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員工幸福感中推廣中國人特有的幸福觀?
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幸福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幸福往往是超越物質的。儒釋道都把精神滿足作為人生幸福的終極追求,把道德操守作為衡量幸福的標準之壹。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神仙的生活往往被描述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精神富人。物質只是生活的基本需求,這其實和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金字塔圖是壹致的。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視為人生的終極需要。他只講了中國傳統幸福觀的壹部分,中國人更註重自學。心外無物?是修煉的最高境界。
儒家經典故事“孔顏之樂”實際上是中國人幸福觀的集中體現。《論語》?《永夜》裏有壹段孔子評價弟子顏回的話,孔子日:?賢哉,葉輝。壹勺吃的,壹勺喝的,在陋巷,讓人不忍其憂,回去也不改其樂。顯宰,回來!?這段話是什麽意思?顏回的品質是多麽高貴。壹碗飯,壹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裏,別人受不了這種貧窮,顏回卻沒有改變自己的學習興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麽高貴。?孔子的實際意圖並不是要人們刻意追求貧窮。但他通過贊美顏回,表達了儒家對幸福的理解和衡量標準。
孔子認為快樂和幸福與物質關系不大。?壹條貧困之路?其實就是儒家的幸福觀。孔子認為,壹個人即使生活在簡陋的環境裏,吃著簡陋的飯菜,只要他精神富足,就能享受生活,仍然勤於學習,仍然感到幸福,而這種幸福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論語》裏的孔子?舒爾進壹步闡述了這種幸福觀,孔子說:?少吃點,多喝水,彎胳膊枕著,樂在其中。不義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那是什麽意思?哪怕吃簡單的食物,喝白水,彎胳膊,都可以當枕頭,都是幸福的。通過非道德手段獲得的財富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雲。?孔子關於幸福和快樂的論述和論述被後人稱為?孔顏之樂?。
?孔顏之樂?它是儒家幸福觀的典範。在孔子的哲學中,人最大的追求和幸福是什麽?樂道?這裏嗎?陶?其實就是人生的理想。在企業中,要實現幸福管理,首先要讓員工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讓員工有理想有追求,改變心態模式,這很重要。只有員工有超脫的心態。才能有生活的幸福感。我們要讓員工知道,幸福來自於每個人的內心,來自於對理想的堅持和追求,並不取決於物質的多少。是不是可以建立壹種像孔子和顏那樣的幸福?壹條貧困之路?有了新的幸福觀,員工才能經受住物質和利益的誘惑,減少虛榮心帶來的內心折磨。無論環境多麽復雜多變,我們總能保持壹顆平靜安全的心。這樣的企業會形成大家都能感知到的快樂環境和氛圍,快樂管理才會開花結果。
幸福管理始於價值觀。
員工幸福管理要培養員工樹立樂觀豁達的寬容觀。孔子和顏回之所以能在任何環境中感受到幸福、快樂和喜悅,是因為他們不僅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而且對當前的環境和形勢有著樂觀包容的態度。他們從不批判環境,而是以強大的內心世界擁抱和接受當下。他們的心無時無刻不與外界發生的壹切融為壹體。沒有批判,沒有反抗,窮的時候享受窮,痛的時候享受痛,卑微的時候享受單純。他們在快樂的同時,也積極改變環境和周圍不利的氛圍。
如果我們企業的員工能像孔子和顏回壹樣,無論被分配到什麽樣的環境、崗位、工作,都能時刻與自身的外部環境和諧相處。活在當下,少壹些幻想和浮躁,多壹些專註和學習,自然會從內心深處流露出壹種喜悅的力量,通過自己的努力,以積極的心態去改變當下的壹切,而不是壹味的抱怨人。這就是幸福管理的目的。解放後,我們這些從國外回來的科學家,在國外過著優越的生活,但是回到新中國,壹切都是壹片廢墟,他們沒有怨言。他們脫下西裝,穿上粗糙的中山裝,立馬成為普通工人,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記者采訪他們的時候,他們沒有壹個人抱怨,反而樂觀寬容,所以擁有樂觀寬容的心態對壹個人的幸福很重要。
員工的幸福管理也要教育員工樹立幸福是靠自己努力獲得的,而不是靠別人獲得的觀念。
壹分耕耘壹分收獲,人生的成功和幸福壹直都是那些努力和拼搏的人光顧的。人生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的各種掙紮就是幸福本身,幸福有時候是壹個結果,有時候是壹個過程。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任何壹個事業或家庭幸福的人,都有壹段跌宕起伏的歷史。沒有人會從別人那裏得到快樂。
對員工幸福感的管理也要教育員工樹立知足常樂的生活理念。
壹個人要想有幸福感,必須知足。我們每個人由於家庭、文化、社會環境等因素,客觀上造成了現實中的壹些差異和不公平。但如何看待這些,也是我們每個人是否幸福的壹個關鍵原因。正確的應該是我們能改變的,應該積極去改變。對於不能改變的,要順應,但要有知足的心態。人生不是和別人比,而是和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比。現實中我們習慣了橫向比較,總是和比我們成功的人比較,所以往往容易陷入痛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過去和那些不如我們成功的人進行比較,這樣我們才會有幸福感。滿意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員工不應該被激勵。這是兩個概念。幸福管理不僅是讓員工積極努力創造幸福,更是讓他們擁有知足常樂的人生哲學。這樣員工的幸福指數就會提高。
員工快樂的管理也要教育員工樹立簡單自然就是快樂的理念。
孔子壹生想做壹些大事,但終其壹生都沒有做到,活得像條喪家之犬。但從他的談話中,除了別無選擇只能報效國家,他並沒有感到不開心。原因是他不刻意追求外在環境的條件,而是在樸素自然中尋求生活的質感。他們不厭倦虛榮,簡單的生活也能承受沈重的感情,依然在飲酒中享受清明的快樂。而我們現代人之所以離幸福越來越遠,就是因為我們有壹個錯誤的價值觀。幸福是別人的崇拜,幸福是自我的優越感?。因為這種錯誤的觀念,人在不斷的追求中無法滿足這種虛榮心,總覺得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於是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快樂也就沒了。因此,引導員工正確認識自己,放棄盲目追求外在認同的標簽,樹立在簡單自然中捕捉內心快樂的理念也很重要。
古人說?樂道?天賦?窮?,?樂道?為了開心。在壹個企業裏,要讓員工開心,也要讓員工?樂道?只有員工有正確的方式,也就是正確的價值觀和幸福感,員工才能真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