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10種傳統美德.10中國不同稱謂.

10種傳統美德.10中國不同稱謂.

拾金不昧、勤勞勇敢、忍辱負重、孝行天下、自強不息、助人為樂

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美德,諸如: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等。助人為樂者,予人樂也予已樂,幫助困難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過後看著別人那掛滿笑容的臉,自己心裏何嘗不是欣慰得很呢?又如雷鋒的種種事跡,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悠久的道德傳統中壹朵亮麗的奇葩,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具體表現。雷鋒精神融會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華,以極大的凝聚作用匯入全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

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使人陶冶愛國情操,從小樹立愛國愛民的誌向;它讓人孝順父母,對其充滿孝心;它讓人仗義疏財,盡力幫助別人。它感化了身邊的壹切,讓處世的人明白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從而彌補了愚昧與笨拙、醜陋與缺點……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誌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裏團結等。

“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中國現為中華人民***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壹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司馬光《赤壁之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中華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壹帶,故稱“中華”,後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三國誌》:“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陸遊詩雲:“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毛澤東詞《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辛棄疾詞《南鄉子》:“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壹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如《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陸遊《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指整個黃河流域。

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四海參見“海內”條。指天下、全國。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戰》:“遂破荊州,威震四海。”《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五人墓碑記》:“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過秦論曠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後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中國”有“九州”、“諸夏”、“秦國”、“赤縣神州”、“禹城”、“唐山”、“吳國”、“震旦”、“塞裏斯”(此為古代希臘、羅馬對中國的稱謂,意為“絲國”,因為中國很早即向西方輸出絲綢)等稱謂

  • 上一篇:央視壹套難忘的完整故事介紹。
  • 下一篇:季羨林中國文化內涵賞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