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本我的經典精神分析轉向自我的防禦機制?老弗洛伊德,早期的地形學理論,提出了整個精神系統的精神病學模型:意識、前意識、無意識。早期地形學理論的核心和實質是描述意識和無意識的心理功能之間的沖突和碰撞,這是地形學最重要的目的。正是因為弗洛伊德和布魯爾發現了人心中的無意識的渴求,這種渴求在意識層面是不允許出來的,所以他們明智地建立了地形學理論,把意識層面不能接受的渴求歸為無意識狀態。無意識的沖突主要是本我的沖動。為適應自我沖動而建立的防禦,即反能量壩,是自我防禦。
為什麽經典的精神分析可以治療成功?成功治療的原理在哪裏?在於患者在精神分析師的指導下,通過自由聯想的基本原理,暫時閑置防禦操作和防禦機制。自由聯想的基本原理是暫停無意識的沖動,通過自由聯想被暫停來表現。表達被弗洛伊德和布魯爾命名為宣泄療法。所以我們認為的精神分析的宣泄和宣泄,其實就是語言的表達。自由聯想的基本原則是讓妳在放松的狀態下,不受批判地表達自己腦海中的想法和想法。其實就是暫停防禦機制,讓無意識的沖動抓住機會表達出來的壹種方式。密切註意id的表達。古典精神分析認為,神經癥為什麽會生病,是因為無意識的沖動無法表達和滿足。
到了晚年,後十年,弗洛伊德修改了地形學理論,引入了結構模型。他描述了壹個更復雜的心理世界,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他認為,人的整個精神活動就是由這三部分的沖突和鬥爭形成的。根據這個結構模型,神經癥應該被理解為三個敵對部分在無意識層面的鬥爭所做出的壹種妥協形式。神經癥的根本機制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在無意識層面鬥爭,不得不做出妥協。在神經癥的發作期,本我是沖動的,滿足孩子欲望的依然是沖動、幹渴、情欲。超我在努力阻止道德所禁止的滿足。超我通過良知和自我阻止自我違反道德,本我和超我是對立的。
自我的功能是在超我和本我之間進行調解,以及與外部世界的要求進行調解。小我很累,要照顧本我的沖動,超我的懲罰,社會性。在調解的過程中,自我表現出對本我的同情。如果它不對小我表示同情,小我怎麽會同情呢?自我發展的應對策略是防禦機制,讓本我的沖動在壹定程度上滿足本我的本能沖動。怎樣才能達到壹定程度的滿足感?這是由復雜而聰明的防禦系統引導的。既不摧毀本我,也不摧毀超我和環境。防禦機制系統是自我的壹個功能。
2.自我防禦機制最終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達成妥協。
小我是如何通過防禦系統滿足本能沖動的?自我偽裝本能沖動,通過防禦機制偽裝本我沖動的表象,也可以通過偽裝本我沖動來維持對本我沖動的滿足和審慎調節,防止社會譴責。自衛機制有時候有點過了。有人說他從不接近女人。這個人感覺很假,自我防禦機制太多。但是本能沖動的赤裸裸的表達不好,之後就是神經癥。人類社會的很多文明都是自我偽裝。男女都想聯系對方。如果不允許裸體接觸社會文明,通過智能防禦機制進行自我偽裝,比如跳舞。通過這樣的偽裝,本能的內心沖動變成了合理合法的行為,被文明社會所接受。所以,這都是自我的功能。
正是通過這種防禦功能,自我對待良心沖動和社會要求,也促進了社會文明的發展。我們說對於神經癥患者來說,那些被禁止的本能沖動和防禦達成了妥協,導致了神經癥的癥狀。這種妥協其實是壹種本能的沖動。神經癥通過過度防禦達成妥協,形成壹種癥狀,但也過度壓抑了本能的沖動,或者說過度壓抑了積極的內在力量、工作和競爭。這些人沒有積極向上的能力。我們的很多沖動和渴望其實都來自童年,比如渴望和母親親近等等。這些童年的渴望必須被禁止。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被社會道德所允許。即使通過自我偽裝的形式,個人也要付出代價,不能完全滿足。這時候通過偽裝,偽裝是壹種另類的滿足感。他付出了代價,那就是本能沖動和欲望的壓抑,正面攻擊力量的壓抑,自我對本能的懲罰。自我防禦機制最終達成本我、自我、超我的妥協。只要達成妥協,他就是神經質。精神分析認為所有人都有神經癥,只是程度不同,這是在理解和解釋神經癥發病機制上從地形學理論向結構論的轉變。
3.安娜·弗洛伊德發現了她父親提出的模型中的技術問題。
