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構建高校生態課堂

如何構建高校生態課堂

壹,高效生態課堂的定義

什麽是生態?生態這個詞現在通常指生物的生存條件。指生物在壹定自然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生態這個詞來自古希臘語,意思是家園或我們的環境。簡單來說,生態是指所有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它們與環境之間的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這個詞涵蓋的範圍很廣。人們經常用“生態”來定義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健康、美好、和諧等等。

什麽是生態課堂?生態課堂是指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各種生態因素有機結合、協調發展,進而產生相互激發、參與、質疑、探究的濃郁學習氛圍,師生在不知不覺中共同、持續、和諧發展的課堂。

什麽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高效課堂或高效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的效率或效果能夠達到相當高的目標的教室。具體來說,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建立壹個效率高、效果好,在教育教學中具有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高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是以高效教學為基礎的。

什麽是高效的生態課堂?高效課堂與生態課堂的有機融合,稱為高效生態課堂。

盧梭說:教育必須遵循自然——即遵循其本性,否則必然導致本性破碎的結果。自然是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和諧的,教與學是和諧的,學科是和諧的,課內課外是和諧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手段是和諧的,教育教學是和諧的,師生會在和諧中自然成長,教師的主導精神和學生的主體精神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讓我們的課堂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給孩子充滿真情實感的世界,給孩子對自然的感情。沒有盆景式的糾纏,也沒有訓練式的鞭打。老師的話充滿詩意,如春風和雨水,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老師的微笑是熱情的,像陽光和溫暖,溫暖著孩子的心。

第二,改善教育生態環境,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為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生態環境,各級部門在規範學校建設、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建設校園文化、整頓校園周邊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這些做法確實取得了壹定的效果。如果妳沒有註意到,走進各級學校,幹凈的校園,寬敞的校舍,令人耳目壹新。然而,令人尷尬的是,這些良好的外部環境並沒有真正轉化為教育質量。說到教育,我們只能炫耀自己是教育大國,但無論如何都不是教育大國。原因往往令人費解。最近在讀周的《人文講座》中關於教育的論述,令人眼前壹亮。周先生是壹位大家特別喜歡的哲學家。他之所以喜歡,是因為讀他的書總能給人靈感,有壹種在各種迷霧中豁然開朗的感覺。他認為,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最好的生態環境。所謂最好的生態環境,主要有兩層意思:壹是自由,二是良師。以植物的生長為例,自由意味著充足的陽光和水分,老師就是園丁。

看到這裏,有人會說,好老師是必須的,但能給學生嗎?且不說政府部門擔心自由會導致混亂甚至自由化傾向,家長也不會同意。他們會說,現在的孩子,妳天天逼著他們學習,他們還是做不到,妳還敢放他自由!家長之所以有這樣的態度,是因為我們的社會上流行著壹種錯誤的觀點,就是把學生時代僅僅看作是人生的壹個準備階段,它的全部價值似乎只是為未來的社會做準備。我們今天的基礎教育基本上被這種錯誤的觀點所主導,以未來的名義無情地剝奪孩子的童年和青春。盧梭說:為了壹個不確定的未來而剝奪現在是殘忍的。周認為,這種做法實際上剝奪了未來。如果壹個人在童年和青年時期不快樂,他不確定的未來就註定了。那麽什麽是教育,我們應該為教育提供什麽樣的環境?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來思考。

1.教育生態評價體系。關於教育,盧梭認為教育就是成長。教育不是把壹些能力從外面強行裝進人的容器裏。這些能力在人性中已經存在。教育只是給他們正常成長提供了壹個良好的環境。杜威進壹步闡述了盧梭的觀點,他說:這意味著成長本身就是目的,在成長之前沒有別的目的,比如適應社會,謀求事業,將來有所成就。當然,求職之類的事情不是沒有必要,但不是成長的目的。只要妳好好成長,成為壹個優秀的人,那些事情自然就能解決。所以,我們不應該用狹隘的功利尺度來衡量教育。用什麽尺度來衡量教育?要用人性的尺度來看教育是否能讓學生的天性和先天能力健康成長,包括同情心、好奇心、思考和感受能力等等。換壹種說法,也可以說,教育要為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打好基礎。怎樣才能打好基礎?很簡單,就是看受教育者現在的生活是否幸福,是否有意義。從成長的角度來說,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價值,每個階段的價值都要實現。如果說人內在稟賦的成長是教育的本質,那麽教育就應該為這種成長提供外在的自由。外在自由的第壹層含義是自由時間。在希臘語中,學校是休閑的意思。在希臘人看來,上學意味著擺脫日常事務,有充足的閑暇去體驗和冥想。人的心智能力就是在這種無所事事中成長起來的。看看我們。現在許多家長和老師為了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強迫他們做無休止的作業,導致他們失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貧乏而狹隘。難道不是逼他們誤用時間嗎?外部自由的另壹個含義是思想和言論自由。在學校,是學術自由。學校要為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學習提供寬松、寬容的環境。而我們在這方面做得有多好,大家有目共睹。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培養創新人才,建設教育強國只能是壹句空話。

