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學習中國武術?

如何學習中國武術?

這個問題很好。我想我不能完全解讀它。以下節選自八極武術家常玉剛先生,供您學習。

我所知的八極拳小架——與韓琦先生商榷

2005年《中國武術》第九期,韓琦老師發表了壹篇文章,題為《我看八極拳的小框架》。文章大意是:八極拳套路中有壹個小框框,費時費力,沒有實際意義,結果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做壹些無用功。文章說:“就算他練了三四年,甚至十幾八年,能在實戰中練出真本事嗎?”韓琦的文章不僅對八極拳有這種看法,對形意拳和八卦掌也有同樣的看法。他說:“他打滾八極拳二十四年,沒見過壹次次打小架把武功升華的。”另外,我也不知道他從哪裏得來的七年前吳連枝老師的壹句話:“中國武術由於長期受套路影響,在攻防上走了很多彎路,不如拳擊訓練嚴謹科學。”

寫這篇文章時,我的老師吳連枝坐在我旁邊。我問我的老師7年前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他肯定的回答“沒有”,他說,過去大概說過這樣的話:“目前中國的模式武術雖然植根於傳統武術,但在發展過程中有些偏頗,套路壹味追求高難度的空翻和跳躍。壹拳過後,很難看到壹拳壹掌的攻擊,不符合中國傳統武術的初衷,也不便於廣泛傳播。否則就失去了中國武術的傳統。”他還說:“中國武術很好,但重點應該放在健康健身和武術的運用上。任何壹個方面都不可取。”

作為壹個有影響力的武術大師,吳老師的意見是中肯的。但韓琦先生改變了吳先生發言的初衷,有失禮貌,違背了學術爭鳴的嚴謹性。

目前,我國對傳統武術的認識存在兩種錯誤傾向:壹是機械的“套路無用論”;另壹個是“套路使用論”。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不可取,因為它們客觀上違背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規律,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機械的“套路玄學”和“套路用法論”

武術是壹種技能,也是壹種文化。它從某個側面烙下了中國幾千年文明進步的艱辛歷程,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財富。然而,武術的發展並不完美。壹個觀點、壹個思想、壹個科學問題,不僅要允許單獨存在,而且要不斷總結和完善。在學習和實踐中,去其精華,留其偽。這種非靜態的充實和提高,才是成功的基石。

我講兩個之前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針對機械的“套路玄機論”和“套路用法論”。

壹個。據說從前有壹個學八極拳的拳擊手。他很強壯,功夫也練得很好。三鄉五村的人提起他,都豎起大拇指,誇他功夫好。有壹天,農場休息的時候,大家聚在壹起聊天。說起武術,習武者會滔滔不絕,表現出壹種傲慢感。正當興高采烈的時候,人群中突然站起來壹個年輕人,對習武者說:我們知道妳功夫很好。妳能在大家面前讓我們看看妳的手嗎?習武的人不高興,覺得自己價值不菲,在這些不懂武功的人面前練起來也沒什麽意思。這時候大家同時起哄,但是習武的人受不了了,就站起來,以“馬步”的姿態,以收肘的姿勢蹲下,說這種姿勢可以從上面看到天空,從下面看到地面,看到四面八方的眼睛,就算張飛活著也無法靠近。年輕人不信武術從業者說可以上前比試比試。突然,年輕人壹拳打在習武者的胸口,習武者應聲倒地。武術家百思不得其解,試了壹次又壹次,還是收肘,專註於年輕人的前橫拳。沒想到,小夥子來掃腿又摔倒在地,大家都笑了...

第二。據說有個武術白癡,把前輩傳下來的經典武術套路隨意改造,美其名曰“為了實戰。”他改進的套路應該是有步無步,有手無手,搖肩搖頸,搖頭搖頭。其實這是武術的大忌,但他卻固執地將其視為實戰中的武術之寶。在他的想象中,只有這樣的武功才是最好的。教學生的時候把餵和打誤認為實戰,學生也相信老師隨意改進的套路,總覺得這才是武術的最高境界。有壹天,舉行了壹場比賽,這些從未戴過武術手套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信心滿滿地報了名。幾個回合下來,學生們壹敗塗地,師生們疑惑無語。

講以上兩個故事的目的是提醒大家,前者是照搬老師教的“真心話”,沒有對所學內容進行分析。眾所周知,前人教的內容雖然好,但也有局限性。每個人的認識水平不同,性格不同,身體條件不同,在實際應用中應該有所不同。他們要學會有選擇地吸收,在反復練習和武術訓練中找到自己的訓練方法和風格,否則就會犯照搬和盲目崇拜的錯誤。後者,沒有從基礎出發,在真正進入武館之前就壹味否定。雖然大膽改革,但最終還是跳不出套路論的圈子,結果還是不堪壹擊。

論“無用的常規論”

套路是我國武術訓練的重要手段,是壹項基本功。通過套路訓練,不僅可以追溯歷史,尋求這種功夫的技術特點和風格,還可以了解前人創拳時通過套路編排組合每壹個散手動作的文化意蘊,還可以通過常規的技能練習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可以說,套路是中國武術存在的重要載體。

由於文化背景和理想目標的不同,中國武術不同於西方拳擊和其他國家的格鬥技術。

學習武術的過程和學習書法、音樂壹樣,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書法必須從壹橫壹豎壹筆開始;學習音樂也要從壹個音符壹個音節開始,需要努力,需要不斷的理解和修正,需要不懈的奮鬥來提煉和超越自我。

古人從實戰中創造了拳術,在繼承前人技藝的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個性。剛柔並濟,剛柔並濟,是由拳種創作者的素質和客觀條件決定的。今天,如果我們想要繼承傳統武術,我們也應該遵循這壹規則,從而實現選擇性的繼承和接受。至於傳統武術有沒有搏擊和攻擊的功能,能不能實戰練習,歷史已經有了答案,這裏不用我多說。

武術是中國武術不可分割的壹部分,當然也是極其重要的壹部分。但是,我們學習武術要建立在壹定的道德文化層面上。古人用“停”“行”兩個字組成“武”,其深遠意義可見壹斑。

停止戰鬥就是停止戰鬥,而真正實現“停止戰鬥”必須以強大的實力為後盾,這種強大的實力就是強健的體魄、良好的技能、無畏的精神和優秀的品質。四者缺壹不可,國家如此,人民也應如此。

今天和韓琦先生探討如何以積極的態度繼承傳統武術,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武術。找出傳統武術在傳承和傳播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並加以改進和彌補是正確的。但是,我們不能僅憑自己的意見就單方面否定中國武術的合理性,這既不科學也不客觀。中國武術不僅寄托著民族感情,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 上一篇:女生的幾種風格、類型和長相
  • 下一篇:介紹如何營銷保險產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