我們談到了弗洛伊德的幾個孩子,只有這個心愛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成了精神分析學家,而安娜·弗洛伊德是兒童精神分析學家。傳統精神分析認為孩子不會分析。她是深入探索自我的關鍵人物,是自我心理學的創始人。
安娜·弗洛伊德對心理結構模型進行了深入思考,她發現父親提出的模型存在壹個問題,主要是技術性的。
我們知道,經典精神分析認為神經癥的發病機制是無意識沖動與欲望、意識的沖突。經典精神分析療法的原理是讓無意識的沖動變得有意識。但後來,結構理論的發現,終於修改了神經癥的防禦機制。神經癥的防禦機制最初認為神經癥的主戰場是無意識和意識的沖突,後來認為心理沖突的主戰場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每個部分在無意識中承擔自己的功能。神經癥患者精神生活的無意識方面可以通過治療過程暴露出來,所以我們需要重新考慮治療過程。通過地形學理論,只能滿足本我沖動,滿足本我沖動,或者尋求表達,神經癥就好了。
但在分析中,我們為什麽要讓沖突中的另外兩個參與者自我和超我達到意識的層面?自我和超我在治療神經癥中起什麽作用?壹個老弗洛伊德沒有考慮到的漏洞,自我和超我的無意識成分在治療神經癥中起什麽作用?我們認為,傳統的精神分析認為,只有本我的無意識成分進入意識層面,神經癥才會被治愈。自我和超我能起到什麽作用?
4、就像潛伏中的間諜,多次介入病人的心理活動。
病人的自我,因為有壹部分是在意識的層面,或許可以跟隨分析師的指引進行自由聯想。意識對無意識的抵抗,報告進入頭腦的壹切。自我還包含壹個非常復雜的無意識防禦結構,它是為了滿足神經癥的妥協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他把壓抑的無意識沖動保持在意識裏,本我沖動非常喜歡釋放的機會,甚至狂熱。在分析和治療過程中非常渴望被意識層面感知,通常會受到防禦機制的壓制。無意識中,自我機能的防禦機制是否迫切想進入意識層面?他什麽也得不到。他是自己開發的秘密防禦功能。就像壹個潛伏的間諜,這種無意識的自衛功能在患者的心理活動中是不起眼的。病人或者正常人都對他視而不見。很多時候防禦機制是自我和諧的,甚至自我防禦機制已經滲透到人格的結構中。經常作為人格的核心特征來行使功能,不需要實現防禦機制。
5.壹個非常著名的防禦機制:反向編隊。
舉個例子:防禦機制中有壹個非常著名的防禦機制,是反向形成的。主要是因為小我可以把不可接受的敵意變成對立面,讓他接受,或者他自己接受不了,或者外界接受不了,他就會變成對立面。
很常見的是,當我們第壹次意識到自己會愛上壹個異性的時候,當我們第壹次喜歡壹個異性的時候,妳心裏很喜歡他。但是妳會發現,當妳和喜歡的異性獨處的時候,或者在公共場合對待他的時候,妳會對他冷嘲熱諷,不屑壹顧,很多年輕人都會這樣。因為他對喜歡的異性漠不關心,異性對他敬而遠之,他很後悔。其實他心裏是喜歡的,只是在他或者別人面前貶低了他。我們把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和防禦機制稱為逆反形成。
為什麽心裏喜歡,行為上不喜歡?因為我們壹開始喜歡壹個異性的時候,內心是壹種本我沖動。但這種沖動是隱藏的,會引起妳內心的緊張和焦慮。這個時候,為了緩解心中難以承受的焦慮和緊張,妳會表現出不喜歡他。妳的焦慮會減少。妳所處理的和妳內心真正想要的恰恰相反。
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很喜歡當官,但是機會來了,他卻說不願意。很多時候,壹個生氣的人會變得過分和藹可親,表現出令人窒息的友善。這樣的人在群體中會被很多人視為群體的頂梁柱。其實,外表過分友好的熱情,其實是內心對憤怒和敵意的防禦。這個過程是無意識的。他不知道他對周圍世界的仇恨和憤怒有時是無意識的。他對周圍環境太好了,有時候自己都註意不到。
我們要戴上他的面具嗎?我們要不要讓他的逆向形態意識?有時候妳跟他說妳的好其實是假的,這是妳對別人的敵意和憤怒的微妙掩飾。這時候妳讓他的防身術露出來了。這種做法是否影響了他的生活:壹個殘酷的分析。有時他的分析是對的,但有時又讓人覺得慚愧,美其名曰放下本我。妳不能用這種分析幫他建立新的防禦機制。這種分析沒有必要。很多人需要偽裝的生活,我們無法不去體會。有時候,精神分析太快,把人搞得體無完膚,讓他在自己面前赤裸裸。他不能忍受。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壹個人要想在內心的敵對分子中保持和平,就承擔了壹個猥瑣的任務,只能在無意識的層面上偷偷摸摸的工作。如果說精神分析師的興趣總是讓無意識變得有意識,那麽精神分析師很受本我的歡迎,是本我沖動的解放軍。
