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在國際上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

如何在國際上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後冷戰時代,全球化浪潮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沖擊和沖擊著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就在我們看待全球化,感受到彰顯人性的全球觀念和全球意識的同時,體現民族差異性和獨特性的民族文化再次形成世界性浪潮,民族特色文化與文化趨同齊頭並進,成為當今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在這種情況下,“文化全球化”壹詞不斷出現。文化全球化又稱文化麥當勞,是指壹種統壹的文化內涵像麥當勞壹樣傳播到世界的每壹個角落。很多人認為文化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進而認為應該拋棄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向西方文化價值觀趨同。

全球化的進程是由西方國家主導的,這更體現了西方的價值觀。全球化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擴張,在科技革命和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以積極擴張的態勢向前發展。文化全球化必然與西方價值觀更加融合,更加符合西方國家的經濟文化利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表現為壹個民族與壹個主權國家的融合。作為壹個民族維護自身利益的思想武器和生存價值,必然強調自身的價值理念。在發揮民族融合特殊功效的同時,也與外來文化和價值觀發生強烈碰撞,在碰撞中產生壹定程度的融合,但另壹方面又更加頑強地體現自己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作為壹個發展中國家,或者說是壹個經濟不發達的弱國,其傳統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特性受到了不可抗拒的沖擊,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強勢文化和文化霸權來自西方社會。

那麽,文化全球化真的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嗎?很多人想出了很多現成的例子,比如隨處可見的西餐,流行的好萊塢電影,甚至西方人的壹些節日也風靡全球。這不是文化全球化嗎?有人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權主義”。真的是這樣嗎?文化全球化真的在我們身邊嗎?我們真的應該放棄自己的傳統文化,向世界文化,也就是西方價值觀趨同嗎?

所謂“全球化”,其實就是突破國與國之間的界限,更多地根據行業本身的規律和需求進行調整和發展。但是,“文化”不同。原來大到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小到壹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群體。由於長期的共同生活,人們形成了某種大家都有的或者公認的* * *習慣。這種習慣,如果抽象,可以理解和看待這個世界,如果具體,可以是個人屬性或個人特殊愛好的表征。總之,“文化”應該是壹種在與眾不同的前提下的* * *吧。正是因為文化的這種特殊性,而且是後天形成的,所以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互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事實上,不同文化之間壹直存在著不斷的交流,但互補交流並沒有也不可能使原本不同的文化“融”為壹體。在我吸收了妳的文化元素,妳吸收了我的文化元素之後,我的主體還是我,妳的主體還是妳。並不是說我變成妳妳變成我,實現所謂的“融合”?如果這叫文化全球化,那麽在中國古代漢朝,文化全球化就開始了。從另壹個角度來看,“文化”這個概念本身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前提之上的。因此,“文化全球化”在任何意義上都是不可能的。壹旦“文化”真正實現了某些人所說的“全球化”或“壹體化”,就不可能消除各種分化文化的環境條件,抹平各國、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文化歷史傳統。

在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對話中,尊重各國文化發展的傳統和個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促進世界各國文化的共同發展,是全球化的應有之義。然而,從全球化的歷史實踐來看,存在著各種不盡如人意的情況。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由於他們在文化交流中的強大和主導地位,他們往往對全球化采取更積極的態度。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全球化呈現出各種扭曲甚至異化的局面,這對每個民族和國家來說都不是好消息。“文化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不僅不能給世界文化的發展帶來光明的未來,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對世界文化來說是壹場災難!

就像這樣,筆者認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最好的狀態就是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齊頭並進!

基於這種認識,審視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現實,壹個緊迫而艱巨的歷史課題凸顯出來: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培育中國文化發展的個性,如何在現代文化的追求中保持中國文化傳統的認同。從文化哲學的角度來看,壹種文化形態生生不息發展的最持久動力是體現該文化的內在精神和個性。同時,正是這種內在的精神及其個性,使這種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之林中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中國傳統文化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文化。它是人類文明的獨特組成部分,其濃縮的生命、實用的智慧、審美的魅力和趣味,為世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承前啟後、重鑄輝煌的挑戰。因此,註重中國現代文化特色的培育就顯得尤為迫切。第壹,積極探索不同文化的“交匯點”。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魯茲》)。“和而不同”的價值取向在於:只有承認“不同”,在“不同”的基礎上形成和諧,事物才能發展。如果壹味追求“千篇壹律”,不僅不能使事物發展,反而會使事物衰落。所以中國文化主張在與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平等交流對話,在交流中獲得知識。在不同文化中尋找“交匯點”,堅持“和而不同”的原則,“弘揚全球文明,繁榮民族文化”。第二,著眼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從個性化文化培育的角度,要求如何將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優秀元素轉化為具有全球意義的文化價值資源,進而為世界文化做出獨特貢獻。當前,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在與外部環境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中得到錘煉和發展。壹種文化只有適應時代,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發展,又不失傳統特色,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

