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應用於現實生活中,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認識,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空間,真正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個性化的發展。

壹,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空間圖形”壹直是教師最難理解和掌握的知識。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比較差,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難以接受這些知識。幾何圖形內容教材的編排是由易到難,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經過六年的小學數學學習,學習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尤其是三維圖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去想象三維模型或者畫很少的圖形。在教學過程中,最多也就四分之壹左右的學生能靈活掌握,大部分都是苦學苦練,不能舉壹反三,成績不盡如人意。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既要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又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並加以解釋和應用,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認識,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有進步和發展。

二,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的實踐

1,設疑鼓勵,引導學生操作實踐,激活學習興趣。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註意力,設置疑問,鼓勵是很好的手段之壹。質疑是教師在教學前有意識地設置障礙,讓學生大膽猜測結果。有利於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克服對教師講述壹切的依賴,在猜想中體驗創新的喜悅和自豪,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對於學生猜測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無論正確與否,都不要輕易下結論。教師要明確鼓勵在猜測中不時出現的創新意識。比如,學完“相似三角形”後,組織壹次實踐活動,讓學生測量操場旁邊旗桿的高度。有同學提議爬上去測量,有同學提議找根長竹竿測量...這時,老師拿著壹把長1米的木尺,筆直地站在旗桿旁。陽光下,老師指著旗桿和木尺問:旗桿和木尺的長度和影子的長度有什麽關系?學生們實現了應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解決這壹問題的方法,並通過測量估算出旗桿的高度。隨著問題的解決,學生的數學生活經驗越來越豐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斷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不斷增強,從而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2.抓住教學時機,引導學生隨時操作解決問題。

有時候,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更抽象的幾何知識,動手操作是壹種理想可行的方法,學生會在這種實踐活動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更重要的是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比如在講授平面圖形的對稱性時,對“對稱性”的理解就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準備好的剪紙(對稱圖形:花邊,五角星...)讓學生發現這些剪紙的美和奇特,並猜猜老師是怎麽剪出來的。求知欲強的同學可以嘗試自己剪,允許他們為所欲為,允許他們失敗,甚至允許他們犯錯。老師要盡量多給他們操作的機會。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理解“對稱”的含義,並不斷嘗試得到對稱圖案的正確裁剪方法。通過觀察這些圖形的* * *相同特征,我們了解到折痕是“對稱軸”,進而展示出壹組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壹般和等腰)、平行四邊形、圓形等。,並判斷它們的對稱性和對稱軸。學生可以討論,尋求幫助,或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經過以上的動手操作,大部分學生還是喜歡自己動手,這樣可以得到驗證和及時反饋,有效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感受、理解和鑒賞,促進學生理解的全面發展。

3.創設現實情境,給學生提供積極探索的空間。

新課標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自我探索、體驗和體會數學活動的過程,而不是教師的給予,不是簡單的模仿記憶和機械重復。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註意並做到: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老師不應該提示學生通過探究能得到什麽。學生能通過交流討論得到的老師,盡量少說話。基於這個原理,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時,可以這樣設計情境:觀察現實生活中物體的形狀,展示壹個高樓的模型,從不同的側面觀察,學生看到的形狀是不壹樣的。讓學生接觸並說出鄰居的真實情況,然後讓學生觀察學生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盒子,再打開盒子平鋪觀察。在沒有老師任何暗示的情況下,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矩形框的特點,並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發現和看法。通過學生的動手和直觀演示,模型可能是壹致的,但學生的思維從不同角度看是千變萬化的,結論不是壹成不變的。這是學生發展思維的絕佳機會,即使失敗也是壹種經歷。

第三,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應堅持的壹些原則

1,日常原則

初中生的思維依然鮮活,但閱歷依然淺薄,生活區域狹窄。因此,我們在實施時,要盡量從他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生動的典型情境,在他們日常接觸的人和事中找到學習的興奮點,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比如農村初中,可以從農民生活生產中找素材,產量的計算,土地的丈量都是很好的素材。在城市初中,可以選擇與生活、工作、家庭密切相關的案例。再比如,在教“三角形有穩定性”的時候,我讓學生用手拉木條釘的四邊形和三角形,讓他們親身感受和得到“三角形有穩定性”的特征,然後舉例講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展示相應的圖片,然後讓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如何讓這個四邊形不變形”的問題。

2.實用原則

學以致用是教育的本義。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也要回歸生活,為生活服務。在生活原理的過程中,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引導學生按照實用原理,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溝通數學與生活的關系,讓數學知識和方法在學生的生活和成長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真正落實“教學做合壹”的理念。

3、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要求數學教學走出封閉的模式,把我們的教學開放給豐富多彩的世界,鼓勵學生走出狹隘的個人世界,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通過實踐鍛煉數學思維。同時,開放性原則還要求給學生更多更廣闊的活動和思考空間,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不堅持解決方案和方式的唯壹性,保持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多維性。

4、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初中生好動、好奇、情緒化等心理特點,在創設生活情境時,要多選擇生動有趣的生活事例。比如在教“遊戲公平嗎?”要模仿生活中的輪盤賭,采用不同的輪盤賭和規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話題。使用這種有趣的數學材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5.動態原理

相關研究表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有助於信息的攝取。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真正沈浸在學習的氛圍中,必須運用多媒體、實際操作、學習遊戲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心,在動態的學習過程中感悟生活、感悟數學。比如在講授直徑的圓周角是直角這壹性質時,學生可以先用三角板或量角器比較或測量直徑的任意圓周角。通過學生動手、動腦、觀察、猜測,得出結論,然後進壹步分析條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最終證明這壹財產的真實性。

因此,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從動手操作中理解和獲得數學知識,既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又可以緩解學生的理解困難。實踐活動要與學生所學緊密結合,需要每個人都參與進來,體驗數學知識,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在不斷的觀察、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中,讓學生享受到制作直觀的模型有助於理解幾何知識,觀察有助於從不同角度全面理解物體,合作交流可以優勢互補,這才是動手操作的真正目的。使學生在空間和圖形中的學習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成為生動、活潑、主動、個性化的發展過程。學生還可以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思維成果,達到* * *提高的目的,使學生增強用數學思維方法觀察現實世界的意識,發展初步的空間概念,使空間想象思維能力有質的飛躍。

  • 上一篇:契訶夫短篇小說5篇綜述。
  • 下一篇:如何讓語言煥發光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