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正確看待順境逆境的調查報道

如何正確看待順境逆境的調查報道

順境和逆境

人的壹生有多長?孩子透過眼睛,期待長大,離開家,創造壹個屬於自己的世界;真正長大後,我開始懷念,開始放棄。我開始害怕失去這輩子得到的東西,害怕外面的世界有難以承受的起伏。人生就是這麽矛盾,生與死,愛與恨,激情與平淡,堅持與放棄,就像順境與逆境。

看看別人,看看自己,想想別人,想想自己。其實順境和逆境從來都不是絕對的東西。什麽是繁榮?妳的意思是開心,得到自己想要的壹切,看到前路的希望?所謂逆境是什麽?是不是剛好相反?每天都在自己不喜歡的現實中跌跌撞撞,為難自己,很懷念壹些東西,卻得不到。我明顯得到的東西突然不見了?

但是,人生很多時候,恰恰是在妳認為是好時機的時候,在妳認為前路壹帆風順的時候,在妳認為壹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壹切都會失去,甚至是妳原本擁有的。因為世界充滿了變數,唯壹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這好像是我常說的壹句話,我喜歡享受。

從這個角度來說,繁華其實是人最危險的時候。因為妳以春風為榮,因為妳意氣風發,因為妳心中有計劃,因為妳對未來的路有太多的希望和要求,因為妳從來不認為自己會失去它,所以妳看不到未來道路中隱藏的危機和陷阱,妳也不會想到鮮花背後會有荊棘。因此,順境和逆境之間只有壹線之隔。

所以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遇到逆境,如何應對逆境是人生最重要的話題。因為逆境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是人生的試金石。逆境有時就像人生的分水嶺。妳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只有壹覽無余,逆境過後,妳才能成為妳想成為的人。

我常常覺得,面對逆境,會有三種人采取三種不同的態度:

壹個是改變自己適應環境。既然得不到,我也不想要。我滿足於生活給我的,我會承受。二是不願向現實低頭,執著於追求,改變現狀和生活,越挫越勇;第三,可能是妳哀嘆自己天賦不足,抱怨別人,覺得生活太不公平,總覺得別人虧欠妳。

對於第壹種人,我覺得值得尊重和理解。他們的勇氣在於承擔生活的壓力和重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第二種在生活中也是勇敢的,因為他們知道如何為自己的目標獻身;只有第三種人,我覺得沒有什麽可取的。

還有壹種人是順境或逆境中來的,寬容豁達。從此不再有順境逆境之分。他從容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過程,明白得失是人生中必然的事情,不會因為結果的成敗而心煩意亂。這就是我所向往的,第四種人。

順境、優越的地位、充裕的財富、舒適的生活,似乎都是個人、家庭乃至民族發展的有利條件。但是,歷史和實踐經驗壹再告訴我們,壹個處於優越地位的人,往往要為他所享有的壹切優越條件付出沈重的代價。

在壹位現代歷史學家的筆下,漢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失敗是這樣解釋的:

對於人類來說,加普亞平是仁慈的,而羅馬平原是無情的。當羅馬人離開他們無法謀生的家鄉去征服壹個又壹個鄰居的時候,加蓬人卻留在家裏,讓壹個又壹個鄰居去征服他們。.....然而,在羅馬歷史上最重要的壹場戰爭的關鍵時刻,坎尼戰役後的第二天早上,加蓬人開門迎接漢尼拔,並用這個行動“回報”了羅馬。羅馬和漢尼拔都把加普亞的轉向視為這場戰爭最重要的結果,也許是決定性的事件。漢尼拔進入加普亞,在這裏度過了冬天——但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加普亞過了壹個冬天,漢尼拔的軍隊士氣徹底崩潰,從此他的軍隊再也打不贏這場戰役。

與漢尼拔相比,壹個東方君主更狡猾、更睿智。西方史學之父希羅多德這樣描述波斯國王居魯士:壹個叫阿登·貝爾斯的人去見他,提出了以下建議:

既然宙斯已經把自己的領地給了波斯國和陛下,我們何不搬出現在居住的這個崎嶇多石的地方,換個更好的地方呢?附近有很多好地方,更遠的地方有更多好地方。只要我們選擇,我們就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大放異彩。這是壹個強大國家的自然之路,我們今天的機會真的很大,因為我們已經在整個亞洲壹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地方建立了壹個帝國。

居魯士靜靜地聽著,不感興趣。他告訴問他的人,他們可以為所欲為,但對於這件事,他說,如果妳換個地方,妳要做好心裏換個人的準備。他告訴他們,舒適的環境會無壹例外地培養出沒有膽量的人。

類似中國歷史上漢尼拔的故事。春秋時期,吳越之爭不相上下,苦練內功的勾踐終於打敗了奢靡放縱的夫差。與居魯士持有相同思想的哲學家在中國更多。子曰:“富貴於我如浮雲。.....君子不能安生,食不果腹。”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天將降大任,人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皮囊……”盡管有前車之鑒,盡管有聖人的智慧,但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中,我們看到的依然是貴族家庭的更替,家族會成為管理家族五代的美談。在現代人看來,高亮子弟沒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的八旗子弟。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曾經勇猛善戰,“騎射”是他們世代的傳統。但是在成為寄生統治階級僅僅100年後,這些馬背上的戰士的後代已經退化為無用的庸人——出沒於茶館和劇院的籠民。即使沒有辛亥革命,他們也要把軍權交給很久以前的漢人豪強。其實清朝幾代統治者早就知道滿清衰落的原因。雍正說,八旗子弟中,“窮人有好食,有新衣”。甘龍說,旗手“只知新衣美食,揮霍金錢資源,互相學習,無怨無悔。這就是旗手窮的原因。”嘉慶道:“平日不知如何省錢。如果我們能在任何時候節省食物和衣服,我們就能避免匱乏。”然而,盡管清朝幾代皇帝三令五申,提倡騎射和節儉,卻依然無力挽回頹勢。

滿人雖然是中原的後來者,但他們的不實行,卻是中國歷代貴族沒落的寫照。由於各地的貴族都在衰落,嚴的家訓和曾的家書就被當作法寶——那幾乎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教導。請看曾國藩教子的壹些箴言:

凡官家,由儉入奢,由奢入儉。妳還年輕,切不可貪奢,切不可慣懶。

在我看來,農村窮人家的孩子越卑微,越容易成長,而富人家的孩子越有魅力,越難有所成就。

當情況過於順利,沒有刺激的困難時,很難期待它的成長。

基本上,曾認為繁榮、財富和奢侈不利於成長和完善。

許多西方人持有類似的觀點。艾科卡說:

人類中最偉大和最優秀的人都出生於貧困學校。這是壹所鼓舞人心的學校,也是唯壹能產生偉人和人才的學校。

社會學家帕累托的話在社會科學領域更為著名:

歷史是貴族的墳墓。

繁榮不利於發展,這似乎是壹個悖論。因為這樣,順境變逆境求發展,逆境變順境。畢竟成功、富足、安逸是大多數人追求的目標,壹旦得到就會立刻走向反面,這不是無所適從嘛!但這不是悖論,而是現實中似乎存在的循環。就家庭乃至民族而言,沒有什麽是永恒的;歷史上壹盛壹衰的情況比較多,循環往復。就社會而言,正如帕累托所說,“歷史是貴族的墳墓”,腐敗的貴族正在沒落或被淘汰,新的精英正在從平民中湧現,精英的地位並不處於真空中。但由於社會金字塔總是“有大有小,並不是所有底層的人都能參與到這個‘精英循環’中”。帕累托思想符合我們的“繁榮的代價”命題,也是理解“精英周期”的壹個視角。從歷史經驗來看,越是暴發戶,在社會地位的循環中,越是要為自己的地位付出慘痛的代價。首先是因為地位變化太大,無力抵抗各種快感誘惑,維持舊有心態。其次,由於他們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接觸,未能學到修身治國之道,所以更加桀驁不馴。