不可否認,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具特色和優秀的文化之壹,它給我們帶來了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明。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批判地繼承和創造性地發展這些傳統文明,迫在眉睫地擺在我們面前。

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忠孝倫理。忠孝是中國人幾千年的社會倫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社會君臣、個人、國家、家庭的社會關系模式。千百年來,忠孝倫理在確定中國人的道德規範、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政治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消極的壹面是用權力和血緣取代了法制,使中國長期無法形成依法治國的制度。盲目的忠孝也制約了人們思想的發展和創新,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2.中庸之道。中庸是中國人的觀念和行為準則。其積極意義在於,有利於防止極端傾向,有利於社會和諧、團結和統壹,從而有利於家庭、集體和社會的穩定。它的消極點是抹殺了人的個性,限制了人的創造性,不利於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發展,因而也不利於生產的創新和發展。3.秩序和紀律。強調各種社會關系的內在模式和規範,有利於政治和社會的安全穩定,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也適合於維護政府的權威和治理。同時,強調秩序和紀律的文化在中國社會中創造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形成了權力的權威,阻礙了民主和法制的建立和發展。它還限制了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能力,這也是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缺乏對個體人格、權力和尊嚴應有尊重的重要原因之壹。4.註意家庭。重視家庭是中國文化的壹個顯著特征。中國的家庭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準則,傳播了傳統文化,在各種困難情況下提供了生老病死等社會保障。它是維系中國社會的基本單位。中國家庭促進了中國的社會和文化穩定。消極點是導致裙帶關系的發展,形成以血緣、地緣等關系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用關系代替法律、規則和是非,造成了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腐敗。以家庭為基礎的小農經濟的傳統觀念和生產方式,也阻礙了商品經濟條件下我國大生產、大企業的發展,制約了生產力的提高。5.提倡節儉。在科技、經濟、金融相對不發達的情況下,崇尚節儉促進了勞動生產的發展,為生產和社會保障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積累。但是,崇尚節儉的觀念和傳統,使得我國的教育和經濟活動註重“勤儉”和數量投入,而對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不夠重視和發展,使我國的學生不善於創造和思考,實踐和動手能力較弱。過度的節儉和傳統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障礙,導致消費和有效需求不足,阻礙生產的發展。6.尊師重教。尊師重教的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基本上是積極的。在經濟相對不發達的條件下,使國家、家庭和個人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資源,使中國人的文化素質相對較高,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進步。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將出現多種格局——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歐美文化區、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區、以印度文化為中心的南亞文化區和以伊斯蘭文化為中心的中東北非地區。中國文化應該有壹個恰當的定位:更新自我,開展文明對話,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抵制文化霸權主義,堅持多元文化的互補與輝煌。目前美國文化在傳播中占據強勢地位,我們應該遏制。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向美國和世界學習有益於中華民族復興的東西。除了大眾文化,在深層次的觀念文化方面,西方國家不僅有壹種反映資本主義特征的價值觀,而且有多種價值觀。對於我們來說,有壹個取其優點,棄其缺點的選擇,而不是全盤否定。應該承認,我們對世界文化,尤其是當代文化了解不多,就是專門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者也要在這方面下大功夫。善於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才能使我們的民族文化得到創新發展的滋養。21世紀,中國需要大量通曉中外文化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學者。

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和個性;人類文化在人格中包含著某種* * *性;如果沒有性的因素,世界範圍內的文化交流是不可能的。全球化指的是越來越多的“結合”而不是“相似”,各國文化以分流和相互結合的形式存在;本土文化在全球化下不可能消亡,但可能產生新文化。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背景下,不同的人類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各種群體(人、知識、觀念等)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和對象(商品、貨幣等。)在時間和空間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也有強弱之分。我們既要重視強勢文化的發展,也要重視弱勢文化的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前提下,發展中國獨特的民族主體文化,吸收外來優秀文化。20世紀初,中國現代文明的啟蒙者魯迅先生等人曾提出向外國學習,“拿來”外國的優秀文化。到21世紀,“帶走主義”應該伴隨著“送走主義”,因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文化赴美之旅”的成功,足以說明“送走”是不可或缺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與世界文化進行有效的對話和交流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通過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交流與碰撞,中華民族文化必將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世界文化的獨特組成部分,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與全球化融合?21世紀是中西文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沖突與交流的關鍵時期。因此,傳統文化能否適應現代化,傳統文化能否兼容西方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文化,仍然是擺在中國人面前的許多問題。

  • 上一篇:5篇500字的好少年主要事跡。

    好孩子主要事跡材料500字1

    她叫xxx,女,漢族,X年X月X日出生。她是五年級壹班的學生,班長,學習委員,英語課代表,小組長。她在學業上很有天賦,樂於助人,熱愛集體,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

    年紀輕輕就以誠實守信的良好學習成績和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成為了同學中的名人和校園裏的壹道風景線。在學習上,她誠實守信。考試的時候,她從來不和同學交頭

  • 下一篇:如何有效管理客戶關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