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銀行業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銀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銀行業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銀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銀行業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其中包括開放銀行業、允許外資銀行在我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享有同等待遇等。同時,根據對等原則,我國在引進外國金融機構的同時也可以走出去,向海外發展。因此,“入世”給我國銀行業帶來了沖擊和競爭的壓力,同時,也給我國銀行業提供了加快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良好機遇。

壹、我國銀行業的現狀

從現狀看,我國的銀行體系由四部分構成:①國有商業銀行;②其他商業銀行;③城市商業銀行;④中央銀行。其中,其他商業銀行是指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是指按國務院批準的計劃由原城市信用社組建而成的為城市企業和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在上述四類銀行中,其他商業銀行沒有歷史包袱或歷史包袱較小;城市商業銀行資產在全部銀行資產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暫不討論;中央銀行則無論在現存狀態下還是在完全開放情形下,所面臨的只是監管內容和形式的轉變,因此,我們要分析我國銀行業,關鍵是分析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因為工、農、中、建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全社會儲蓄、存款和信貸資產總量中占有絕大比例。

與世界發達國家的銀行業相比,我國銀行業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盈利能力差。我國銀行業的人均利潤只有0.13萬美元,遠遠低於世界先進水平。美國是我國的41倍,德國是我國的45倍,英國是我國的40倍,而日本因為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銀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處於嚴重虧損狀態,這點就不與其相提並論。

2、資本金不足,抗風險能力低。盡管四大商業銀行資本總額與總資產都相當可觀,但人均資本只有2.28萬美元,不足美國的12%,英國的15%,僅相當於德國的0.9%,日本的

2.2%。所有者權益與貸款的比值,1997年末只有4.2%,在發行了特別國債補充了資本金後也不足6.9%。

3、資產質量差。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達25%,而這僅是保守的估計。而國外銀行這壹指標壹般不足8%。因此,盡管四大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量在持續增長,但由於大量的不良資產,利潤水平在逐步降低。

4、體制性弊病嚴重,人浮於事,結構設置重復,非生利資產比重過高。服務質量低下是人所***知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外資銀行大量進入中國,現有四大商業銀行的機構規模會被迫壓縮,銀行就業人員的下崗現象也會普遍化。四大商業銀行的平均員工人數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國的9.5倍,英國的4.8倍。如此龐大的員工隊伍導致效率低下、人浮於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5、從近些年的情況看,我國銀行業的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數字、虛報情況的現象在四大商業銀行中尤為嚴重,在壹個相對封閉的體系中,各種矛盾較容易掩蓋,但在外資銀行的業務份額達到壹定比例其會計、報告、統計等制度就會向國際透明化,四大商業銀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強化內部制約監管機制,就可能積聚系統性金融風險,導致我國銀行業的全線崩潰。

二、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機遇

加入WTO後,我國經濟正快速與世界經濟融合在壹起,給國內商業銀行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外資銀行的進入和人民幣業務的開放,大大增加了中、外資銀行接洽、合作的機會,等等。所有這些方面,在給國有銀行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給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1、 從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能夠改善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環境,產生更多金融業務需求

首先,我國加入WTO後,不僅銀行面臨著外資銀行的競爭,國內的所有企業特別是國有

企業,也都面臨著來自國外產品的挑戰。這種挑戰促使著這些企業加快改革步伐,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技術進步,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通過兼並、聯合、改制、改造、改組等措施,形成技術水平高、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參與競爭,帶動目前壹些經營困難的企業走出困境。這樣,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狀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其次,我國加入WTO後,國外企業來華建立獨資企業、合資企業的數量已大量增加,國有商業銀行以其國家信譽後盾和資金實力以及地緣優勢,同樣會受到壹些外資企業的親睞,這為國有商業銀行選擇優良信貸客戶提供了較大的空間。第三,我國加入WTO後已不再有過去壹直糾纏不休的最惠國待遇、紡織品配額、傾銷與反傾銷等問題,我國的紡織品、家電等方面的出口已呈現大幅度增長,而在汽車、電信、農產品等方面的進口也同時在增加。我國的國際貿易量因此而迅速增加,從而對銀行的國際結算、國際卡收單和信用證業務的需求也在大量增加,並在資金配套服務、外匯買賣、遠期結售匯、利率匯率保值等業務上提出更多的需求。這為國有商業銀行發展其國際業務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為拓展海外金融業務,實現國有商業銀行跨國經營提供了機遇。