6.精神分析是壹個崇高的人類目標。
精神分析師真的是被自己困住的敵人,是自我無意識防禦的敵人,自我無意識防禦功能不喜歡精神分析師。真正的反抗來自於自我的作用,要協調本我和超我,同時要照顧到本我、自我和超我在無意識層面的表現。如果精神分析學家仍然把三個結構中的活動想象成壹場戰鬥。他不應該把任務從戰壕裏救出來,也救不了敵人戰壕裏的幾個俘虜。精神分析面對的是文明,精神分析更多的是撕掉文明的面具,但面對的東西越多,生命力越強。所以,能感受到精神分析的人,或者經歷過精神分析的人,都是超強的人,都是內心強大的人。如果壹個人不想做壹個自由的人,還不如戴上面具,不去做心理分析。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精神分析。大多數人不需要心理分析。他們經常需要面具來生活。但如果妳想超越生命的意義,只有精神分析能幫助妳。其實精神分析不僅僅是讓妳看清楚,更是讓妳有心理負擔。不學心理學很好,水平很低,很好。不經歷挫折就好。但我們不能保證我們不會經歷創傷。這時候,精神分析讓妳看清之後,我們應該發展出更靈活的應對方式。看清迷宮的方向,以免撞墻。
精神分析首先是讓妳明白。這個時候妳會覺得,幻想獲得的暫時的快樂可能會消失,但是如果妳得到了規則,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自己的需求。那時候,我們是真正高尚自由的人。
比如反隊形,妳內心的憤怒很強烈,外在的友誼也很強烈。妳可能在團隊裏很受好評,但是內心不平靜,內心不快樂。當妳通過精神分析徹底理解了反方向形成的防禦機制,妳就可以接受自己內心的敵意,並以適當的方式發泄出來,這樣妳就不用太討好別人,也不用那麽累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為什麽壹個母親會對自己的孩子太好呢?壹個走得太遠,就會走向另壹個極端。如果妳對他太好,可能會走向另壹個極端。妳管他,妳管他吃住,不讓他洗衣服,幹什麽都行,就讓他學習,妳關心他,他出去玩。背後的反向形成是什麽?妳關心他,不讓他和異性交往。當妳看到妳的女兒和異性在壹起時,阻止她。這種過度的愛背後是什麽情緒的逆向形成?妳實際上是在生氣,在攻擊妳的女兒。
媽媽不會接受,也不想把防禦機制從無意識層面上升到意識層面。這是活生生的現實。我們周圍有太多的防禦機制。本來妳喜歡壹個人,但是妳不敢承認,和他交往的時候,妳總是找茬,總是給他出難題。
逆向形成的防禦機制:當妳承認自己喜歡的時候,內心是愧疚和害怕的,於是逆向去找他。
反方向形成的防禦是自我應對內心的愧疚和恐懼。心裏喜歡,最後感情破裂。如果我們通過精神分析檢測出來,然後把這些不能接受的東西補上。妳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愛妳愛的人,這是壹個最高尚的人類的目標。
但是我們中有多少人能達到這個目標呢?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方向?我們只能糾結於內疚,抱怨,很低級的看似瑣碎的事情,就像我們被困在泥潭和沼澤裏壹樣。我們每個人都要多了解無意識層面的防禦,增加自知之明。壹個人越有自知之明,對生活的理解就越透徹,就越能應對生活,他就快樂,這就是精神分析的任務。
受催眠的啟發,老弗洛伊德發現了自由聯想,同時放棄了催眠。他了解到催眠只能暫時麻痹防禦,然後無意識層面的秘密才能出來。但壹旦催眠結束,防禦機制又開始起作用,無意識的沖動渴求被抑制。防禦需要直接和有意識地參與工作,參與治療,並被解釋和最終拆除。
7.我們不僅要意識到本我的沖動,還要意識到小我的無意識沖動。
安娜·弗洛伊德是對自我的探索,拆解經典精神分析的目的是為了釋放。安娜·弗洛伊德更關註自我。如果她想探索自我,她必須了解防禦機制,以及它在癥狀中的作用。防禦機制既是癥狀的根源,也是她人格中散在的人格類型。如果不公開無意識防禦機制的防禦過程,會影響治療效果。如果僅僅是本我的渴望的意識,就像在冷戰中只拯救了少數公民,卻沒有拯救他們,柏林墻依然存在。其他靠近柏林墻的人的命運沒有改變和影響。我們必須贏得柏林墻的守衛,並最終拆除它。這是自我心理學。
