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問題的背景
剛來XX小學上了幾節課,發現班上學生普遍存在壹個問題——上課註意力不集中。除了日常教學,老師們也總是在討論壹個話題,“為什麽學生上課總是不能靜下心來認真聽講?”在學校開展的教研活動中,老師上課,學生上課。
影響學生註意力的因素有很多:(1)外部因素:(1)學習環境差造成學生註意力不集中,學習分心。②教育方式不當。(2)內在因素:①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2學習上怕困難,沒有毅力。(3)不能自律,抗幹擾能力差。④註意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差,註意範圍窄,不善於調節註意的分配和轉移。⑤過度疲勞。(3)教師因素: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註意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培養學生註意力的方法只有壹個,那就是形成、建立和保持兒童的這樣壹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興奮的狀態,讓兒童體驗到他們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如果教師不努力置身於學生之中,在現實教學中,教師主要表現為:①教學方法枯燥,缺乏新意。②教學語言單調。③課堂結構單壹。
大量的實驗和教學實踐充分證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最明顯的區別之壹就是能否集中註意力。可以說,註意力是保證學生順利學習的前提。雖然註意力是智力的組成部分,但它受後天因素的影響,可以通過系統的訓練和矯正來提高。因此,關註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註意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二,研究的主題
1.通過課堂註意力訓練的研究,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中的各種體驗,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從而發展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2.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註重學生註意力的培養,從而靈活地規範和開展教學活動。
3.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研究的內容
初期主要進行專題的理論學習和初步實踐探索,為專題研究做好準備。研究小學生註意的心理品質,系統研究註意的基本理論,並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註重對學生註意品質和水平的研究。然後研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不同學科學生的註意品質。主要內容包括:1。教師要認真備課,註意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發生變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和思考。3.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4.關註學生情緒,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5.研究影響學生課堂註意力的外部因素。
第四,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法
3.交流學習法
動詞 (verb的縮寫)研究過程
1.提出的問題
在語文組的教研活動中,對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通過討論指出我校學生“課堂註意力”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教研組組長根據教學實踐,將“如何提高學生課堂註意力的研究”確定為我校語文組的壹個小課題。
2.組織教師相互學習交流。
組織教師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課堂註意力集中方法初探》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聽講習慣的優秀論文,交流學習,吸收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3.找出我校語文課學生註意力分散的原因。
結合小課題的開展,在我校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的對象是我校3-5年級的語文教師和學生。首先給語文教師發放《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自查評價問卷》和《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的觀察記錄表》,讓語文教師在自查表和觀察表中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教師在自我評價中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會通過課堂觀察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同時,向3-5年級學生隨機發放《語文課堂學習問卷》,組織學生如實填寫。
4.了解我校語文課學生學習現狀。
(1)在學生方面
從調查結果來看,影響學生註意力、導致學生上課走神的因素來自同學和老師。在課堂上,很多同學都會受到同學的影響,比如同學說話,開小差,坐立不安等等,直接影響學生的註意力。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學生上課走神的根源與老師的教學觀念和態度密切相關。
(2)教師
在統計中發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不善於組織教學,不註重培養學生興趣;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單壹,沒有創新;課堂教學不開放;教學語言不精彩;課堂教學形式單壹;評價過程形式簡單,沒有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和作用;教學策略和方法不夠新穎;課堂提問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等。課堂教學中的這些問題也是直接影響學生註意力的主要因素。
3.實踐探索
首先,以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為切入點開展教研活動。每周二召開教學研討會,要求老師認真思考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註意力,並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參與活動,認真聽講(重點關註“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學生的課堂註意力、聽課習慣和學習效果”)並做好記錄。
其次,交流總結教研活動的過程。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提出教研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供教師討論,探討有效的解決辦法——如何克服學生註意力分散的缺點,如何吸引學生認真聽講,提高課堂註意力。
最後,教研活動結束後,教師再次走進課堂,詳細了解學生的課堂聽講和學習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
4.總結壹下。教師通過參與活動,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撰寫階段性的小課題總結(學生關註),交流信息。
5.應用和推廣
將實驗研究成果應用於課堂教學,讓課堂更有吸引力。在進壹步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發現和提高。
不及物動詞研究成果
1.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在教學中,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註意力明顯可以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課堂上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富有成效的東西,學生無形中有了競爭意識。上課效率提高了,孩子的作業質量比以前有了質的提高。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教師的教學能力明顯提高。
教師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通過小課題的研究,我校語文教師更加關註班級的主體——學生,關註學生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促進我校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研究小課題的老師積極參與研究工作。在教學實踐中,他們通過互聽、評課、集體備課等多種形式,找到課堂癥結,* * *討論改進方法,總結經驗,形成獨特的教學對策和方法,並與其他教師分享自己的經驗。每位教師在聽課或聽課後,積極撰寫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註意力培養的案例反思,在教研活動中交流反饋,經教研組長整理後形成階段性總結。學期末,每位老師在理論學習、課堂實踐和討論研究的基礎上,寫壹篇小論文總結提高學生聽力效率的策略研究。
七。專題研究的困難與困惑
小課題在研究中取得了壹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以下問題需要註意,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1.雖然課題組的壹些參與教師在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但還是放不下,怕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習成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2.如何讓課堂教學的場景設計活起來,如何讓課堂實踐設計高效起來,都有待提高。
3.對小學生課堂評價的研究還不夠。
八、未來的研究思路
1.繼續抓好理論學習,不斷轉變教學觀念。
2.對專項研究狀況進行認真及時的調查和診斷。
3.加強集體備課,在實施過程中互相探討教學經驗,解惑交流經驗。
4.加強聽課,評課,研究教學模式。每學期,課題組的老師們會互相聽課不少於10節課,互相評價。每學期從教師和學生的環節、過程、地位和作用、學生的學習方式、參與狀況、課堂效果等方面對每位教師的專題研究課進行評估。
5.成果要具體展示:調研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