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波,男,42歲,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經濟思想史、管理思想史、營銷學等,現任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理事。其主要論著為:洋務運動與中國早期現代化思想;營銷管理:理論與實務;晚清官督商辦企業改革思想及實踐;洋務運動期間社會過剩勞動力轉移思想;洋務官辦企業的改革思想暨與洋務現代化發展戰略之關系等。以儒家文化為核心而墨、法、道三家文化相濟以成的社會精神,成為他倡導的現代企業管理形式的重要理念。
在9月2日上午的市民文化大講堂中,周建波以國家、社會、家庭為解構對象,妙語連珠地闡述了這種思想。下午周建波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您好!周教授,在您關註的現代管理形式中,家庭不僅是社會的重要組成元素,而且也是壹個有著特殊管理理念的“單位”,應該說,在厚重的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生長的傳統的“家”,流淌著天然的和諧的血脈,為什麽現在的不少家庭那麽脆弱?走向離婚的很多,問題出在哪裏?
周建波:中國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以儒、墨、道、法四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為家庭種下了慈愛、尊敬、贍養等和諧的種子,家成為生活溫馨的港灣,勞累苦悶之情緒,都可在此消除掉,並因此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家庭既然是個小集體,父子、夫妻之間也有著矛盾,而矛盾的解決就以傳統的“三綱五常”規則維持著相對的平靜。另外,古代社會家庭成員對外交流機會少,也鞏固了這種安全性。
然而,家庭的發展裏程顯示,如果是在貧窮的情況下,大家相濡以沫,同甘***苦,家庭就相對平靜。但富裕了,就容易出問題。原因是經濟條件好了,個人自信心強了,膽子也大了,於是離婚也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古今相同,類似於“富貴思淫逸”。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裏,貧窮的老百姓家的子女是很少有愛情自由的,只有達官貴族家的子女才有愛情。新中國成立後,擯棄了家庭“三綱五常”的文化糟粕,使人得到解放,男女在社會上的地位也平等了。不過,改革開放前,因經濟條件不好,離婚的事很少,現在溫飽問題解決了,很多家庭富裕了,家庭成員對外交流增多。這種情況產生另壹個問題:家庭成員的崗位責任無法盡到位,於是,矛盾就出來了,夫妻分道揚鑣。有意思的是,很多家庭離異,還是女的先提出的。
我認為,自古以來,人和家庭追求富貴是正常的,要防止家庭出現離異問題,鞏固家庭成為永遠的“愛巢”,家庭成員都要盡到崗位責任,都要利用儒家的“中庸之道”來治理,如何讓彼此心情好,個人該做哪些事,不要糊塗,都要清醒。
記者:現在我國社會正經歷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大變革。在中國歷史的進程中,洋務運動是壹次重要變革,盡管失敗了,仍影響深遠,這也是您研究的重要課題。您怎樣看待百年前後的這兩次不同的變革及其影響?我們從中受到怎樣的啟發?
周建波:現在的改革和社會狀況,和春秋戰國大變革時期相似。不論從經濟到社會各個層面,從社會階層到意識形態,所有變革時代都將遭遇社會各種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洋務運動是清政府在內憂外患、內弱外強的情況下,發展新的生產力的壹次變革,但盡管中央由慈禧、奕忻等支持,地方由曾國藩、李鴻章響應,由於其響應是局部的,觸犯了許多官僚和政治集團的利益,因此無法推動,導致最終失敗。但洋務運動對於中國的歷史進程和民族企業的發展依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目前,我們進行的現代化建設和變革,是由傳統到現代的機制、體制、思想文化嬗變的調整,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全面深入的改革,如春秋戰國時期壹樣,從混亂壹步步走向秩序。從經濟學角度說,現在改革的動力,不僅來自民間,主要是來自政府,民間和政府已經形成了合力。所以,這次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不僅有全國人民的支持,更有壹個有作為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支持。如此,民族如何不振興,國家如何不富強?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看,現在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狀況,大體類似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狂飆突進”百業復興時代,社會充滿變動和活力。所不同的是,我們將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工業國家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但可以肯定,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肯定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大國強國!
記者:在歷史上,山東和周口同屬於東夷民族地域,在中華民族大家庭裏,有著更近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血脈,您怎樣看待這片土地上的古老文明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另外,在目前中部崛起的發展機遇中,周口如何激活發展潛力和資源?
周建波: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帶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作為母親河,兩岸適宜人類繁衍。伏羲部落作為眾多部落之壹,從天水順河而下,到了周口的淮陽,居住繁衍。這裏水草豐美、漁糧豐富,部落強大,經過不斷紛爭,實現了民族統壹融合,並在這裏定姓氏、制嫁娶、畫八卦、教民漁獵等,真正意義上開創了中華文明。因此說,這裏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後來,隨著人群的遷徙,這種文明得以遠播。這裏又出現了老子這個世界級的人物,更了不起。
目前,國家在推進中部崛起的發展目標中,中部和周口又面臨著諸多發展機遇。眼下,周口並不富裕,是由兩種原因造成的。壹是與國家發展戰略有關,國家發展思路是先東南、再西部、後中部,國家政策和投資的傾斜方向不壹樣,所以東南沿海就先富了,地方經濟好了,來的人就多了。二是與宣傳、規劃有關。人家山西,過去是窮而閉塞,民居文化和晉商文化是其特色資源,他們近年很註重宣傳,北京的很多地方能見到他們的宣傳廣告,他們還利用當地資源,拍攝電視劇。他們通過這兩個平臺擴大影響。另外,他們通過細致的規劃包裝,已經形成合力,給當地帶來了效益,現在他們的旅遊很紅火!相比,周口在這方面有點弱,沒有形成合力。這可能和經濟不夠發達有關。
周口是中原糧倉,還擁有商業文化(山陜商人留下的關帝廟)、民族文化(太昊伏羲、老子)和自然風光(龍湖),發展的條件和資源優勢得天獨厚。這裏在2000多年前就是經濟文化發達的地方,直到上個世紀的前葉,這裏還是中原商業重鎮,後來隨著鐵路等交通的發展,水路經濟衰落,才失去繁華重鎮的地位。現在,隨著陸路運輸成本的增加,廉價的水陸交通面臨著發展機遇。周口沙潁河復航,水運通江達海,為周口的發展拓寬了新的空間。
周口依靠資源優勢,壹是要大力發展糧食深加工產業,這是整個河南的工業發展方向。二是發展旅遊業,既要宣傳好,也要有個長遠規劃。可以以自然風光(龍湖)為面,以商業文化(葉宅、舊周口鎮和關帝廟)、民族文化(太昊陵、老子故裏、吉鴻昌故居、袁宅等)為點,整合連接起來,進行包裝和規劃。如太昊陵旅遊中,壹個明顯的不足,是對文化資源發掘不夠,那麽大的陵園及其厚重文化,讓人壹個小時遊完了。陵內每個遺址就有壹個厚重文化背景和內涵,應該文字整理深壹些,面寬壹些,給遊客講述起來,就能拉著他們的腳步。淮陽很多景點間也缺乏規劃的整體性、連貫性。以上只是我的壹家之言,可能當地正在規劃和發掘。壹句話,希望周口發展得更好、更快壹點。(記者 劉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