首先,我國加入WTO後,WTO成員國賦予其他國家銀行的優惠條件,同樣要賦予我國的銀行。解決了我國商業銀行在國外開設分支機構所遇到的政策障礙和不平等的競爭待遇問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可以直接到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參與國外市場的競爭。其次,雖然我國加入WTO,外資銀行大量進入會使國內銀行讓出壹塊市場,但是我國的跨國企業也因此能得到較快的發展,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後,也需要國內金融金融機構走出去為它們服務,在國外市場爭奪業務。可以肯定,我國在加入WTO後,國有商業銀行的跨國經營步伐已在大大加快。

3、有利於國有商業銀行學習和借鑒外國銀行的先進管理經驗

外資銀行來我國設立分支機構,既存在業務上的競爭,同時也存在著人民幣配套業務、本外幣結算和大型項目實行銀團貸款等方面的合作。由於目前四大商業進行商業化改革時間比較短,在1995年前還是國家專業銀行,1995年《商業銀行法》頒布後,開始全面向商業銀行轉軌。雖然近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努力推進商業化改革,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國有商業銀行在組織體系、管理體制、管理方法、經營機制和業務創新等方面,與現代化規範化的商業銀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建立和完善中國商業銀行制度,仍在探索之中。外資銀行的進入,為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提供了參照物,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地學習國外銀行成熟的管理經驗,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同時,也有利於進壹步促進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

4、在強大的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下,有利於促進國有商業銀行盡快轉換經營機制,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設立了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等壹批新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但是這並沒有動搖四大商業銀行在商業金融中的地位。國有商業銀行之所以服務質量難以提高,創新動力不強,經營機制轉換很慢,其中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沒有遇到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加入WTO後,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國有商業銀行不可能享有特殊的政策保護。因此,在外資銀行的挑戰下,國有商業銀行不得不面向市場、面向客戶,積極開展市場營銷,加快內部改革,提高競爭能力。否則,就要無情的市場競爭所淘汰。

三、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

隨著中國加入WTO,面對實力雄厚的外資銀行,我國銀行業目前已感到了有很大的壓力。為了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國銀行業必須認清形勢,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迎接挑戰,在競爭中發展。

從近期看,加入WTO後我國經濟和銀行業受到某種程度上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當考慮到銀行業全面開放後的負面影響,其中值得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業務範圍問題

80年代以來,西方各國強調金融自由化,銀行向全能銀行發展,即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和投資銀行發行、包銷和承兌證券業務的結合,已經是壹個世界性的趨勢。包括銀行證券分業最嚴格的美國和日本,80年代以來都逐步以各種補充法規來放寬銀證兼營的範圍,直到最近美國通過了新的銀行法案,這是對全能銀行發展的全面肯定。我國的銀行法則堅持銀行、證券、信托、保險四業分管。當世界上的銀行家正在以全能銀行的模式進入改革開放的中國之時,而我國的銀行卻走著嚴格金融分工的美日模式的舊路,顯然同改革開放的大趨勢格格不入。在加入WTO之後,這個矛盾已變得更加突出。因為外國銀行會依仗全能銀行或其壹系列子公司的業務優勢來爭奪客戶,而我們的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不但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也妨礙了自己去積累全能銀行綜合服務的經驗。特別是信托業,這本來是銀行與證券業的壹個中間地帶,業務範圍很寬,西方稱之為“金融百貨公司”,我國銀行不能兼營信托,又把信托業的機構作了很大收縮,管理上歸屬央行,而證券方面又對信托業作了諸多限制,比如不許介入證券的發行、經紀和承銷。加入WTO後,壹旦國外信托公司介入我國,我國的信托業勢必會面臨滅頂之災。

2、自主經營問題

國外銀行有自主經營的優勢,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自主經營則相對較弱。比如,外資銀行對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掌握自主性較大,對呆賬準備金的提取額度和呆壞賬核銷的自主性也較大。而國內銀行則有諸多限制,特別是呆壞賬核銷還要有眾多行政部門的參與。加入WTO以後,這些分權式管理,得不到改革,實際上也已成為國內銀行參與競爭的障礙。

3、人才的爭奪

這實質上是壹個勞動報酬即分配制度問題。外資銀行能夠以高薪挖人,而國內銀行卻是以平均主義為特征的“大鍋飯”工資制。如果不能在勞動報酬分配制度上有重大突破,則很難留住人才。加入競爭之後,勢必會導致不少既有國外工作經驗、又熟悉國內客戶和我國體制背景的優秀人才的流失。這些優秀人才將使外資銀行的競爭如虎添翼。其實,金融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人才的競爭。

