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小學英語課程應以激發興趣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註重素質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化,單調、機械、重復的作業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必須進行深刻而重大的改革。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傳統的小學英語作業存在以下弊端:在教學目標上,註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而忽視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式上,作業由老師或課本提供,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形式比較單壹,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在內容上,主要是抄寫生詞、課文等。機械地,或者進行題海戰術,做英語活動書,英語同步訓練,英語配套練習等。,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方法上,有排除學科的作業,人為造成學科之間的差距,不同的學生面對同樣的作業設計;論答案,作業答案絕對化,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評價上,作業評價片面單調,評語僵化教條。
學生作業的現狀是:
1,學生每天花太多時間做英語作業,負擔太重。
2.學生對重復性的寫作不感興趣,這種寫作敷衍了事,潦草而不規範。
3.作業沒有等級之分,不同能力的學生得不到相應的能力培養和提高。
4.學生想嘗試做壹些新穎的、探索性的、開放性的、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我們課題組對中高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做作業不是壹件愉快的事情,作業形式單壹,沒有選擇自由,成為壓制學生成長的工具。他們渴望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作業內容的開放性,渴望在作業中放飛理想。此外,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意識,教師對作業缺乏必要的指導,使得作業的有效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流於形式。
針對小學英語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作業完成的現狀,我們決定開展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這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教師對新課改下的英語作業設計有壹個全新的認識。同時,對於學生來說,好的作業設計是課堂教學收獲的有益補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有助於更好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效的作業設計可以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觀察力、思維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地學習,通過有效、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實現學科的相互融合。
二、與本課題相關的主要支撐理論。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小學英語課程應以激發興趣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註重素質教育。”
優化作業設計,實現作業設計的有效性,不僅可以鞏固知識,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要有適當的分量,不要讓學生生搬硬套,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規定了課程改革的目標: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溝通和合作的能力。這些都為廣大英語教師設計作業指明了方向。
第三,本課題在國內外同壹研究領域的現狀。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非常重視作業設計的研究。傳統的作業設計在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有壹定的優勢。但對學生以後的成長極為不利,如果不改,必然會導致機械復讀的誤區。學生整天被困在“題海”中,苦不堪言,身心發展都會受到抑制。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十條規定》,小學低年級學生完成作業不超過45分鐘,小學高年級學生完成作業不超過60分鐘。很多作業題目太簡單或者太難,答案單壹不靈活。這樣的作業讓學生望而生畏,有的則讓人如嚼蠟。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正常休息,不得不幫孩子完成作業,這會助長學生作弊。另壹方面,大量的作業讓老師沒有時間認真批改,也失去了檢查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意義。
因此,本課題在充分考察當前作業設計的基礎上,吸收國內外優化作業設計的理論精華,提出相應對策,形成合理的作業機制,分層次、科學有效地設計真正適合學生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獲,鞏固和拓展知識,培養和提高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悅,減輕學習負擔。
第四,研究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壹)現實意義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改從更加註重學習的結果轉變為更加註重學習的過程,使學生樂於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勤於動手動腦,積極探索,善於收集和處理信息。新標準出臺後,教材內容、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都有了比較新穎的描述和規定。而占據學生學習活動近三分之壹的作業活動卻沒有任何解釋。要實現英語課程標準設定的諸多目標,不僅有賴於課堂教學的改革,也有賴於作業的改革,因為作業是為學生設計的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練習,對教師來說就像壹把尺子。它既能反映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又能衡量使用某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對於學生來說,及時適當的作業可以鞏固所學知識。
(2)理論價值
本課題立足於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旨在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倡導新的教學理念,全面研究如何提高課堂作業的有效設計。本課題的研究具有以下意義:
1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
小學生的作業是課堂的延伸、鞏固和創新,但長期以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總喜歡采用“壹刀切”的形式,即讓學生機械地抄寫作業,把抄寫單詞、短語和課文放在首位,使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地位。這不僅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厭倦,無法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也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新的小學英語教材不僅重視聽說能力的訓練,而且加強了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有些老師按照傳統的方法布置作業,以為“量變就壹定會實現質變”,布置了大量機械抄襲的作業。學生帶著應付的心情做作業,讓學困生很累。結果就是寫的越來越潦草,越來越馬虎,不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好、中、差情況,給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讓每個學生做出選擇。通過不同程度、不同量的作業,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收獲,不僅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自信和興趣,還能全面提高英語能力。
2.有利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準確全面地了解學生。
對於老師來說,大量單壹枯燥的作業也是壹種折磨。老師每天硬性批改班裏三四十個學生的作業,日復壹日,總會感到厭煩,不利於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同樣,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完全理解。單壹形式的作業,比如聽寫和寫作,並不能保證作業有多有針對性,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差異很大。因此,如何切實可行地布置英語作業,避免盲目布置作業,已經不自覺地擺在了現實面前。采取多層次、多選擇的方式,布置有針對性、趣味性的作業,不僅能使教師拓展想象力,構思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從而提高教學的積極性,也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收獲頗豐。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整教與學的過程和方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動詞 (verb的縮寫)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1)功能目標
希望通過我們對作業設計的研究,讓學生們想出自己最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作業的質量,變“我要做”為“我要做”,讓學生成為作業和學習的主人,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的學習成績,逐步改善他們的英語學習方法,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2)具體目標
1,通過對傳統作業的調查,找到問題的切入點,進壹步轉變教師的觀念,在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提高教師對有效作業設計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教研能力和實踐能力。
2、作業布置要恰當、有效,真正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實現素質教育。
3.研究目標是使作業設計體現多樣性、層次性、有效性和自主性,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在學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研究內容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英語作業設計具有層次性、自主性和有效性。具體來說:
1,分層次:老師給全班學生布置作業,不是“壹刀切”。他們采用多層次,將作業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A級的作業側重於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c檔操作重在綜合能力的應用;B文件操作介於兩者之間。分層次設計作業,要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我能行,我壹定會做到”,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步擺脫作業的被動局面,樹立對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2.自主性:在布置作業時,教師不做硬性規定,哪些學生該做什麽樣的作業,由學生自主選擇,否則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而是讓他們自主選擇,體驗自己選擇的快樂,從而不僅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多樣性:借助作業設計的多樣化,鼓勵學生質疑和提出疑難問題,發表意見,進行合作和討論式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4.有效性:作業是對所學知識的有益補充。如果學生熟練掌握了關鍵詞和課文內容,我們可以通過發放免費章節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既能滿足優秀學生的成就感,同時也能激勵其他學生不斷努力,最終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作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