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數字讓人們深刻意識到碳排放的深遠影響,於是“碳中和”的概念被推向了頂峰。
高瓴創始人兼CEO章雷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經濟峰會上指出,全球正處於從高碳向低碳、凈零碳轉變的重要歷史時期,這促成了包括能源、制造、科技等多個行業的價值鏈重構。
章雷還透露,高捷根據“碳中和”技術路線圖,深入布局光伏、新能源汽車、芯片等上下遊產業鏈。
“碳中和”將“倒逼”企業低碳轉型。圍繞新能源技術、材料、工藝等“綠色新基礎設施”領域,出現了壹條無聲的新賽道。
當“碳中和”正在進行時,
“碳中和”是指以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的形式抵消人類行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的“零排放”。從1997開始,“碳中和”的概念逐漸在西方流行起來。
現在世界各國都制定了從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碳中和的中長期目標。大多數發達國家從峰值到2050年承諾碳中和有60年左右的過渡期,而中國承諾到2030年和206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實現碳中和,過渡期只有30年。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正在主動抓住“碳中和”的歷史機遇。
特斯拉去年通過出售碳排放點賺了654.38+0.58億美元。這筆收入源於美國654.38+065.438+0個聯邦州要求當地汽車工廠在2025年前銷售壹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車。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他們必須向特斯拉等能源公司購買積分,否則將受到嚴厲懲罰。與特斯拉類似,國產蔚來汽車2065.438+09年產生654.38+萬新能源積分,可產生654.38+0.2億元收入。
2019年,亞馬遜上架了大量貼有“氣候友好承諾”標簽的低碳商品,這些商品都采用了低碳環保技術。在去年秋天的發布會上,蘋果宣布取消耳機和充電插頭,稱將為生產和物流每年減少200萬噸碳排放,並且蘋果已經成立了壹家綠色能源公司,直接銷售綠色電力。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直接投資了許多碳中和項目,如碳捕獲和存儲技術。他認為,如果不能把碳排放扼殺在搖籃裏,就必須間接消除。
騰訊、阿裏、百度等國內互聯網科技公司在數據中心等節能管理方式上也在不斷創新。基於各自的節能技術,每年可減少碳排放2.33萬噸,降低能耗70%以上。而且和國外科技巨頭壹樣,他們每年購買的清潔能源數量也在逐年增加。
世界上許多企業都在從事碳中和事業。壹方面是對環保的追求,另壹方面是背後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發展前景。
產業鏈的新機遇
章雷指出,實現碳中和可以帶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低碳領域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帶來提高經濟競爭力、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等多重效益。在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築、農業、負碳排放、信息通信和數字化等領域,壹些綠色新技術和新模式不斷湧現,孕育著重要的投資機遇。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涉及整車、電池、電機、鋰礦資源,涉及領域廣泛,關聯公司眾多。在這個碳中和的軌道上,受益的上下遊企業將呈現可觀的增長。
推廣綠色能源技術和低碳技術是新興產業的增量創新,也是帶動數字化、智能化薄弱的傳統產業的助推力。比如像農業這樣的行業,在互聯網長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很容易忽略甚至遺忘互聯網,但是技術創新為農業科技孕育了新的活力。
技術的發展可以選擇性地趨向綠色低碳。例如,為了幫助應對氣候變化,IBM連續四年發起“代碼匯編”全球挑戰賽,吸引了來自179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萬名開發者和問題解決專家,開發了超過15000個應用。IBM“代碼匯編”計劃負責人露絲·戴維斯(Ruth Davis)表示:“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之壹。我們必須利用我們的集體創造力和尖端技術來實現持久的變革。”
去年的獲獎解決方案Agrolly是壹個應用程序,旨在通過提供氣候和作物預測及建議來支持小農戶。自去年6月5438+10月以來,Agrolly團隊將其解決方案擴展到了新的市場,並為蒙古、印度和巴西的500多名農民提供了實踐培訓,他們正在測試和使用該應用程序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Agrolly還與IBM誌願者服務團隊合作,制定了壹項部署計劃,以在未來幾個月內改進和測試他們的技術。
今年早些時候,IBM還宣布將在203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凈排放為零,優先考慮在其運營的超過175個國家和地區減少排放、提高能效和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最近,IBM研究所宣布,在加速發現新的碳捕獲、分離和存儲技術方面取得了進展。
章雷表示,對於企業來說,低碳轉型是打破發展慣性、應對環境變化的挑戰,也是主動作為、重塑核心競爭力的歷史機遇。因此,推進“碳中和”不僅是企業應對產業變革的關鍵舉措,也是影響其未來發展的戰略選擇,將為其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關鍵優勢。
當綠色轉型成為明天最大的確定性,將有效引導大量社會資本流向碳中和領域。無論是政府的戰略,還是企業自身進軍碳中和領域,都預示著這壹新賽道將在未來上演壹場激烈的追逐。(校對/Car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