為什麽繁華優越條件下的人往往要為此付出代價?他們缺少什麽?客觀來說,他們缺少的是適當的壓力。壓力太小導致刺激太少,從而削弱了各方適應和奮進的動力。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壓力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就連專門研究壓力有害影響的心理學家漢斯·塞利也承認:“壓力是生活的刺激。壓力讓我們振作起來,讓我們活下去。”Berliner的實驗表明,人類和其他動物都對復雜、新奇和意想不到的刺激做出更多反應。林澤等人的實驗表明:“習慣於經受電擊和夾趾威脅測試的幼仔,長大後似乎比早年未受過壓力的同窩仔更能應對壓力情境。”早年的優越條件無疑會釋放沈重的壓力,不利於當事人強勢性格的形成。

我們也可以借用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論來看透這種現象。阿德勒認為,所有的人在生命之初都是自卑的;自卑是每個人取得成就的主要動力。他最初將自卑與身體缺陷聯系起來,有缺陷的人可能會試圖強化器官,或者通過發展其他器官的功能來彌補缺陷。壹次過度補償讓他發展到了超水平。比如古希臘的德摩斯梯尼,戰勝了口吃,成為了偉大的演說家;凱撒,亞歷山大和羅斯福都在克服身體缺陷時取得了驚人的進步。阿德勒還指出,自卑會阻礙壹個人的發展。後來,阿德勒擴展了自卑感的基本條件,不僅將其與身體上的障礙聯系起來,還與精神和社會障礙聯系起來。阿德勒還認為,追求優越感是動機的另壹端,與克服自卑相對。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優越感的獲得可能會削弱動力,而由於優越的條件,少了壹般的自卑和克服它的“過度補償”,所以很難培養出非凡的人。

那麽,人的繁華和優越的條件是不是都要付出代價?我們說居魯士的遠見令人欽佩,但他的態度不值得,這是壹種變相的犬儒主義。也許正是因為他缺乏進取精神,所以不敢冒險進入壹個新的領域。最後,波斯也沒有像希臘壹樣對人類文明做出無與倫比的貢獻。當妳進入繁榮並保持優勢時,妳應該為變化做好準備。準備越充分,越有可能降低成本。歸根結底,繁榮的代價是動力的減弱和進取目標的喪失。所以環境壹變,就要迅速找到替代的壓力,替代的刺激,替代的新目標。自卑和優越感的條件不是孤立的,而是來自於比較——和自己過去的比較,和周圍人的比較。所以,像曾國藩這樣的管理者,就是想通過嚴格的自我約束和節儉來削弱家人與周圍人的反差,削弱自己的現狀與過去艱苦奮鬥的反差,不斷為子女提出激勵人奮進的遠大目標。沒有哪壹個家庭、哪壹個民族是不朽的,但畢竟各自的繁榮有質和量的區別,這說明了選擇、努力和意識的不可磨滅的作用。

正是因為苦難、逆境,甚至是身體上的缺陷,才造就了壹些偉人,而在很多人心中,有壹種對苦難、逆境的崇拜,這種崇拜往往是盲目的、消極的。首先,積極健康的生活應該努力為自己設定新的崇高目標,在追求這壹目標的過程中遇到新的艱難險阻,從而發展和展示自己的個性;我們不能也不能倒退或停留在困境中(像居魯士壹樣)來保持我們的頭腦。其次,逆境遠不是造就積極人格的充分條件,無數處於困苦和逆境中的人沒有改變現狀的動力。就客觀環境而言,我們至少可以找到這種缺乏刺激的兩個原因:(1)這種環境是封閉的,沒有對比的苦難不會給當事人更多的刺激;(2)這個環境令人窒息,身處其中的人看不到任何改變和跳出的機會,就認命了。逆境中的壓力可以造就壹些人,但也可以毀滅壹些人。逆境中過度自卑會瓦解壹個人的活力。

不同的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同。順境逆境,苦難安逸,讓當事人付出不同的代價。我們的理念不是在陳述和分析這些成本後,讓人們改變想法或為他們的墮落和抑郁辯護,而是幫助人們理解其中的關系,更好地適應地位的起伏和環境的變化。

  • 上一篇:如何制定高中體育課教學模塊學分制評價方案
  • 下一篇:威海僑鄉旅遊景點圖片介紹威海島旅遊景點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