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實施聚焦差異、因材施教的策略

如何實施聚焦差異、因材施教的策略

第壹,確定教育目標,註意差異

影響孩子身心發展的因素很多。因為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的先天素質、周圍環境、生活條件、教育程度都不壹樣,這就決定了孩子的智力發展、興趣愛好、生活經歷、知識技能都不壹樣。面對這樣壹群“差異”相對較大的孩子,如何才能實現“對孩子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同時要“關註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引導兒童個性健康發展?”這是幼兒教師的壹個難題。為此,我們在教育教學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要充分了解幼兒之間的差異。教師在引導孩子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孩子的個體差異。以“可愛娃娃”為例:老師可以設計三種剪紙方案。第壹種方案是能力壹般的孩子正常對稱圖;第二種方案是簡單的對稱圖,針對能力相對較低的孩子;第三種方案是能力相對較強的孩子用的技術復雜的對稱圖,適合不同能力的孩子操作。

其次,要尊重孩子之間的差異。促進孩子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以戶外運動活動為例:我們提供大量的兒童戶外運動用品。如:膠球、套圈、七彩棒、木鞋、毽子、陀螺、跳繩、手推車、布制器皿等。,這些都為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孩子打開了鍛煉的渠道。好動的孩子選擇了橡皮球、跳繩等用品,玩得滿頭大汗;比較安靜的小朋友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套圈、布制器皿等等,也玩得很開心;其他孩子對老師提供的用品不感興趣,會很開心地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在地上寫“猜”,撿幾顆鵝卵石玩“五子棋”,挖個坑玩“蟲車過橋……”活動結束時,老師會聽到壹個來自不同性格孩子的* * *聲音,那就是“我今天真的很開心”!對老師來說是多麽幸福的聲音。

第二,尊重孩子的選擇,揚長避短

幼兒雖然年紀小,但也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老師不能“把孩子像牛羊壹樣沖進教育工廠,不管孩子的獨特性,都在那裏加工成型……”而是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提供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才華”的機會和條件,促進不同特點的孩子最大限度地發展。例如,在準備《祖國充滿歡樂》這首詩的過程中,老師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差異,而不是教兒童學習詩歌,他引導他們選擇自己的角色來學習詩歌。當老師給孩子們介紹詩中的角色時,喜歡背誦的孩子們很興奮,喜歡表演角色的孩子們也很興奮。在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老師巧妙地“退居”到教學的“外圍”。在以孩子為“參與者”進行遊戲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角色與詩歌內容的關系。比如燕子說“祖國有溫暖的泥窩”,山羊說“祖國有綠草坡”,小鴨說“祖國有可愛的河流”。孩子們說:“祖國壹片歡騰……”,從而督促每壹個戴著頭飾的孩子明確自己應該說的詩的意思。在學習上,孩子像“無師自通”,自主嘗試和體驗活動的快樂;不知不覺中發揮了自己最大的優勢。而那些沒有參與朗誦和表演的孩子,不知不覺被情緒感染,也要求扮演朗誦和表演的角色。充分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真正體現了對孩子選擇的尊重,達到了揚長避短的目的。

三、面向所有孩子,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是每個老師面前的壹件大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考慮面向全體兒童,還要考慮到兒童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此,教師要改變過去“大規模”的教學方式,照顧那些“吃不飽”的孩子和“吃不下”的孩子,滿足那些各方面都“比較好”的孩子的好奇心,調動相對“差”孩子的積極性,讓不同處境的孩子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我們註重引導孩子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同時也引導孩子扮演對其教育有益的角色,讓孩子通過扮演角色學會明辨是非,懂得生活常識,積累人生經驗。比如,壹個平時不在乎衛生的孩子,通過扮演“小廚師”的角色,逐漸養成了在乎衛生、愛清潔的好習慣;壹個平時“粗暴”、愛打架的孩子,通過扮演“交警”的角色,培養了他的自制力和助人為樂的情懷。壹個平時愛哭不愛交往的小女孩,通過在展廳扮演“講解員”的角色,大大提高了與同齡人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也提高了參與事物的信心.....而那些動手能力差的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已經學會了用雪糕棒、火柴、瓶蓋、糖果、布頭等來粘貼、拼圖、拼裝、串料。以至於幼兒園的孩子有不同的事情做,各有不同的提高。

在教育教學中,除了不要讓“因材施教”成為壹句空話之外,我們還非常重視引導幼兒“補缺”。鼓勵幼兒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但壹定要學會做。比如自己穿衣吃飯疊被子.....讓孩子增強自己做事情的意識,不斷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四,壹起回家,* * *壹起教育。

在中國,學前教育的對象大多是獨生子女。在“金字塔”家庭結構中,孩子被譽為“小太陽”。因為父母太在乎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要跑要爬,家長怕危險。孩子玩泥巴抓蟲子,家長覺得太臟;孩子要和同齡人玩,家長怕孩子受欺負.....有些家長不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教給孩子簡單的生活技能,甚至連穿衣吃飯這樣最簡單的事情都要“打包到底”,嚴重制約了孩子好奇、好動、好問的“天性”。這導致了幼兒之間的巨大差異。面對這個社會問題,我們加強了與家長的聯系。通過建立“家聯系簿”和建立“家庭教育小花園”,引導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使幼兒園教師的指導、家庭教育和幼兒自身的努力形成“合力”,不斷提高幼兒做事的積極性。孩子們已經學會了穿衣、疊被子、系鞋帶、洗手帕.....而且他們學會了關心集體,關心同齡人,參與事情。

總之,因材施教是幼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這是每壹位幼兒園教師必須遵守的原則。我們要按照條例和大綱的要求,多了解每個孩子,因材施教,為每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而努力。

  • 上一篇:太極拳的整體力量分析
  • 下一篇:以松竹精神寫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