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學生關註生活”
多年前的壹次作文課上,我讓學生寫壹篇《無意義的壹天》。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命題,是因為從學生學會寫字開始,老師就壹直和他談人生的意義,壹直要求他寫“有意義的東西”;而他平凡的生活讓他自卑,所以他不得不說謊;他認為社會上的壹切都很重要,其實他不是,他的生命沒有什麽價值。既然他已經說過“我的人生毫無意義”,那就寫寫這“毫無意義的壹天”怎麽樣?
結果有意思?有的同學用文字描述“無意義”的日常瑣事,發現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日”“年”;不會寫的同學說連《無意義的壹天》都寫不好,真的是我寫作能力太差了。有同學後來看到陳村的《有壹天》,感慨地說,以前“意義”太重要了,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單純靠“意義”就能理解的。
作文要關註社會,關註自然,關註自我。其中,“關註自己”尤為重要。學生最重要的寫作資源是什麽?毫無疑問,那是他的個人生活,是他熟悉的東西。寫作初期,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關註自己的生活,挖掘自己的花園。
作文是壹種精神活動。學生不是機器,不需要按照標準復制產品;學生不是政客,總要絮絮叨叨地講濟世濟民的大道理。沒有必要讓學生在未來五千年裏反復尋求民族自豪感,把2008年奧運會作為人生的頭等大事,熱衷於治療世界和幫助人民的理論。
其實真正會寫字的同學,可以從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中學習,從裏弄俚語中觀察世態人情。作者是壹個享受各種生活的聰明人。如果他不懂生活的美好,他就會盲目的去論證自己的人生目標,遠離自己的世界,必然會什麽都不寫,看起來很惡心。
在初壹年級的寫作課上,要啟發學生關註自己的生活。
“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況”
面對壹道作文題,學生可能會想到什麽?他思考的範圍有多大?他會怎麽選擇?他會揚長避短嗎?他有沒有進壹步調動寫作資源的意識?如果選擇某個主題,會出現什麽障礙?他在寫作中可能會“卡”在哪裏??
作為壹個關註學生寫作過程的老師,我能想到這些。
學生不願意寫,不壹定是因為沒東西寫,也不壹定不會寫。他可能在等待,他可能“不在狀態”,或者他就是不喜歡這個話題。但是老師不要低估學生的判斷能力,把學生想得太天真,同時也不要自以為是,高估自己。
有壹年有壹個作文比賽,題目是“猜猜我有多愛妳”,有評委擔心學生不會寫早戀。這是典型的教學自擾。結果選擇寫這個題目的37個學生,沒有壹個寫男女關系的,思想新穎,境界高。
學生不壹定那麽庸俗,他們有自己的追求?他們最怕的就是遇到壹個自找麻煩的老師。如果不幸被碰到,他可能會壓抑自己,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機會站出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習慣,情感體驗往往是獨特的。因此,應該結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特征來考察他們在寫作中的各種表現。作文是學生的“精神產品”,不可能有“標準答案”。教師必須保護和尊重學生的思維個性,不能用統壹的模式來評判學生。
“適當開展‘作文對話’”
目前課堂作文教學的基本模式是:老師布置作文,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最後老師批改評論。老師點評作文的時候,學生對當時是怎麽構思的,為什麽要選這樣的素材,為什麽要用這樣的表達方式,甚至為什麽要寫這樣壹句話,幾乎沒有什麽印象。
所謂的講評,無非是讓幾個學生讀自己的作文,老師做適當的講評,說明這篇作文的要點,強化壹些要求。下壹篇作文可能要壹個星期才能寫完,學生已經忘記老師的評語了。從動筆到講評,作文周期過長,導致作文教學效率低下。
很多老師都嘗試過在寫作前給學生壹個啟發性的發言,但如果預期不明,方法不當,就可能導致另壹種結果:他的發言可能會幹擾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想法容易“入套”。我們經常看到幾十個學生的作文思路都壹樣,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啟發式的“談作文”是必要的,尤其是經過壹個階段的寫作,學生需要整合寫作資源,提高表達思想的技巧。適當開展“作文對話”,通過對話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寫作狀態、寫作優缺點。
在我的教學中,每學期有四五次作文對話,整節課都在和學生“聊天”,並不壹定是為了配合某壹次具體的寫作。這樣做的目的是打開他的思路,啟發他積極思考,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
實踐證明,“作文對話”效果明顯。有的同學只是在聽紙上談兵,後來我發現他們開始主動記筆記了。他寫了什麽??分析問題的獨特視角,他的“思維盲點”,精彩的表達,歷史事件的啟示,壹個有趣的故事,人物的睿智之言等等,以及由此引申和聯想?