自我心理學優於經典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根本不是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但也離不開他的精神分析,從傳統精神分析的研究轉向了對自我人格防禦的研究。這就導致了角色和焦點的改變,這是重新定義精神分析師在治療中的角色和焦點的需要。自由聯想壹開始被認為是壹種妥協,而不是像精神分析那樣天天做。事實上,我們發現對於很多患者來說很難,尤其是理性的患者,因為經典精神分析對患者的要求不壹樣,選擇人格結構整合非常好的患者。
當自我心理學擴大了服務範圍,自由聯想的技術就不行了。在早期,只要患者配合,暫停自我態度和意識,無意識防禦模式和無意識超我態度就會壹直在患者意識中運行。只要患者配合,暫停自我態度和對抗,無意識超我態度就會在患者意識控制之外發揮作用。
安娜·弗洛伊德修改她的角色時有壹段話:“分析師的責任是把無意識帶入意識層面,平等對待三個結構中的無意識成分。”當他開啟啟蒙意識時,他的位置與本我、自我、超我等距離,這是安娜·弗洛伊德在自我心理學中提出的中立概念。所以我們說,就防禦機制而言,精神分析並不壹定要等到患者的自由聯想被阻斷後,才解釋本我的內容。經典精神分析是解釋抗拒和共情的重要治療技術,其實就是解釋為什麽潛在的本我沖動會被意識阻斷。做心理學不僅僅是這樣,還需要更主動地去識別什麽是向聯想妥協,扭曲聯想的巧妙防禦機制?需要從阻抗中提取防禦機制,讓來訪者意識到,不僅要意識到本我的沖動,還要意識到自我的無意識沖動。自我心理學的重心需要從追求本我的沖動意識轉向無意識的防禦機制。
當壹件事明顯錯過了,我們只能往後推,到後來才意識到。通過分析,我們知道妳使用的是防禦機制,這符合精神分析的考古學特征。
8.情感隔離是壹種非常常見的防禦機制。
在防禦機制中,有壹個非常著名的防禦機制,情緒隔離。
情感隔離是壹種非常常見的防禦機制。什麽是情感隔離?妳有時能意識到妳自己。很多時候,妳在和壹個人說話的時候,他在講自己的故事,應該是很動情的,但是妳沒有感覺到,就像在講別人的故事壹樣。沖突的情緒,沖突越尖銳,情緒越強烈。允許沖突的思想進入意識層面,但與他相關的感覺是孤立的。
今天有個病人說自己經歷了很多創傷和痛苦,聽起來像是在說別人。沖突的思想被允許由他自己進入意識層面,但伴隨痛苦的感覺被隔離。這些想法被相應的感覺孤立是很常見的。比如我們經常遇到這樣壹個來訪者,他對性故事很熱心,但他似乎置身事外,這是明顯的孤立。有時他會使用投射的防禦機制。這樣的人否認憤怒的感覺,他覺得自己不憤怒。但他對周圍人的脾氣總是很敏感。只要別人有點生氣,他先覺得受傷,別人有點激動,他就說妳生氣了,發脾氣了。其實投射在別人身上的是自己的憤怒和敵意。這樣的人接受不了自己的憤怒。他把自己無法接受的憤怒發泄在別人身上。他無意識的防禦影響了本能的壓力,強烈地塑造了他的話語。自由思考這樣的防禦機制對患者會有什麽影響。防禦機制理論已經成為壹個指導手冊,列出了各種無意識防禦,並關註無意識防禦機制如何操縱病人,它顯示了什麽信號。
9.古典精神分析無助於強化自我力量,但自我心理學的功勞在於強化自我力量。
安娜·弗洛伊德將正確的分析態度定義為中立,從而將分析的重心從本我重新定位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中立態度,重新定位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的公平搖擺。臨床報告充分證實了安娜理論的價值。
1940移民美國的恩斯特提出了壹份關於年輕人自我心理的分析報告。這份報告中的病人以前接受過經典精神分析治療。在經典的精神分析治療中,精神分析師主要向他解釋暴露本我,提高他對無意識兒童的固定欲望。但是,他無意識的孩子的欲望沖動雖然得到了改善和滿足,卻並沒有改善他在事業上的無力感。我們知道,事業上的軟弱和退縮是自我的作用,我沒有力量幫助自己。經典的精神分析幫助我提高了對孩子意願的表達,但並沒有幫助患者增強自我力量,在事業上還是軟弱和孤僻的。增強自我力量,使患者在社會活動和事業中積極有力,是自身心理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