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不同國家的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同壹家企業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理論上比較認可的管理模式是日本管理模式和美國管理模式。
不同的管理模式決定了其管理特征的差異。比如美國的管理模式,特點是鼓勵個人英雄主義,以能力為主要考核特征。其在管理上的主要表現是規範管理、制度管理和規章管理,以及以法制為主體的科學管理。
日本管理模式的特點是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年度功績序列制、議事決策制,以及強調人際關系、集體利益至上、家族主義等情緒化管理特征。
管理模式大致可分為:傳統/層級模式、人際模式、系統模式和現代人本管理模式。
1)傳統/層級模式側重於組織內部管理制度和技術的改進和完善,強調組織內部正式或非正式群體的構建,旨在提高組織的效率,對員工實施平等管理。
2)在系統模式下,管理的重心轉移到關註組織的整體性和目標性,強調人與人、人與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整體協調,對員工實施協同互動管理。
3)人本管理模式強調以人為中心,強調個人在組織中的作用。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圍繞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來管理和開發人力資源,目的是使組織更具活力,對員工實行民主開放的管理。
管理模式需要考慮的因素(壹)企業管理的內容和範疇管理涉及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三個層面。
具體來說,生產力包括自然與人的關系、技術與技術的關系;生產關系也叫經濟關系,包括產權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勞動合作關系、產品的最終分配關系;上層建築包括企業的價值取向;企業文化層面和企業制度層面的具體內容。
從以上可以看出,企業管理包含著豐富而廣泛的內容。
(2)文化基礎管理是壹門科學,壹門藝術,也是壹種文化現象。
壹個國家的管理與其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管理的文化基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任何管理都根植於壹種文化,社會文化背景是管理賴以存在的土壤和環境。有什麽樣的社會文化環境,就要求有什麽樣的管理行為和方法與之相適應,因為社會文化環境是客觀的,相對穩定的,是獨立於進入意誌的客觀存在。
管理根植於文化。如果能適應它,符合它的特點和要求,管理效果就會好,管理效率就會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就會提高。如果管理不適應文化,管理將是有效的,甚至導致管理失敗。
另壹方面可以開發利用文化,借用文化背景、文化特征、文化內容作為具體的管理方法,利用文化本身的系列內涵建立相應的管理方法。
現代管理研究的興趣越來越集中在管理文化的研究上,認為借用文化作為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壹。
(三)先進性和前瞻性:壹方面,應建立基於當前生產力條件的管理模式;另壹方面,要充分利用管理科學理論已有的發展成果,特別是壹些先進的理論和理念,如創新管理理念、知識是最重要的資源理念、企業再造理論、學習型企業組織理論、快速反應理念、組織結構倒置理論、跨文化管理理念、管理終極目標理念、戰略柔性管理理念等壹系列理論和理念。
通過它們的應用,先進的、前瞻性的管理運作模式將得到極大的改善,並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管理模式新概念(1)知識成為最重要的資源。世界經濟已經從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發展到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社會的發展,知識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在創造社會財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創造物質的重要工具。
(二)企業再造是壹場管理革命。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興起了壹場企業再造革命,被譽為從“毛蟲”到“蝴蝶”的革命,也被視為繼全面質量管理之後的第二次管理革命。企業再造在兩個方面不同於傳統的管理模式:壹是將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轉變為信息流程的增值管理模式;第二,企業再造不是基於傳統管理模式的漸進式改造,而是強調從根源入手。
(3)學習型組織是未來企業的模式。學習型企業組織最早是由彼得·聖吉在《第五紀》中提出的。他認為,要實現學習型組織,需要在這幾個方面有紮實的基礎:系統思考、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誌向和團隊學習。
(4)組織結構的倒置——未來組織內權力的大規模轉移。傳統的組織結構是金字塔形的,企業總裁在最上面,然後是中層,最後是基層。
命令鍵是自上而下的,決策來自上層,下面是執行層。
但是,和市場接觸最多的還是基層群眾。
在變革的時代,客戶的個性化日益突出,這就要求金字塔結構倒過來,應該是:客戶-壹線員工-經理。
現在決策是壹線人員做,上層領導變成了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