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其哲學理論基礎是肯定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貫穿於科學發展觀的各個方面,其內涵就是要明確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標。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不是為了生產而生產。歸根結底,經濟和社會發展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利益、願望和要求。就人的需求而言,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人不僅有自然需求,也有社會需求。不僅有個體需求,還有群體和整體需求。每個個體不僅有自己的需求,也有互動的需求。不僅有物質需求,還有精神需求,政治需求等等。
還要看到原來的需求已經滿足,新的需求又出現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從滿足生存需求到滿足發展需求再到滿足享受需求。比如改革開放以來,就全國而言,首先是要滿足吃飽、穿暖、有房住的需求,然後是要吃好、穿好、住好,過上小康生活。現在對每個人都是全方位的。還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民主自由,實現自己的政治權利,也就是要有現代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綠色家園,生態文明,等等。
顯然,僅僅發展經濟是不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的。還要發展文化、政治等社會事業,以社會全面發展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貫穿於整個歷史進程,只能逐步實現。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目標模式。總之,生產發展和經濟增長本身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不斷滿足人們的各方面需求。
因此,科學發展觀的確立要求黨和國家在制定國家和地方發展規劃時,註重全面性和系統性,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如果說經濟發展是基礎,那麽社會為了滿足人的各種需求而全面進步就是發展的本質和核心。人是社會人,生活在壹定的社會形態和社會關系中,人的各種需求往往表現為利益關系。從經濟利益到政治利益再到精神利益等等。因此,不斷滿足人們的需求與逐步滿足他們的合理利益密切相關,這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至於人們的願望和要求,只是他們的需求和利益的表達。
第二,人是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尺度。
“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也要求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以人的價值為導向和尺度,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使每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社會發展要為自身的發展和提高創造條件,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
馬克思主義還認為,“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觀凸顯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價值觀和價值觀。也就是說,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關心人。“世間萬物,人是第壹寶貴的。”(* * *)要逐步實現人的自身價值,不斷提高人的自身價值。也是評價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的壹個尺度。比如解決了溫飽問題,也就是實現了基本的生存權之後,就要千方百計保證人民受教育權和其他發展權的實現。在保障各項經濟權利的同時,必須充分保障人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民主、平等的權利。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 * *確認了人權,確認了保護合法的私有財產權,這些都突出了以人為本的原則。
應該強調的是,人是自然和社會發展的產物。但是,有了人,不僅社會屬於人,自然也演變為人的本性。可見,人是人的社會和人的本質的主人和中心。人通過社會實踐,不斷與社會、自然和人自身互動,不斷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生態平衡。& gt
問題2: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只有深刻理解以人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切實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1.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基礎的以人為本的“人”,指的就是人民。在當代中國,指的是中國的絕大多數人,包括各階層的人。以人為本的“基礎”是源頭,是根本,是出發點。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始終堅持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必須堅持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在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人民的利益,妥善協調各方利益,走* * *帶富之路;要依法切實保障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滿足人民發展願望和多樣化需求,關心人民價值、權利和自由,關註人民生活質量、發展潛力和幸福指數,體現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既有深厚的中華文明底蘊,也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就提出了“民為國之本,國之本為安之本”和“天地之間,民為重”,主張“民為重,國為次,君為輕”,強調“政之昌,順民心;廢除政治是違背人民意願的。中國古代民本思想體現了重民的樸素價值取向,在壹定程度上起到了緩和階級矛盾、減輕人民負擔的作用。我們今天強調的民本思想,繼承了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有本質的區別。民本思想中的人民是相對於君主和統治者而言的,其本質是不同的。達到“得民心、存社稷、鞏固君位、實現國家和平”,是“治民”、“治民”之術。其價值取向是君主本位而不是人民本位。以人為本也不同於西方人本主義。現代西方人文主義反對迷信、科學、專制、自由、神權和人性,在反對封建主義、促進人類解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以個人為本位,以實現自我價值為基本追求,主張在處理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個人利益至上。