2.給學生壹個生態的教育環境。教育生態環境的壹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有好的老師。老師可以說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環境。這個大家可能沒有異議。但實際工作中如何做,值得商榷。關鍵是如何評判壹個老師。高學歷不壹定是好老師。壹個好老師必須是壹個思想崇高、思維活躍的學者。老師固然要傳授知識,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素質形成的氛圍,對學生有更本質的影響。還有壹個方面就是要有好的學校。什麽是好學校?有壹群好老師的學校才是好學校。什麽是名校?就是有壹個懂教育、有慧眼的名校校長,凝聚了壹批人品好、學識高的名師,帶出了壹批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這就是名校。比如大家說的蔡元培時期的北大,梅貽琦時期的清華,這裏都不錯。所以學校要能給學生提供最好的東西,壹個是自由寬松的環境,壹個是學習成績優秀的老師。有了這兩樣,培養優秀人才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優秀的人才是成長出來的,不是培養出來的。學校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足夠的陽光,至少不要遮擋陽光。那是哲學家第歐根尼對亞歷山大大帝說的:“別擋我的陽光。”

3.給學生平等的教育資源。目前京山縣教育資源配置仍將長期不平衡。比如城鄉、南北、師資、生源、經費的差異,都在壹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的發展和生態平衡。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共同努力,大膽探索創新,找到壹條符合地方特色的道路,最大限度地管理和利用教育資源,進壹步促進縣域教育均衡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我們的教育才能被稱為生態教育,我們的教育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三,建設生態校園,爭創人民滿意教育

建設學校生態校園的關鍵在於學校管理,管理的本質在於充分發揮人的價值、潛能和個性。特別是在知識經濟呼喚創新教育的時代,學校管理應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出管理的科學性、情感性和有序性。作為校長,如何抓學校的生態校園建設,爭做人民滿意的教育?我認為,不外乎從以下幾點入手。

1,德育為先,突出壹個字“愛”。學校應該始終把道德教育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學校要圍繞“愛的陽光灑滿校園”的理念,在學校領導和教師中樹立三個“善良”意識:善待每壹位同事、每壹位學生、每壹位家長;要在教師中開展兩個工程,即“師德師風”形象工程和“關愛幫扶”工程。要制定“教師形象公約”和評價獎勵制度,向社會公開承諾教師不準做十件事,學校不準做十件事,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要在學生中實施“主體性德育”,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比如學校少先隊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式德育活動,比如景山小學的紅領巾義賣,就很好。可以讓學生在充滿“愛”的主題教育中體驗、感受、體悟、教育自己,促進學生愛的培養。學校也可以從培養學生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集體入手,可以開展“當壹天爸爸媽媽”、“走訪貧困學生家”、“調查教師生活壹天”等愛心活動,體會從不理解父母到體驗父母的艱辛;從看不起窮同學到覺得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從討厭老師到尊敬和熱愛老師;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根本轉變。“愛”教育的實踐可以讓學生走出家庭和學校,深入社區去看望老戰士和英雄,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體驗軍營生活,邀請“消防演練進校園”,讓學生親眼見證和體驗,培養他們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懷。

這種愛教只要自覺地、不斷地抓下去,壹定會形成人人愛教、努力工作、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氛圍;壹定會在學生中形成文明禮貌、良好習慣、優秀品質、樂於學習的氛圍。幹部與群眾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校與家長之間,必然呈現出民主、平等、和諧的發展氛圍。

2、以人為本,突出壹個字“愛”。學校要樹立以“三本”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即“教學以人為本,學校以教師為本,教師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師,營造寬松的管理環境,營造民主、和諧、廉潔、和諧的管理氛圍。學校應采取“制度無情,操作有情”的策略,尊重教師的情感需求,用真情實感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建立和諧的幹群關系,達到“無聲管理,自我管理”的最佳效果,形成強大的集體,達到“自勵不鞭笞”的管理境界,使學校呈現出人性化、科學化、高效化的管理格局,對學校來說是可持續的。

3.搭建平臺,突出“實”字。學校要以校本培訓為抓手,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實施“五大工程”,即“形象工程、名師工程、健腦工程、信息素養工程、反思型教師工程”。

形象工程:是學校在新時代、新背景下,為提升師德內涵,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而開展的。

碩士項目:旨在培訓教師。壹是做好新教師培訓工作,督促其盡快達到崗位要求;二是抓好骨幹教師培訓,促進優秀教育人才成長;三是要建立教學制度,為新教師配備指導教師,實施“壹對壹”師徒工程,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和老教師的作用,加快新教師成長,形成壹支優秀的教師隊伍。

富腦工程:學校應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繼續教育計劃,年終檢查落實,成績納入個人量化考核;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函授、自學考試和專業培訓,在經費和時間上給予優先和特殊照顧,建設學習型教師隊伍。

