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家庭教育的缺失。
主要表現是父母過分溺愛孩子,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學習基本的生存能力,導致這些學生自私、無情、霸道,無法善待他人,缺乏與人溝通合作的意願,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與人交往時不願意付出,使得別人不願意與他交往,更不願意與他合作。單親家庭或者父母不和的家庭的孩子缺乏愛,在與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上有更多的問題。
第二,學校教育的缺失。
近年來,雖然國家提倡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但由於高考指揮棒的引導,我們重視學生的“成功”,忽視了“成人”。學校評價學生的標準是分數,所以壹些學困生受到老師的冷落,受到同學的歧視,導致他們自卑心理的增強,心理恐懼,害怕與人交流合作或交流合作質量低下。
第三,缺乏社交。
在考試成績是硬道理的環境下,學校和上級部門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壹個老師,導致老師為了追求分數而增加學生的作業,剝奪了學生中午休息和下午玩耍的時間,減少了學生與同伴交流、合作和玩耍的時間。電視網絡的普及也讓孩子沈迷於電視和網絡,與人打交道的機會減少。
第四,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
近代社會以來,由於西方思想和價值觀的入侵,中國失去了傳承了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失去了如何培養人才,如何與人溝通合作的原則和方法。比如人如果能按照老祖宗教我們做人的方式做事,處理好同伴關系和生活事務,我相信不會有大的錯誤。遺憾的是,我國沒有開設這門課程。
總之,為了培養新世紀合格的人才,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教學策略。現實和未來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校教育能夠幫助兒童和青少年認識自我,開發潛能,進行合理歸因,使他們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積極適應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為了提高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我們課題組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壹,學校給孩子創造壹個美好的交往環境。
為了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我校努力構建壹個和諧、獨立、安全、優美的環境,讓孩子們快樂地生活。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限定的40分鐘時間內實現高效課堂,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為合作學習創造條件,我校在學期中采用分組圍桌學習的形式,每組4-6人。學生上課、作業、背誦、課外學習都在這個小組,組長負責,互相配合,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對於團結、整體進步的小組加分,互相推諉的小組加分,壹旦激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為了不落後於其他小組,每個小組互相競爭,很快就成為壹個有競爭力的合作學習小組,這樣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大大提高了,學困生得到了優秀學生的幫助和監督,從而改變了許多不良習慣,取得了很快的進步,也增加了學生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機會。我們還鼓勵孩子們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與不同年齡的孩子接觸,鍛煉他們的溝通能力。三年來,學校壹直在開展課外興趣活動小組,組織孩子們學習各種技能,讓他們與不同年級的學生接觸,提高他們的溝通和合作能力。
第二,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期望是促進師生良性互動的有效手段。
在我們學校的大部分班級裏,學困生和家庭情況特殊的學生(父母離異,留守兒童等。)溝通協作能力最差。為此,學校專門召開教師會議,要求教師加強對學困生和特殊學生的教育和關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對他們的學習指導,與優秀學生建立結對關系,幫助學困生,自覺培養他們正確的人際交往態度和能力。余國良指出,教師的期望對兒童有廣泛的影響,對學習障礙兒童采取積極的態度比消極的態度更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在工作中,我們的老師註重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欣賞他們,讓他覺得我能行,給學困生好的期望,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感受老師的關懷。我們學校四年級學生白佳慧,天生膽小,怕見陌生人。因為父母長期在外打工,靠爺爺奶奶照顧,在學習上幫不了他,成績低,自卑感強,不敢和同學說話,經常被同學欺負。本學期學校開展上述工作後,我找他談了幾次,鼓勵他積極發言,參加班級活動,讓優秀學生吳幫幫他。取得進步後,我多次在同學面前表揚他,處罰了幾個欺負他的問題孩子。孩子變化很大,可以和同學正常交流了。這些措施的實施,極大地鼓舞了學困生和有問題的學生。他們願意把真相告訴老師,讓老師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消除他們懶於說話、不敢說話的思想、情感和心理障礙,鍛煉他們說話的勇氣,增強他們的表演意識、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敢於展示自己的能力、知識和觀點,在溝通中樹立自信,大大提高他們的溝通合作能力。第三,教會學生人際交往和合作的技巧。
人際交往與合作也是壹門藝術,為了提高孩子的交往與合作能力,我校專門培養學生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與合作技能,讓他們掌握正確的交往技巧,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掌握禮貌語言,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必然的交往中,並能運用禮貌語言與他人友好相處,在交往中相互促進。老師教學生在班會上要註意幾個溝通點:壹要大方,二要尊重對方。練習學生的交際言行,規範交際語言,註意人際交往所必須的禮儀,熟記並使用禮貌用語21(請、謝謝、對不起、妳好、再見、打擾壹下、謝謝、歡迎)。並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溝通經驗,取長補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讓學生明白溝通技巧包括:1。學會調整自己的角色,在不同的崗位上交流。2.學會主動與人交談,產生與* * * *相同的語言,增進相互理解。3.學會與人交往,求同存異,尊重別人的愛好。現在進入我們學校,隨時都能聽到學生的問候。大部分同學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妳好”,見到同學也能主動問“妳好”。教師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組織交流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願意交流,願意與同學壹起完成教學任務。我校五年級學生上完了科學課《船舶發展史》,在科學老師的倡導下,自發組織起來造船。成績還挺不錯的,尤其是梁順喜、吳奇瑞等四位同學做的電動螺旋槳船,接上電池就會轉,特別好,表現出同學們良好的合作意願和能力。老師的努力讓孩子從小就具備了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素質,為他們將來參與更高層次的溝通與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家長配合學校,提高孩子的溝通合作能力。
家庭對孩子的社交成長非常重要。兒童首先獲得家庭生活中人際交往與合作的第壹影響力。父母的教養方式和不同的親子關系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在群眾中的人緣。為此我校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告訴家長培養孩子溝通合作能力的方式方法,並要求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而要教會學生基本的生活技能,讓他們樂於助人,學會傾聽別人的談話,學會寬容。家長與學校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鍛煉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說話的勇氣,教孩子在家裏向客人或鄰居問好,學會在同齡人中推銷自己,知道說話是壹種重要的推銷手段,這樣孩子才能贏得同齡人的好感。
第五,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我的學校得到了愛心人士的贊助,捐贈了200本《弟子規》。學校決定在我校2-6年級的學生中講授《弟子規》,將其作為壹門主要的思想課,教導學生“弟子進要孝順,出要謹小慎微,誠要信,愛眾,善要有余力”,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小學生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提高綜合素質。
六、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合作與交流。
豐富的學校生活是學生最向往的,活動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拓展關系,培養溝通能力。為此,我校提倡各班利用體育課組織壹些有意義的活動,如組織班級學生跳繩、跑步、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比賽中有正常的合作與競爭觀念,在每學期期中考試後舉辦趣味運動會,增強集體榮譽感。根據學習內容或國家大事,組織學生進行詩歌朗誦、文學演唱、自編練習和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組織學生去看望生病的同學,讓學生感受到群體的溫暖,真心祝福他人。學生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大了交際範圍,獲得了自我表達的機會,增進了學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學會了調節和解決沖突,從而逐步發展了交際能力。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我校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學生單純可愛,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也有教不好的學生(不包括智障學生)。《禮記》上說,“立國立民,教為先”。教育是強國富民之本。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學會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學會溝通。在學校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下,學生的心靈壹定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塑造高尚的人格,擁有真誠善良的心靈,為他們未來的成年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