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問題的背景和現實意義。
傳統教育是這樣的:學生走進教室沒有問題,走出教室也沒有問題。這是壹種“無問題”的教育。對於學生來說,沒有問題意識的學習是膚淺的、被動的,缺乏的是創新意識;對於壹個民族來說,壹個沒有問題意識的民族是壹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壹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壹個沒有輝煌未來的民族。因此,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上我們的教育議事日程,是現代教育的要求,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展,關系到民族和國家的發展。
二,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亟待解決的問題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模式和單壹評價機制的制約,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並不特別註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訓練,導致無法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其問題意識。即使有問題,也只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壹步步設計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生產。
2.教學方法的影響
我們不能否認,大量的老師使用註射式的教學方法,導致老師和學生過於追求所學知識的效果。學生花大量時間背單詞、短語、句型甚至課本。這樣學生就淹沒在“題海戰術”中,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發現學習中的問題。
3.技能因素
作為外語,很多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不高,影響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實際教學和觀察,學生的上述問題是由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1)學生沒有問題意識,不願意提及;(2)學生的“雙基”不紮實,不能熟練提問;(3)學生缺乏提問的技能訓練;(4)學生在提問中缺乏“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意識。
第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應註意的幾個方面
針對目前存在的現象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更新教育觀念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思想保證。
我們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和評價機制,把“問題意識”的培養作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為學生創設問題意識場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問出有深度的問題。
2.加強“雙基”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知識支撐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何而來?它的存在有兩個必要條件:壹是紮實的基礎知識,二是創造性思維。教育的目的是將知識轉化為探索科學問題的素養。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必須有壹些基礎知識,才能讓他們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擴大信息量。
技能訓練是英語教學中的壹項重要任務,掌握包括提問技巧在內的各種技能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正確途徑。因此,在加強學習基礎的同時,要不斷加強技能訓練,使之成為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的堅實基礎。
3.和諧的環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點。
好的課堂是提問的前提。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傳播知識的無聲媒介,是智慧的隱形鑰匙,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力量。老師親切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會消除學生難以開口的心理障礙。他們精神飽滿,思維活躍,學習積極。問題意識就會產生,正如羅斯所說:壹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時,才能得到最好的表現和發展。所謂“心理安全感”,就是不需要戒備,不用擔心被別人指責和批評,有安全感。如果學生提問時不用擔心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諷,就可以自由發揮,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壹個人的聰明才智。所謂“心理自由”,就是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可以不受太多條條框框和約束,自由思考和表達。因此,教師必須重視、保護和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和經常提問。當學生提出的問題簡單、膚淺或不合邏輯時,教師應在學生的探索性、有序性思維中給予相應的幫助。當學生的問題超出教師的預期或知識範圍時,教師應隨機應變,在與學生的討論中給出巧妙、合理、準確的答案。
4.問題設置的多樣性和層次性是保持學生問題意識的動力。
問題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問前,要合理估計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知識基礎和年齡特征的實際,適應學生的感性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學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對問題的意識也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