信息技術工程:學校要想方設法改善現代化的校園設備,為教師系統學習計算機和網絡知識搭建積極可行的平臺,為教師提供全方位的學習資源。

反思型教師項目:學校要采取教育敘事、專題論壇系列講座、課題研究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在反思中感受、學習、提高、成長。要求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實踐,發現問題或閃光點,定期或不定期撰寫教學隨筆,引導教師對教學情況進行觀察和反思,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並與之進行討論。每周每個年級組在認真備課的前提下,確定壹至兩名老師講授壹節研討課。課後,指導老師會陳述教學設計,聽老師點評,最後指導老師會寫壹篇教育敘事,從而實現“學習始於需求,反思始於課堂,超越始於探究”。在此基礎上,舉辦專題論壇,論壇主題來源於教師的反思性敘述。

第四,打造高效生態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著名特級教師周壹直這樣解釋生態課堂:生態課堂是綠色課堂,和諧與平衡是生態課堂的根本特征。我們知道,人類發展不僅應該是全面的和個性化的,而且應該是可持續的和終身的。因此,呼喚生態教育,打造充滿活力的生態課堂,讓生命得到充分舒展,勢在必行。那麽如何才能在課堂學習中追求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學習內容的和諧,從而構建壹個和諧、民主、平等、積極、自然的高效生態課堂呢?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高效生態課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和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課堂的領導者。片面強調某壹方面的作用是違背教學規律的。高效生態課堂最重要的要求是:以學為導,師生和諧相處。記得有壹次聽壹節課,老師讓學生讀課文,問:“學生想問什麽問題?請把妳的問題寫在黑板上。”所以,整個黑板都是學生的問題,有些問題壹文不值。老師花了整整壹節課讓學生們解決這些問題。看起來老師很民主,學生很獨立,但實際上老師的引導作用是模糊的。教學中的“老師跟著學生”“放羊”是為了形式上的“自主”。如果在學生提問後,老師按照學生的指示,讓學生先在合作中討論、澄清簡單的問題,然後抓住壹兩個“牽壹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認識到“主體”與“主導”是相輔相成的,和諧的生態課堂就能創建起來。在觀摩名師課堂後,我深深明白,忽視學生的“自主”教學是可悲的,淡化老師的“指導”教學是可怕的。只有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引導性”和諧統壹,課堂才能高效生態。

2.高效生態課堂,學生之間相互欣賞,和諧相處。我們經常聽到老師的啟發:“妳覺得他讀書怎麽樣?”結果學生批評剛讀完的同學,既不好聽也不好聽,他都擡不起頭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壹些同學坐在板凳上,無法接觸到他們的發言,在活動中也沒有人接受;尤其是自己選擇搭檔學習的時候,總是看到有人坐在座位上。這些都是中學生和學生在課堂上不和諧的表現。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學會和諧相處。以閱讀為例,學生學會評價是有好處的。妳能不能問“妳覺得他哪裏讀得最好,有什麽值得學習的地方?”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生態課堂應該是個體與整體、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和諧共處。在生態課堂上,我們應該告別歧視,倡導平等,每個人都應該向上,每個人都應該體現生命的活力。學生互相接納;每個成員都是有價值的成員,都應該享有地位、尊重、基本權利、權利和義務;不管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如何,都應該互相關心。生態課堂是壹種純凈快樂的狀態,是世界上最美的詩篇。美國學者裏德利指出:在課堂環境中,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可以自由馳騁,不同的思想和矛盾的觀點可以自由碰撞。“廢話”不會被歧視;“奇妙”是不會被嘲笑的。這樣的生態課堂,哪個學生不喜歡?

3、高效生態課堂,學生個體身心通透、自然、寧靜、和諧。每壹個學生都是壹個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有生命力的生態微環境,不僅需要“生態平衡”,更需要“生態保護”。這是對生命世界的愛和尊重。打造生態課堂,讓學生每天都能以平和的心態來上課,沒有焦慮、抑郁和孤獨,調整身心,穿透心靈,用美好的心態對待每壹天的學習。現在的學生心理都不是很健康,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那些不願意學習,不願意鬧事,甚至做出違法亂紀事情的學生,往往心理不健康,不和諧。這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註。在課堂上,要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尊重學生內心的發展需求。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給孩子創造壹個自然輕松的環境,讓孩子自由成長。在此基礎上,逐漸發現學生的天賦,然後有針對性的施肥灌溉。所謂“無為而好,心中有數。”那種忽視孩子個體需求的過度開發,將付出比破壞自然生態更大的代價。當然,高效生態課堂的內容遠不止這些,這只是我對它的粗淺認識。借用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的壹句話,壹堂好課,就像壹首交響樂,總是講究旋律、節奏、配器、聲音的和諧統壹。在課堂上,師生要和諧,人與文要和諧,情與理要和諧,導與釋要和諧,思與悟要和諧,知行要和諧...

  • 上一篇:如何把頭發紮成壹個圈?
  • 下一篇:孔子的教育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