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理解中西建築審美價值觀的差異

如何理解中西建築審美價值觀的差異

第壹,區別在哪裏

1,建築材料的差異

從根本上說,中西建築藝術的差異來自於材料的不同:西方傳統建築長期以石材為主;傳統的東方建築壹直是以木頭為框架的。不同的建築材料為各自的建築藝術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在現代建築產生之前,世界上所有成熟的建築體系,包括屬於東方建築的印度建築,基本上都是以磚石為主要建築材料建造的,屬於磚石結構體系。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的鬥獸場和渡槽,中世紀歐洲的教堂,都是用石頭建成的,都是留在這本“石頭歷史書”裏的歷史見證。雖然中西方古建築都起源於木結構,但這已經被大量的人類考古發現所證明。但中國(包括鄰近的日韓地區)的建築壹直對土木情有獨鐘。傳統建築仍采用木結構為主的梁框架結構體系,保持了原有的木結構和長期的壹致性和連續性,使得中國的建築巧妙地運用了木材,充分發揮了木材的裝飾性,用土木工程譜寫了壹曲優美的樂章。因此,它被譽為“木頭的史書”。

不同的建築材料,不同的文化和社會,使得中西古代建築有著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創造不同的建築,展現不同的信仰。西方古典建築的藝術風格重在表現人與自然對抗的美。石材、混凝土等建築材料質地堅硬冰冷,色彩理性,缺乏人情味。中國傳統建築特別講究“線性美”,講究線條的通順、流動和韻律,善於以線造型,以線抒情。中國傳統建築中木梁、木柱的運用,正好可以適應這種“線”的藝術感染力。所以中國的傳統建築,無論是單體建築的輪廓,還是群體建築的天際線,都與中國的繪畫有相通之處。

2.建築造型的差異。

與西方的石頭建築不同,中國的傳統造型特別強調“線性美”,註重線條的流暢,從而構造出各種飛檐。可以說飛檐設計是中國古典建築中壹顆璀璨的明珠。不同形式的飛檐往往具有不同的藝術效果,或輕盈,或古樸,或凝重。《阿房宮》中的傅“回廊腰背,檐齒高啄;各持地形,勾心鬥角”是飛檐的真實再現。中國古典建築的四大大師——亭、臺、樓、榭,都是用飛檐來標識自己,抒發感情,而飛檐的高度和長度往往成為建築設計中的難點和重點。

另壹方面,西方建築壹般是垂直發展的,建得又高又大。比如羅馬裏希姆的鬥獸場高48米,萬神殿高43.5米。在中世紀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中央大廳的穹頂離地60米。聖彼得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中最輝煌的作品,高137米。他們用誇張的造型和震撼的尺度來展現建築的永恒和崇高,以體現人的力量。在西方古典建築中,宣禮塔和獨立的紀念柱隨處可見。莊的這些建築固然體現了西方人對神靈的崇拜熱情,更是用先進的科技成果給人壹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3.表達倫理意識的差異。

古典園林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影響了造園。因此,中國傳統園林是實用意義上的文人園林,在本體理解的差異中,壹直註重“氣韻生動”的美學原則,重視整體和諧。

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因此,中國傳統建築的藝術風格是以“和諧”之美為基礎的。老子的《道德經》說,“人要遵循地的規律,地要遵循天的規律,天要遵循自然的規律。”老子的這些思想代表了古人的自然崇拜觀念,但卻有著明顯的天人合壹的意味,也影響了中國的傳統建築。雖然中國先秦時期的建築曾經有過雄偉壯麗的陽剛之美,但在儒家“中和”思想的影響下,漢代以後,尤其是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國傳統建築逐漸走向“和”與含蓄之美。封閉的內部空間、復雜的建築序列、委婉舒緩的建築節奏、端莊自然的建築裝飾設計相結合,給人親切、溫暖、舒適、愜意的審美心理感受。

西方建築的藝術風格註重人與自然對抗的美。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西方將自然視為無生命的物質。中世紀之前,基督教甚至禁止旅行。他們更多看到的是大自然暴力危險的壹面。到處傲然挺立的寺廟和神社,表現出壹種與自然的對立和征服,引發了人們驚喜、興奮、恐怖等審美感受。以哥特式建築為例。它的特點是高、直、尖。高大的身材因為飛拱而顯得單薄輕盈。巍峨挺拔的尖拱打斷了橫向的框架,它們自下而上向前推進,像滾滾波濤,壹層層向上推,直至尖頂,以震撼的力量將人的精神引向天堂,寄托了基督徒對天堂的渴望和向往。同時也突出了建築個體特征的張揚,他們不遺余力地表現自己的風格魅力,體現了西方傳統文化中對主體意識和個體觀念的重視。