4、金融手段和金融創新方面的競爭

據美國單方面公布的信息,外國企業和外資銀行可以介入諸如汽車之類的消費信用領域。這裏說明外國銀行將以某些國外已經成熟的而在我國尚未普遍推開的金融手段介入同國內銀行的競爭。我國的差距恰恰在於我們在建國後的幾十年計劃經濟體制下,取消商業信用和消費信用,禁止賒銷和預付,禁止商業票據,實行壹切信用集中於銀行的原則,即使在改革開放後恢復了商業信用和商業票據,但仍然存在著商業信用不完全、商業票據和票據市場不完全(只有銀行承兌匯票,沒有開放商業本票,實際是由銀行信用承擔了本應由企業本票承擔的信用風險),消費信用沒有推開(沒有廠商賒銷和分期付款的消費信用,卻貿然推行消費品信貸),我國加入WTO後,外國企業和外資銀行來同我們競爭,很容易地利用我國信用方面的這塊空白,來做大消費信用、消費金融和消費信貸的文章。

四、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國銀行業的應對策略。

縱觀世界經濟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沒有哪個國家能在封閉和自我循環的狀態下得到較好的發展,特別是在世界經濟發展日益趨於壹體化的今天。我國加入WTO後,從總體和長遠來看,有利於我國在參與世界經濟的分工和協作中獲取比較利益,有利於我國銀行業的發展。而從近期來看,我國銀行業受到某種程度上的沖擊,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須爭取時間,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全力面對加入WTO後帶來的各種挑戰,把外資銀行的沖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1.汲取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深刻教訓,科學設計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政策框架和步驟

需要解決的是以下三個問題:第壹,要審慎的把握好開放我國金融業的力度和速度。從總體上講,我國金融業要對外開放是必然的。但是,由於我國還是壹個發展中國家,金融體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機制還不健全,包袱很重,金融法制建設還有待於進壹步完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來,如果金融市場開放過快,將會對我國銀行體系產生難以承受的沖擊,甚至會造成大的金融危機。因此,在加入WTO談判的過程中,我國在承諾全面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同時,克服了急於求成的心態,充分利用《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務協議(FSA)中對發展中國家開放金融市場的壹些保護性條款,逐步開放金融市場,使金融業的開放步伐與我國法制建設、中央銀行監管能力、國有企業和商業銀行的改革相適應。第二,制定引進外資銀行的規劃。外資銀行的引入時間、每年的引入量、引入的國家、引入後在國內的區域布局和中央銀行如何監管等方面,都應該制定出具體的規劃,避免出現盲目性。第三,嚴格市場準入條件。按照國際通行的準則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的條件,並嚴格進行審查。同時,隨著外資銀行的大量進入,將來也存在外資銀行市場退出問題,因此還應該抓緊出臺和完善外資銀行退出方面的法規。

2、積極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跨國經營

我國加入WTO後,必須發展我國的跨國銀行業。否則,不可能在國外金融市場上充分享受GATS和FSA賦予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所帶來的利益。從國際經驗看,發展跨國銀行的途徑,主要有企業向金融性公司或銀行業滲透和現有的的國內銀行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或向其他銀行參股、控股這兩種途徑。由於我國發展跨國銀行,壹開始就面臨著跨國國際銀行強大的競爭壓力,這要求我國的跨國銀行要高起點、高標準。因此,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可選擇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依托,在其現有業務範圍和經營實績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向國際金融領域拓展。如果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後,可以通過跨國企業

向銀行參股的形式,促使國有商業銀行跨國化發展。近幾年國際金融業發展的跡象表明,商業銀行間的國際聯合和並購成為壹種新的趨勢,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也應該有所作為。

