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
通過新媒體,大學生可以獲取國內外新聞信息,了解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關註新形勢下的方針政策,縮短了個人與世界的距離。新媒體有多個角度進行信息傳遞和評論。從積極方面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民主自由意識,在思想上與先進文化保持同步;但大學生仍然存在明顯的心理不穩定和不成熟,缺乏獨立思考。年輕人士氣高昂,容易被各種意識形態同化,隨波逐流。沒有及時的引導,大學生會陷入迷茫和誤區。網絡媒體信息傳播的開放性和隱蔽性沖擊了他們的意識形態陣地,削弱了他們的傳統文化意識和文明道德意識。
2.對網絡媒介素養的認知
所謂網絡媒介素養,是指網民在了解互聯網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和正確使用互聯網,使網絡媒介為個人的全面發展服務。這種能力包括對互聯網的認知能力、收集和整理互聯網信息的能力、對互聯網接觸行為的自控能力以及應具備的網絡道德基礎和網絡安全意識。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是指大學生在具備網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自身發展合理、健康、有效、創新地利用互聯網信息的能力。壹般來說,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主要包括六個層面,即網絡媒介認知素養、網絡媒介辨別素養、網絡媒介法律道德素養、網絡安全意識素養、網絡行為自我約束素養和網絡創新發展素養。
3.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現狀及構成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不是通過科學的媒介理論和系統的訓練獲得的,而是依靠經驗主義,即在日常的媒介接觸經驗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直覺形成所謂的媒介素養。這種媒介素養是自發的,低層次的。這種不科學的媒介素養無法幫助大學生對媒介傳播信息的內容和形式做出理性、科學的評價,使得花費大量精力獲得的信息無法有效地為自己服務。
3.1網絡媒介理論素養低。
大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媒介素養訓練,參與媒介實踐較少,不知道如何生成信息,如何選擇信息,如何有效傳播信息,信息的傳播意圖是什麽。大學生使用網絡媒體非常頻繁,但由於缺乏對媒體傳播信息特點和傳播方法論的了解,缺乏基本的媒介理論知識,對網絡負面信息的免疫力較弱,信息接受效果較差。
3.2媒體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媒介道德水平主要是指大學生在使用網絡媒體時,能否自覺遵守國家關於知識產權、新聞出版、網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規,能否自覺遵守媒介道德。新媒體因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和特點,不自覺地具有了細節監督的功能。每個人的壹言壹行都被無限放大,受到社會全方位的關註和苛刻的審視。網絡媒體的隱蔽性和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使得壹些網民放縱自己的上網行為,隨意傳播虛假信息,侵犯他人隱私,甚至引發網絡犯罪。大學生中有很多行為,如網絡語言暴力、上傳他人隱私信息、安裝越獄軟件登錄非法網站等,都是違背媒體倫理的。
3.3面對新媒體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弱。
目前,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使用感到困惑。大部分大學生上網主要是為了網遊,看電影,漫無目的的聊天,自娛自樂。很少有學生真正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和交流有效信息。部分大學生對網絡的自控能力較弱,沈迷網絡遊戲,耽誤了正常專業的學習;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對待網絡虛擬世界中的愛情;壹些學生對網上傳播的非法網站和不良信息沒有抵制和辨別能力。
3.4運用新媒體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強。
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娛樂信息和時政新聞,而專業技能和就業方面的信息相對機械和低級。大部分大學生只是為了應付期末論文而去搜索專業技能信息,只是機械地拼湊。因此,大學生並沒有借助互聯網有效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新聞信息的獲取只是表面的,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斷,運用新媒體的能力有待加強。
4.提高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途徑
隨著媒體的發展,人們獲得和交流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自由和多樣化。同時,受眾也受到傳播活動中噪音的嚴重困擾。因此,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面對網絡媒體的傳播特點,引導大學生提高通過網絡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信息的能力,使網絡信息為自己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服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1對學生進行系統、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
所謂媒介素養教育,就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並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媒介資源,並通過這種教育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從而充分利用媒介資源提升自我、參與社會發展的教育。”20世紀30年代初,英國學者首次倡導媒介素養教育,旨在“反對當時媒體中流行的文化價值觀,訓練年輕人抵制大眾媒體提供的低水平滿足感。”國外媒介素養教育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在中國才剛剛興起。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首次開設了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這在中國大陸高校中尚屬首例。學校還出版了專著《新聞媒體的媒介素養》。除了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還有很多其他專業的。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建設性地利用大眾傳播資源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大學生成為真正的“批判性媒介使用者”。從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現狀來看,大學生有必要接受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高校迫切需要開展科學系統的媒介素養課程。陳曾在《論大眾媒介素養》中指出,壹個人的媒介素養反映了“個人與社會傳播機制之間的壹種互動關系”。“媒介素養教育作為壹種在現代媒介社會中應該普及的公民素質教育,是在大學中啟動和推廣的壹種切實有效的策略。在高校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符合現代大學的功能和國家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作為高校媒介素養教育的主體,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現狀不容樂觀,對他們實施媒介素養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意義重大. "通過開設正規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大學生可以系統地掌握科學的媒介理論,為媒介素養從自我到自覺的轉變提供理論指導。“另外,通過媒介素養教育課程,提高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識別、傳播、判斷和運用能力,讓大學生發揮新媒體的作用,而不是成為‘大眾媒體或信息的奴隸’。
4.2充分利用並不斷搭建在線媒介素養教育平臺。
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途徑是多樣的。媒介素養教育不應局限於新聞傳播相關專業,而應面向全體大學生進行深入宣傳,新聞傳播專業的師生應發揮關鍵作用。“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讓媒介素養教育超越專業教育的局限,成為面向全體大學生的通識教育,應該是傳播學教育的發展方向,也是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要方面。此外,依靠傳統的第壹堂課遠遠不能滿足媒介素養教育的要求。通過校園媒體、報紙、廣播、網站、手機等媒體,有效地充分利用大學生經常使用的新媒體,開展網絡媒體知識宣傳、競賽等活動,設立熱點問題論壇區,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思維方式和理性的評價體系,增強他們對網絡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
4.3提高大學生的媒體互動和媒體制作能力。
與傳統媒體在傳播信息時必須經過嚴格檢查不同,網絡媒體具有很大的自由和開放性。面對網絡媒體,大學生確實能掌握話語權,他們也很享受這種主導感。他們更有可能參與媒體互動和媒體制作。比如QQ空間,微信,微博等。在交流平臺上,網民可以暢所欲言,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論壇自由互動,組織發起討論,甚至擔任版主管理他人發言。大學生在網絡實踐過程中,積極進行媒介互動,參與媒介生產,會對媒介理論有更深刻的理解。對實際收益的認知會引導他們的網絡行為更加理性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