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在學前教育中滲透多元文化

如何在學前教育中滲透多元文化

第壹,從自立和親情出發,優化中西文化元素。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中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固有的“金字塔”結構變成了“倒金字塔”結構,這也導致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從“順從父母”的傳統觀念變成了“要求父母順從”。目前,中國的家庭對孩子的溺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孩子對勞動和自立沒有基本的概念,對自己應該完全勝任的瑣事卻沒有自理的概念,盲目依賴父母。很多家長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孩子和自己親近的標誌。這種情況的存在和蔓延,對幼兒的成長和未來發展極為不利。我們應該從幼兒園開始,開始對幼兒進行滲透西方的自立教育,讓學生幫助家長、孩子和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家庭中,鼓勵幼兒幫媽媽放碗筷,或者打掃餐桌,洗襪子手帕,整理書包。在學校,發現孩子背後的拉鏈或者扣子開了,我主動幫孩子拉起來或者系上。幫助老師給孩子分發水果或零食,幫助老師壹起做值日和打掃衛生,不斷幫助學生樹立獨立意識和助人意識。同時,也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和老師,鼓勵孩子親近老師和父母,加強情感教育。這樣,孩子可以接受中西文化的雙重影響,既有中國傳統的重視親情,又有西方的獨立。

二是課程內容多樣化,多種文化相互影響。

幼兒園課程有很大的自主權,不受教育部門的嚴格控制。因此,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應該遵循多樣化的原則。讓孩子接受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故事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趴在冰面上找鯉魚,捉螢火蟲,門裏下雪等等。,讓孩子初步接受中國文化中的“尊老”、“勤儉”、“尊師”等文化元素;讓孩子接受壹些西方的文化元素,給他們講壹些西方的童話故事,比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醜小鴨》和《灰姑娘》,經常播放壹些英語和法語的兒歌,看壹些簡單的西方繪畫,讓孩子直觀地感受西方的文化元素。同時,教師也要註意滲透中國少數民族的壹些文化元素,如蒙古族的騎射、少數民族的歌舞、生活習慣等。讓孩子從小就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中成長,接受各種文化的熏陶,促進各種文化元素的自然滲透,從而幫助孩子在文化民主的氛圍中成為能夠理解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的人,使他們成為自己文化的主體,成為其中有能力的壹員。這對孩子以後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成長大有裨益。

三、從飲食、衣著等多元化熏陶幼兒。

中國的民間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民間飲食的文化內涵是指根植於中國文化中的飲食思想和觀念,體現在飲食的物質文化、技術文化和意識文化中。這是反映中國飲食文化本質屬性的因素,也是中國飲食文化深厚堅實的思想淵源。近年來,在西方飲食習慣的沖擊下,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孩子們更喜歡洋快餐。然而,中餐和西餐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老師只需要向孩子展示中西餐不同的制作方法和飲食習慣,比如用圖片或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自己喜歡的中餐和熟悉的西餐,讓肉夾饃來PK漢堡,派來挑戰披薩,茶來對比可樂,面來對抗通心粉。牛排和紅燒排骨競爭...還可以同時展示中國傳統服飾和西裝:西裝裙與旗袍相提並論,風衣與禮服並列,唐裝與西裝相媲美...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飲食習慣和服裝風格的差異是壹種自然的存在,是世界多樣性的自然呈現。都能以平和的心態去理解和接受,從小就能在多元化的生活氛圍中潛移默化,長大後會很快影響到孩子。

第四,以多樣多彩的節日為載體,體驗多元文化。

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能夠反映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風貌。孩子從小接受不同的節日文化,對開闊視野、豐富文化積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可以開展以“國慶”為主題的活動;“中秋”做月餅,和父母壹起品嘗,體驗勞動和親情的果實;知道“重陽節”的由來,尊老愛幼等。,讓孩子們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孩子們了解和認識我們的民族,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讓學生接受父親節、母親節、萬聖節、聖誕節、愚人節等西方節日,了解西方人會如何度過這些節日。過去,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有壹個誤區,就是往往通過突出差異感來強調民族特色,在贊美民族精神的同時,不自覺地貶低其他文化;或者在介紹其他文化的時候,經常會拿他們和自己的文化做比較。結果我們的孩子要麽過分自卑,要麽盲目驕傲。為了避免上述誤解,我園致力於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礎和內涵,學會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融合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因此,幼兒園立足本土文化,實施多元文化教育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從娃娃抓起,培養適應多元文化的未來人才。

  • 上一篇:有哪些來自中國的中國演員在好萊塢拍的好萊塢電影?
  • 下一篇:如何有效開展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