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是遊戲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長期以來,在課堂遊戲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說是比較寬泛的,導致了課堂遊戲教學的混亂局面。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有壹個基本的目標計劃,並用它來指導遊戲教學,這樣教師的思路才能更清晰,遊戲才能組織得更有效,教學才能更有效。數學課程標準確定了在義務教育階段通過數學學習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數學思維、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也為第壹個學習期(1-3年級)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在設計遊戲教學和組織遊戲活動時,要同時兼顧這四個目標。
1,突出遊戲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遊戲教學充滿趣味性和探索性,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探索數學奧秘。在設計學生覺得難以理解的課時時,可以嘗試用遊戲教學來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比如高二統計第二冊,因為高二學生很難理解統計的概念,上課容易走神,所以老師可以設計壹個“小調查”的遊戲。比如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派“調查員”和“記錄員”,調查記錄小組內成員晚上的睡眠時間,大家根據調查結果壹起做壹個統計圖。選擇該組中的最佳統計圖。最後各組展示統計圖表,排除“講述者”進行講解。最後,老師對幾組的表現進行點評。因為統計知識是抽象知識,學生在生活中也會用到,如果老師只用“教學法”來講解這節課,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遊戲,了解並參與統計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2.通過遊戲教學突出學生數學知識和思維的培養。
“體驗數學知識、數學與其他學科、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用數學思維方式思考,增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思維是《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遊戲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有助於增加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的習慣。計算能力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數學技能。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設計遊戲來幫助學生掌握這壹技能。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習加法時,老師可以設計壹個“用公式找朋友”的遊戲,幫助學生練習數學思維。
3.突出遊戲教學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遊戲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參與,註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參與遊戲時,不僅僅是學習數學知識,而是參與整個遊戲,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完成整個遊戲過程。通過參與遊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例如,在根據高壹“整理房間”設計的“標語牌遊戲”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了分類過程,知道如何根據分類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老師通過課件演示物品,將每件物品從1到12進行編號,並將這些物品分為三類,壹類是玩具,壹類是文具,壹類是服裝鞋帽。然後老師給每個孩子三個牌子,分別寫著玩具、文具、服裝、鞋帽。接下來,老師開始給學生們講遊戲規則。老師指出壹項,學生迅速思考它屬於哪壹類。老師說:“貼個牌子。”學生們舉起屬於哪種的牌子,說出來。學生通過參與這個遊戲,經歷了分類的過程,學會了分類的標準,經歷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二、根據數學教學內容,選擇遊戲類型。
教學內容是確定教學目標和選擇教學方法的基礎。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有四部分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強調通過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數感、符合意識、空間概念、幾何直覺、數據分析概念、計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維。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在設計教學時,要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效果合理選擇遊戲類型。遊戲的形式多種多樣,但貼近小學數學教學的遊戲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講故事類、觀察類、猜謎類、活動類、競賽類。只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遊戲類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高壹上冊《生活中的數的學習》中,當我們接觸到1-5的數學習時,為了讓學生在元認知的基礎上認識到數的意義,可以設計壹個觀察遊戲“猜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