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以來,鶴壁市教育局在全市各中小學開展了“生命課堂”的研究與實踐。隨著近年來研究和實踐的深入,對“生命課堂”評價的研究也得到了推進。為了有效實現“生命課堂”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構建完善合理的“生命課堂”評價體系,鶴壁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針對示範學校成立了“生命課堂”評價策略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多元化的“生命課堂”評價策略。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生命課堂”是壹個張揚生命個性、開發生命潛能的互動、平等、開放的課堂。它既關註學生的生命成長,也關註教師生命價值的體現。因此,在“生命課堂”的評價中,必須改變課堂上教師評價“單壹”的局面,走向基於師生的“多元化”評價。學生應通過自我評價、師生互評成為課堂評價的主體,課堂評價應成為學生和教師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的手段。此外,家長和學校也應通過開放課堂、公開課和研討會等方式,成為評價的積極參與者。教研部門也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通過講座、評課等形式參與課堂教學評價,為教師課堂改革實踐提供專業指導。
二是評價內容的多樣化。“生活課堂”是“知識課堂”的延伸和升華,它不僅僅著眼於學生知識的獲取和掌握,而是著眼於課程改革背景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因此,在評價內容指標的設計上,要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嘗試多樣化。教師的“教”應包括“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解讀是否到位,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三維目標’的設定是否準確恰當,教學資源是否齊全,教學過程是否完整,設計意圖和組織實施是否明確,教學活動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行為是否恰當,學生能否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是否正確,是否註重全體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學”應包括“是否預習,是否集中註意力,是否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是否與教師互動,是否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是否積極思考問題,是否實現合作學習,是否應用各種學習技能和方法,是否獲得情感體驗和提升,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三是評價標準多樣化。“生命課堂”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尊重獨特性,承認每個學生的生命成長都是獨壹無二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的獨特性,了解每個學生的優缺點,知道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善待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盡量因材施教。因此,在“生命課堂”的評價中,要改變目前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命成長充滿個性的現實,實現從“以分數為標準”向“以每個學生德智體素質和個性全面發展為標準”的轉變,用不同的標準去衡量不同的學生。比如,對學習差的學生,每當達到壹個較高的水平標準時,都要進行充分的評價,可以立即鼓勵和表揚,也可以通過筆記或作業評語的方式;學習成績壹般但有特長的學生,可以通過“最佳辯手”、“文明標兵”等評價方式予以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肯定自己,努力改正缺點,不斷進步;對於某壹階段或某壹方面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這種多重評價標準有著特殊的意義,甚至可以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
第四,評價類型的多樣化。在評價類型的設計上,“生命課堂”的評價應努力消除傳統評價中片面強調“區別性評價、結果性評價、橫向評價”的弊端,倡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多元評價類型的有效結合。診斷性評價主要是根據學生實際和學科特點,對教學設計和實施進行分析和判斷。其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和組織是否符合學生實際,設計的教學方案和實施過程是否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經驗積累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相適應。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對教師在教學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所采取的處理產生的問題的措施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旨在及時發現學生的潛力和存在的學習障礙,從而為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實施教學提供調整、改進和完善的依據。終結性評價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綜合測試,旨在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判斷課堂教學是否符合學生實際,能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過程性評價強調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原則,旨在通過對教學的各個方面、教學組織和活動的過程、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評價教師教學的實際效果,判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五,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生活課堂”是適應課程改革要求的壹種課堂模式。課程改革要求改變註重具體分數而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綜合素質評價的傳統評價方式,加強形成性評價、非測試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等評價方式的探索和應用,改進量化和評分方式,重視質性評價。要從單壹的考試評價中走出來,從更廣泛的背景中收集信息,如言語、視覺、肢體動作、人際關系、自我表達等,通過觀察、訪談、成長記錄、問卷、作文等綜合手段對學生進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學習成果、學習成績和優勢,找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學生的發展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當然,在“生活課堂”的實踐中,教師要根據評價的目的、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科學地選擇選用哪種教學評價方式。
課堂評價是實施“生命課堂”的關鍵,起著“指揮棒”和“風向標”的作用。為了關註學生的發展,增強師生的參與性和創造性,“生命課堂”應該不斷思考和突破課堂評價的瓶頸,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特別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的成績,從而真正保證“生命課堂”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本文是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生命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