同時,人本主義離開了具體的歷史條件和人的社會性,用抽象的、永恒的人性來解釋社會歷史,本質上是為資產階級獲取和維護其統治地位服務的。馬克思尖銳地批判了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揭示了其唯心主義的本質。形成了關於人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我們今天強調的以人為本,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另壹方面,中國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義站在歷史唯心主義的立場上,體現了剝削階級維護統治地位的需要。這是他們的根本區別。2.以人為本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壹切為了人民、壹切依靠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鮮明的政治立場。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制度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本質特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胡* * *同誌指出,區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是壹個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對於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 gt
問題3: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壹個公司是否有競爭力,取決於公司是否有壹套系統的適合市場規律、關註員工自身價值和員工未來發展的公司治理結構,必須進行系統的改造工程,其中以人為本的組織再造工程在每個公司都顯得尤為迫切。因此,將人本管理提上日程,是公司管理理念的又壹次新飛躍。人本管理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和欣賞自己的員工是實施人本管理的基本條件。人本管理其實就是嚴格的管理和情感的投入。視角:1。制度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公司制度是保證大多數人隨著團隊和外部競爭環境的不斷變化,為了實現壹個共同的目標而不斷創新改進。自有人類以來,無論是原始社會還是現代社會,只要有人類居住的地方,無論是獨居還是群居,都壹直有規矩(比如獨處,不喜歡別人侵犯自己的領地。群居生活有相同的食物分配、作息、分工等規律。如果沒有制度化、經常化的約束,就會相應地失去人性。大多數人不敢犯法,因為他們害怕受到懲罰。因此,制度化的嚴格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前提。第二,尊重人性。在組織中,對人的評價必須通過相關層級的溝通,只有大部分* * *知識才能達到相同的價值觀和倫理評價。三、* * *相同的價值觀是組織理論的基礎:共贏的價值觀共贏的價值觀其實是在* * *相同的價值取向下實現公司和個人的長遠發展。以此為基礎,引申為專業為您服務的經營理念,無論從長遠利益還是效果來看,不僅對公司,對個人都是雙贏。因此,引導員工專業發展,給員工個人發展空間,是企業教育人、留人的必要手段。第四,不同的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評價的人也不同。事物的存在是客觀的,只是人對事物的認知不同。每個人不同的個人成長過程和周圍環境決定了對客觀事物認識的差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知。5.要明白人能管理活人,就要真正承認認知上的差異,而忽視認知上的差異是溝通和管理失敗的最根本原因。理解人,就是要善於調動和發揮個人的才能,激發其最大的發展潛力為公司所用。當然,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壹直是各國學術界和公司管理層的主題。因為,說到底,企業管理的理論就是管理人。無論是財務管理、銷售管理、生產管理、物料管理、質量管理等。,而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差異不同的人來計劃、推動、監督和改進的,說管理就是管理人壹點也不為過。美國行政學家西蒙曾說過:從廣義上講,壹切行政管理都是人事行政,因為行政管理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行為。如何用好、管好人才,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形成具有團隊競爭力的企業核心,是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持續建設。也就是說,從原來的吸引人、使用人、教育人、留住人的機制,逐漸演變為教育人、留住人、使用人、吸引人的用人機制。摒棄所謂狹義的人事行政,即工作人員的選拔、晉升、調動、減免、培訓、薪酬、安全衛生、福利等。因此,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的人事管理是主管的職責;主管不僅要在工作中分配和指導下屬,還要利用公司現有的人事制度和資源來領導和激勵下屬,溝通、協調和整合公司內外各方面的意見,以實現公司的目標。結合我們公司,倡導尊重和欣賞員工,為每個員工提供個人發展的空間。
問題四:如何理解以人為本、以教育為本的教育,如何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周濟部長給出了明確的回答:“教育是以教育為本,以學生為本;辦學是以人才為基礎,以教師為主體。”
教育以育人為本,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把培養人才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具體來說,育人是基礎,德育必先;育人為本,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導向,必須註重學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學生為主體,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核心,關註學生個體差異,充分尊重、關心、理解、信任每壹個學生,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平等、協調、自主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學生為主體,樹立教育民主的理念,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以人才為本辦學,就是把人才作為教育發展的第壹資源,全心全意依靠教師。壹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師的素質和師德水平;另壹方面,要繼續深化改革,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建立壹支高素質的人民教師隊伍。
問題五:如何理解以人為本和教育為本是對人的全方位人文關懷,而教育為本僅限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