另外,西方傳統建築壹直遵循形式美規律,統壹、平衡、對稱,符合規律。因此,其建築風格大多體現了其超越自然、駕馭自然的“人工之美”,與中國傳統建築強調與自然融為壹體的美有著明顯的反差。

原因

1,自然地理差異

由於西方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古希臘羅馬時期,那裏有許多裸露的巖石和樹木,特別是巖石的地質因素,傳統的西方建築體現了壹種以石頭為基礎的風格,即冷硬、厚重、巨大和巨大的石頭主要用於追求壹種高大、強大、神秘、雄偉和震撼的效果,反映了壹種拋棄世界的宗教精神。古代中原,樹木多,便於就地取材。此外,適合在中原地區建築的石材相對來說很難找到,也不方便攜帶,所以建築物主要是由木材制成的。此外,地中海的歐洲民族,如希臘,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幹燥,冬季多雨。貧瘠的土地和光、熱、水、土等自然因素的不和諧組合,使得他們在海上的生活比在陸地上更重要。此外,海上生活經常與猛烈的風浪搏鬥,產生“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等思想。這種文化觀念體現在建築風格上。與西方傳統建築相比,中國傳統建築更註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風格相對平和含蓄。

2.文化差異

中國人重視整體和諧,註重事物的對立統壹,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中國傳統的天人合壹思想體現在建築上,最顯著的是中國古建築的功能適應性和空間靈活性,充分適應人們生活的變化,與人融為壹體。加上天井,庭院,花園,壹排排窗戶,走廊?以及風水的選擇與安排,人與人、建築空間與自然的和諧。比如中國傳統建築重視功能適應性,住宅、書院、茶店、酒店同時並存,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崇尚自然的思想首先表現在中國人對中國建築的特殊審美情趣上。平和自然的美學原則在中國園林設計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西方哲學傳統的主流中,沒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只有妳我的相互對抗,這幾乎是片面的。如果說中國傳統建築空間因其輕盈美觀而引人入勝,那麽西方(歐洲)古代建築的空間則充滿了秩序感和幾何美感。他們想盡辦法不斷改造和征服自然,所以西方建築帶有非常濃厚的理性主義色彩。此外,生活在地中海的原始歐洲民族,如希臘,夏季幹燥,冬季多雨,屬地中海氣候,土地貧瘠,光、熱、土、水等自然因素組合不協調,使他們在海上的生活比在陸地上更重要。再加上他們的海上生活經常與猛烈的風浪搏鬥,所以產生了“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等思想。這種文化觀念體現在建築風格上。與西方傳統建築相比,中國傳統建築更註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風格相對平和含蓄。

3.時間和空間組合的差異。

大多數學者認為,西方文化強烈的空間意識與其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有關。西部原始居民的混合農耕經濟和捕魚活動,使生活在這裏的西部人對地理方位和空間布局有強烈的感覺,非常容易產生強烈的空間感。所以西方的建築大多是從中心呈放射狀規劃的,中心點是教堂或者廣場。他們逐漸擺脫了孤立的單壹設計和彼此偶然的合作,更加註重建築的整體性,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面對新生活的新精神。而生活在農耕地理環境中的東方人,則在平緩連續的沖積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的生活非常規律,工作也相當有序,日復壹日,年復壹年,過著循環往復的田園生活。其單壹的農耕經濟結構嚴重依賴四季的變化,人們容易產生強烈的時間觀念。這種不同的時空觀自然影響了建築風格的差異。雖然中國古人在概念上建構自己的世界觀時,並沒有忽視和抹殺空間的存在,但中華民族更註重空間的運動形式,即時間,而不是思考空間本身的存在。人們將自然界中的巖石、樹木、池塘、建築結合在壹起,巧妙地組織起春夏秋冬世界各地的景觀,從而達到壹種自然的意境。比如蘇州園林,圓明園等著名建築都是這樣的。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文化的淵源不同,才造成了不同的建築文化觀念、審美和形式。中西古建築各有特色,帶給人們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心理觀念,不同的審美享受。在近代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文化進行反思,繼承傳統文化的優秀壹面和西方文化的積極因素,進而重塑自己的建築理念,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風格。

  • 上一篇:關於婚禮習俗的PPT
  • 下一篇:關於《潛艇夜行》的思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