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加強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

如何加強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古代流傳久遠的感人故事很多,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孝順親人的真摯感情。這種美德應該繼承和發揚。繼承和發揚這壹傳統美德意義在於,壹個人對孝道的理解是其愛國情懷的基礎,而孝道可以包括子女對父母的愛、順從、愛護和服務。對學生進行“孝”的教育,把孝作為頭等大事,孝是人生的第壹課。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從教育學生孝順父母開始。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自己的工作實踐,我在教育學生孝順父母方面著重講了三點。

首先,我們應該在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建立壹種合理的關系,在家裏實現民主和平等。“合理的老少差別”不同於封建家長制和集權管理。所謂“理性”,就是所有家庭成員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尤其是在處理自己的事情時,壹定要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盡可能按照孩子合理的意願去做事情。同時,家庭是壹個整體,不可能是獨立的。總要有人作為家長來“領導”家庭,管理和指導家庭所有成員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提供者,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自然應該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體。孩子們(尤其是小學生)應該在父母的指導和幫助下生活和學習。現在很多家庭裏,孩子是“小太陽”,父母卻成了他們身邊的月亮和侍從,這就為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欺負性格提供了土壤,更不用說培養對父母孝順的好習慣了。所以,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和父母的關系,要知道父母是長輩,是家庭生活的掌權者,不能顛倒輕重緩急,讓孩子在家庭中逞強,胡來。

第二,讓孩子永遠有壹顆感恩的心。現在很多孩子都不在乎父母每天忙什麽。他們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知道在哪裏。反而覺得他們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是天經地義的。稍有不滿,他們就會哭。有了這個習慣,他們自然不會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所以父母要有意識的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收支情況,讓孩子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父母每天都是為生活而累。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恩情,激發孝順的感情。古人雲,四肢懶惰,不理會父母的贍養,是不孝。現在的父母更註重學業,為孩子做所有的家務,以至於大部分學生自理能力較弱,習慣了父母的細心呵護,卻很少關心整天為自己打拼的父母。為了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父母的辛苦,我設計了壹份基於《最後的展桌》《壹天》的學生問卷,學生選擇調查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父母。通過調查和填表,他們更多地了解了父母緊張忙碌的壹天,更了解了父母的辛苦。寒假期間,我精心設計了壹本假期成長書,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了“我是媽媽的幫手”和“我學會了……”。目的是讓學生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新學期開始,有家長跟我說,孩子變懂事了,在家沒事幹,有事做。

第三,要培養孩子感恩父母。主要要求是:服從父母的指令,關心父母的健康,理解父母的心情,分享家庭服務,節約家庭財產,記住父母的生日,感謝父母的關心。父母要經常培養,監督他們長期按要求去做,養成孝順的習慣。而且,家長不能滿足於孩子在某些時候的良好行為,而應該嚴格、熱情地引導孩子在家裏做該做的事情。從小事做起,比如:幫父母掃地;飯前擺好碗筷;倒垃圾等等。尊敬父母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生的美德,是各種道德品質形成的前提,歷來為人所稱道。新三字經裏有壹句話,“要暖,要香,要愛父母,要有深意。”人的壹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是最真誠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說不完的。吮吸母親的乳汁,離開嬰兒;拿父母的心,邁出人生的第壹步;在甜美的兒歌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呵護中成長;每次生病讓父母忍受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學習需要父母付出多大的努力?可以說父母壹生都在養育孩子。有壹首歌唱得好,“妳上學的花包,有人替妳拿;雨中花折傘,有人替妳打;妳躺在病床上,有人在哭;妳委屈的眼淚已經為妳拭去。“在班會上,同學們交換收集到的“感謝父母”的詩詞、故事、歌曲。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無論我們去哪裏,我們都應該記住我們的父母。當我們現在在他們身邊時,我們應該更加關註他們。

是否有孝敬父母的習慣,從遠處看,不僅僅是子女與父母的關系,更是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裏可以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在社會上才能關心同事,忠誠祖國。

第四,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孝順長輩的榜樣。利用家長學校向家長發出“做孩子孝順的榜樣”的倡議。孝順是有學問的,所以父母孝順的時候,要帶著妳的孩子壹起讀書;妳像老師壹樣教他們孝敬爺爺奶奶,他們以後就知道孝敬父母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妳可以告訴他們老人的心態,如何和他們相處,讓自己做好老了和妳相處的準備,他也會學會和妳相處。現在妳還沒老,真的不需要孩子來哄妳了;但是,妳要教孩子怎麽哄爺爺奶奶。

“孝為百行之首”“孝為人生之首”;孝是對父母的孝敬,對長輩的尊敬,其本質是知根知底、感恩的思想。孝順父母是人的天然情感,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根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愛因斯坦也說過:“僅僅用專業知識來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可以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和諧的人。”我們的教育目標應該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培養豐富的情感,善於關愛父母、他人、造福社會,孝敬父母是我們的義務。所以,壹定要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恩情。

  • 上一篇:大數據時代對傳統數據中心發展的思考
  • 下一篇:嬪妃、王子、公主的頭銜,小吃、珠寶、服飾、茶葉、慢性毒藥、家具、物品和名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