃花”和“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讓孩子背誦《春天的秘密》這首詩。讓孩子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唱《春天多美》、《春天在哪裏》。在繪畫教育活動中,讓孩子畫小花、小草、柳樹、桃樹、春花、小魚、小蝌蚪等。,並用彩紙折出小花、小草、青蛙、小魚、燕子。在這壹系列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將進行“春天”的墻面布置。“春天”的主題內容豐富。根據班級教育活動的進度,墻面布置可以分兩到三次進行。先選取壹些內容讓孩子制作並掛在墻上,然後逐漸增加內容,不斷完善壹幅完整的描述春天特征的大型壁畫。
10,根據節日的性質布置環境:老師要根據節日的性質布置環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孩子從中接受教育。“三八”國際婦女節,“五壹”國際勞動節,“八壹”建軍節,“國慶節”都是莊嚴的,要形成莊嚴熱烈的氣氛。比如十壹國慶,我們可以做壹些國旗、五尺、彩旗、紙花來裝點環境,老師和小朋友可以壹起畫天安門廣場。“六壹”國際兒童節是孩子們自己的節日,“我是小主人”的活動要根據孩子們的不同年齡開展。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可以展示他們所學的所有技能。他們可以制作彩旗、彩帶、紙花、窗花等。把活動室裝扮壹新,給老師和小哥哥小姐姐們做些小禮物,也互相贈送。元旦、春節的環境要體現節日的喜慶、吉祥、熱烈的氣氛,要用紅色渲染節日的喜慶氣氛。可以用花、彩鏈、彩環、彩球、燈籠、窗花、紙花、民間小飾品來裝點活動室。
除上述節日外,還有重陽節、教師節、愛鳥周、愛牙日、美食節、禁煙日、交通日等。老師可以根據我們幼兒園和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
11.設計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內容:兒童社會性是指兒童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過程中,逐漸習得周圍社會生活的各種社會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形成情感關系、穩定的行為和人際交往能力,使兒童逐漸適應社會,成為獨立的、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因為當代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存在很多不好的問題,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所以培養孩子的社會性非常重要。
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內容包括同情、責任、自控、自信、同伴交往、克服困難和挫折、獨立、堅持、活潑開朗的個性等等。除了專門的、隨機的教育活動外,教師還應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可結合主題活動、季節、節日等。比如“小動物如何過冬”的主題活動,可以培養孩子同情和愛護小動物的感情。“愛鳥周”和“神秘海底世界”可以教育孩子保護環境,也就是保護自己,培養孩子愛護動物的感情。國慶的裝飾可以培養孩子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師可以設計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內容。如“我應該這麽做”“我相信我能做到”“我在家也能做到”“我有責任這麽做”“遇到困難我該怎麽辦”“誰對誰錯”“開心去幼兒園”“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