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完善我國老年人養老服務體系

如何完善我國老年人養老服務體系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較快,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不足、市場發育不完善、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突出。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刻不容緩。中央政府非常重視為老年人服務。老年人口在消費、就業、投資等方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老年人口紅利有待充分釋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養老服務業。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完善政策法規和立法體系。養老領域的政策法規事關民生發展全局,直接影響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和公共服務,對完善國家治理至關重要。建議進壹步完善養老金法律法規體系,建立養老金長期精算平衡模型,合理進行收入和財富的代際再分配。推進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擴大年金稅收遞延優惠,推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出臺養老服務業行業標準和規範,明確準入門檻和產品標準。完善老年人監管機制和維權機制,切實加強養老服務業質量、安全、價格等方面的行業監管和制度建設,維護老年人權益,關註老年人需求。推動地方政府制定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細化財政、金融、土地、稅收、人才、服務模式等方面的落地措施。

放寬行業準入,引入民營資本、外資等社會力量。鼓勵、規範和引導民間資本、外資等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放開外資準入,積極引進香港、澳門和世界先進國家的經驗、資金和機構,鼓勵港澳養老服務機構在境內開展養老服務。大力發展醫療保險(保證保險)、養老護理保險、年金資產管理、養老地產養老基金等養老金融,改善養老資產結構,增強老年人口投資能力。加大對保險資金投資養老服務領域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養老機構責任保險,規範服務。加快推進老年人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完善養老用地供應政策。目前我國每千名老年人社會養老床位數約為25張,到2020年將達到35 ~ 40張,這將帶來大量的養老用地需求。

整合養老服務資源,推進醫養結合。醫療、保健、護理和精神慰藉是老年人最直接的需求。建議醫療機構發揮自身在醫藥、醫療設備、護理等方面的專業優勢,推動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領域,促進醫養結合。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在資金、養老、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優勢,鼓勵保險機構整合醫療和養老資源,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有效模式。鼓勵國有保險公司深化改革,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引入民間資本和其他社會力量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促進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

擴大農村養老服務網絡,提高農村保障覆蓋面。加大農村互助幸福院、五保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站等養老服務設施和機構建設力度,擴大覆蓋面。完善農村留守老人、兒童和婦女關愛服務體系。目前農村居民的養老金替代率遠低於城鎮職工。建議通過財政補貼和社會福利提高養老金和五保供養標準。通過貼息投資、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對老年護理從業人員給予補貼,提高老年護理服務質量。

發展養老服務業,釋放老年人口紅利。養老服務包括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緊急救助、老年人就業等。建議支持推動相關產業聚焦老年市場,促進“銀發”產業發展。加快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提高老年人消費能力、投資能力和就業能力,發揮老年人就業和消費對經濟社會的拉動作用,釋放老年紅利。大力發展養老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互助幸福院等。,實現老有所養。大力發展居家養老、老年精神保健等老年人口醫療服務,為老年人提供護理、保健設施、心理健康等服務,實現老有所醫。大力發展老年社交、健身、旅遊等文化產業,實現幸福晚年。規範殯葬、公墓等行業發展,加強監管,實現歸屬感。鼓勵老年人盡可能參加再就業,提高老年人口的就業能力和消費能力,實現老有所為。大力發展老年人健康管理、醫療信息化等互聯網養老產業,實現“智慧養老”。

  • 上一篇:寫壹篇500字的作文,講述壹只母蝸牛造壹個男人的故事。
  • 下一篇:如何解決企業庫存管理的問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