“註釋應該少而簡潔”
很多年前,我看到壹個老師在批改壹個學生的作文,上面寫滿了紅字,改得面目全非。評論寫了三四百字。老師還在抱怨學生寫得不好,所有老師都不會。
原因是教師未能正確理解學生學習和寫作的規律。太多的改變意味著太多的替代;換人太多,學生什麽都學不到。至少,老師沒有教學生如何修改文章。老師變化太大,學生反而對寫作失去信心。當他看到退回來的作文全是紅色的字母和符號時,他會認為自己的思考和寫作沒有什麽價值。
事實上,學生沒有必要仔細修改每壹篇作文。如何改,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作文狀況,考慮有沒有針對性,要期待效果。
當然要做幾個精批,精改。有些老師采用“面對面批評”的方法,效果很好。面對面的批評是壹種有效的“教學”。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和互動交流;在這種互動中,學生可以看到老師作為“閱讀者”的閱讀過程,直接感受到老師的修改演示。幾次,學生就能正確認識自己作文的優缺點。
作文評價應該起到什麽作用?評語不是壹個學生作業的總結,也不是壹篇鑒賞文章。老師面對的只是壹個學生的作業。如果評論太嚴肅,標桿太高,遙不可及,學生會掉以輕心。
同樣,有些學生的“優秀作品”被捧得太高,會誤導學生對作文的正確理解。縱觀部分省區的“高考優秀作品點評”,很多點評者似乎很欣賞“八大高手”,在考場上吹爆壹篇學生的作文。
其實不是作文評,而是老師自娛自樂,或者炫耀。作文評價要簡單,最好能讓學生“壹目了然”,了解老師的意見或建議。評論不要太長太雜,盡量簡潔明了。
1999,我們有些老師在批改作文時嘗試使用“壹句話評語”,即無論學生怎麽寫,老師在評語中只能寫壹句話。這可能有點矯枉過正,但確實讓壹些老師開始反思作文評價的質量和有效性。
“讓學生在自由中體驗寫作的成功”
作文有“規矩”嗎?其實不是,前人傳世的優秀作品有多少是“課堂作文”呢?有多少文章是“講規矩”寫的?
老師過多地指導學生按“規矩”來寫,學生可能會寫得更熟悉、更流暢,但這樣做不僅培養不了學生的創作意識,學生也感受不到寫作的樂趣,千篇壹律的作文也是枯燥無味的。
學生有興趣選擇不同的風格嘗試寫作,不需要等待教學計劃的安排。只要他願意,他可以選擇任何風格來寫作。老師應該有信心和耐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允許他們失敗。
曾經有個學生想寫中篇小說,壹學期連載七八次。後來發現演不完,就在本子上寫下了無限期待。?妳認為他失敗了?不是,在這七八次中,他有了寫小說的經歷,敘事和描寫能力明顯提高,有了文學語言的表達感。這時,如果讓他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他會使勁喊嗎?
作文教學有“規矩”嗎?妳可以說是或不是。
寫作是創作,寫作教學也是創作。浙江某名校老師允許學生自由寫作,規定每學期交八篇作文,可以壹次性交,也可以分批交。時間不限,開頭或結尾都可以交。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下,她的學生的寫作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眾所周知,作文壹般是不給滿分的,滿分似乎只針對完美的傳世作品。換句話說,學生的作文永遠不可能像其他科目壹樣得滿分:壹個標點符號錯誤,壹個略顯笨拙的句子,壹個可能需要修改的單詞,甚至是糟糕的寫作,都可能成為得不到滿分的理由。
然而,這種約定真的合理嗎?
江蘇壹位老師時不時給壹些學生的作文打滿分。她認為這只是學生的作業,不是經典作文,也不是競賽作文。滿分是對學生的肯定,可以讓他們體驗成功,讓他們在寫作中快樂,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
為什麽要把85分當成壹個極高的分數,總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文章有瑕疵?教師也應該反思課改背景下作文教學的傳統做法和習慣。
承認寫作教學的困境,是為了尋找對策,探索教學改革的新途徑。我們沒必要誇大作文教學的難度,因為要看到老師的教學勇氣和智慧。我們不斷看到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的探索。如果能減少應試教育的壓力,社會對語文教育的關註會趨於理性,教師的改革思路會更加開放,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