3、加快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步伐

我國加入WTO後,我國金融業特別是人民幣業務對外開放,目前仍有壹個緩沖的時間。在這期間,必須用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壹是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的改革。無論是提高國有商業商業銀行管理水平、經營和競爭能力,還是促進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的跨國經營,都有必要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產權制度的改革。在保證國家控股的前提下,允許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參股,使國有商業銀行與這些企業建立利益相連的緊密型信用夥伴關系,為最終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創造體制條件。二是加快剝離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改善銀行資產結構。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包袱較重,特別是不良貸款較多。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國有商業銀行很難與外資銀行競爭。目前國內已有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專門處置不良資產,但今後更加重要的問題是,防止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象菜園中的韭菜,“割了又長”,必須建立防範不良貸款產生的機制,把“韭菜根”拔掉。三是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機構重組步伐。按照199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按經濟區域設立金融機構,對現有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加快重組,特別是工、建、中行的縣級機構要迅速撤並,集中精力和財力,開發城市業務和國際業務。為此,人民銀行撤並各省人民銀行,在全國成立了九大分行。四是落實和維護國有商業銀行經營自主權。商業銀行按照《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等法律和法規的規定開展經營活動,任何地方、任何部門特別是地方黨政部門不能幹預銀行的經營活動,更不能強迫銀行貸款或對外提供擔保。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實行真正意義上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監管,防止出現超負荷經營和流動性風險,讓商業銀行根據信貸資金的“三性”原則,自主決定資金的運用,自負盈虧。

4、從國有商業銀行內部來講,要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各種挑戰

壹是強化員工“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與此同時,加快我國銀行業電子化建設進程。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操縱系統,壹方面提高業務的質量和效率,另壹方面完善風險監控機制。二是借鑒、引進國外同業先進的經驗,加快金融創新,改變目前各國有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單壹、類似和低層次競爭的局面,積極開發新的服務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客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在遠期結售匯、外匯買賣、利率匯率保值方面不斷開發業務品種,適應市場的需求 。同時,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整體營銷機制,加大金融產品的市場營銷力度,主動向客戶推薦和出售自己的服務。三是要及時調整信貸投向,抓住新的增長點,積極發展優秀客戶。應系統分析銀行目前的主要客戶自我國加入WTO後受到的影響,重新評估客戶的資信狀況和行業風險,采取措施防範風險,提高資產質量。四是抓緊人才培養,盡快造就壹支符合國際金融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要十分珍惜現有人才,高薪延攬高級人才,積極引進國外智力,並積極為他們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5、建立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和兼並重組的保險機制

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和國內銀行業競爭的加劇,有些商業銀行將在競爭中破產倒閉,退出金融市場。因此,必須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存款人的合法利益。國內商業銀行之間的合並和重組,已經是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發展的趨勢。近兩年來,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的商業銀行,紛紛進行合並,通過優勢互補,以增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我國加入WTO後,商業銀行正面臨國外“超級銀行”的競爭,在這種壓力下,

我國商業銀行進行聯合和重組也將會出現。因此,國家要及早制定政策和法規,規範國內銀行業的兼並和重組行為。

6、中央銀行應加強對外資銀行的引導與監管

對外資銀行必須依法進行必要的科學監管,加強引導,健全監管機制,是外資銀行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健康、穩定的發展。第壹,加強對外資銀行科學管理的法制建設,早日制定壹部比較完整的全國性外資銀行管理法規。逐步建立遵照《巴塞爾協議》精神的對外資銀行的科學管理體系。第二,有條件、有步驟的開放我國銀行業務,對外資銀行業務的開放程序必須與我國境內的經濟發展條件相適應。在服務品種方面,銀行業可先開放國際結算、金融租賃、外匯及其派生業務、金融信息的提供與交換,後開放外幣存放款和利息工具交易。人民幣存放款業務、政府債券和人民幣A股的放開應慎重進行。第三,加強政府的有效保護。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要充分利用《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務協議(FSA)中的有關規定,保護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另壹方面,要借鑒其他國家加入WTO的經驗,合理地對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利潤匯出等有關項目進行有效的限制。第四,要取消或逐步降低對外資銀行實行的諸多“超國民待遇”,為國內銀行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加強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科學監督管理,加強培訓工作,建立起壹批業務素質強、作風正派、辦事負責的涉外金融監督管理隊伍。

我國加入WTO後,不可否認的是,在目前我國所處的經濟轉形時期內,我國銀行業依然與國外銀行業存在巨大的差距,外資銀行的進入不利於我國銀行業的生存。同時,入世對推動我國銀行業的徹底改造,引進外資、先進業務品種和管理經驗,強化競爭機制等方面是有利的。

總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國有商業銀行應當認清形勢,抓住契機,繼續深化改革,變壓力為動力,以全新的姿態面對加入WTO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國際金融研究》(2003.11):“我國金融產業規模化發展問題研究” (熊德平)

[2]《金融與保險》(2000.1):“加入世貿組織後的中國銀行業” (梁艷芬)

  • 上一篇:[year+3元宵節簡短有趣味的燈謎 收藏
  • 下一篇:如何確定醫療器械的分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