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除了春節之外中國最隆重的傳統民間節日。它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是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因為它正好是三秋的壹半而得名。有的地方還把中秋節定在8月16日。
2.中秋節昵稱:
中秋節,也稱為團圓節。有些地方還叫中秋節、八月節、八月節、追月節、賞月節、拜月節、女兒節、中秋節、中秋節。在唐代,中秋節也被稱為“校正月亮”。
“團圓節”:中秋節的滿月象征著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
“中秋”與“中秋”: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故稱“中秋”。而8月15日又在“中秋節”,所以叫“中秋節”。
“八月節”與“八月會”:因中秋節適逢農歷八月十五,故稱“八月節”、“八月半”。
“月亮節”與“月亮節”:由於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著月亮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亮節”、“月亮節”。
3.中秋節的起源:
(1)“中秋”壹詞最早出現在《禮記》中,《禮記·月令》說:“中秋月育衰老,繼粥飲食。”——大概意思是每年秋天(也就是“中秋”),(當地縣政府調查戶籍,登記老人),朝廷給這些老人粥喝。“中秋”就是“中秋節”的意思。
(2)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記載:“天子春拜太陽,秋拜月亮”——意思是天子秋拜月亮;朝拜太陽,暮拜月亮。
(3)中秋節的由來與農業生產有關,農作物在秋天成熟。八月中秋,是莊稼和水果陸續成熟的季節。為了慶祝豐收和表達他們的喜悅,農民們把中秋節作為壹個節日。
4.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隋末,唐駿出生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有了圓月的想法,唐軍裴濟成功發明了月餅,作為軍餉發放給軍隊,成功解決了因吸收大量反隋義軍而衍生的軍糧問題。
5.中秋節作為壹個固定正式的節日是什麽時候出現的?
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了關於月亮的詩,中秋節在唐代開始成為壹個固定的節日。
《唐太宗》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傳說唐朝的玄宗在月宮夢遊,得到了五顏六色的羽衣,中秋節的習俗開始在民間盛行。
6.“團圓節”最早出現在什麽時候?
“團圓節”這個名稱最早見於明朝的歷史記載。
(1)《西湖遊覽記》中說:“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人們互送月餅,以示團圓”。它意味著農歷八月十五日被稱為中秋節,人們在這壹天給朋友和親戚送月餅,希望團聚。
(2)帝都風光簡介也說:“八月十五,祭月,餅圓,瓜分齒,瓣刻蓮花。.....嫁給省親的人,總有壹天會回到婆家,這就是所謂的團圓節”。——意思是在8月15日中秋節拜月。要求拜月用的餅要圓,用的西瓜也要荷花的形狀...如果已婚婦女回到娘家,她也必須在這壹天回到婆家,這意味著這壹天是壹個團聚的節日。
7.世界上哪些國家慶祝中秋節?
中秋節不僅是中國的節日,也是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傳統節日。
(1)韓國:韓國人慶祝中秋節,也被韓國人稱為“秋夕”或“感恩節”。“中秋節”在韓國有5天假期,是韓國壹年中最長的假期。
(2)日本:日本人慶祝中秋節,在日本稱為“十五夜”或“中秋節的月亮”。日本人也有在這壹天賞月的習俗,日語稱之為“月亮上見”。日本人壹邊賞月壹邊吃粽子,被稱為“月見粽子”。
(3)越南:越南人慶祝中秋節。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會舉行元宵節。在越南,孩子們在中秋節扮演主角。
(4)新加坡:新加坡人慶祝中秋節。新加坡壹直非常重視壹年壹度的中秋節,因為新加坡是壹個華人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國家。
(5)朝鮮:朝鮮人慶祝中秋節,在朝鮮稱為“秋夕”。
泰國:泰國人慶祝中秋節,在泰國稱為“祈月節”。
尼泊爾:尼泊爾人慶祝中秋節,在尼泊爾稱為德賽節。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人慶祝中秋節,在印度尼西亞被稱為“大月亮節”。(9)老撾:老撾人民慶祝中秋節,在老撾被稱為“樂府節”。
(10)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主要是馬來西亞當地華人)慶祝中秋節。在中秋節期間,馬來西亞的華人必須做三件事:賞月、吃月餅和提燈籠。
柬埔寨:柬埔寨人慶祝中秋節,在柬埔寨稱為“拜月節”。
(12)緬甸:緬甸人民慶祝中秋節,在緬甸稱為光明節。
8.為什麽這麽多國家像中國壹樣慶祝中秋節?
(1)地理位置接近:這些與中國共度中秋節的國家都位於東亞和東南亞,這些國家都與中國相鄰。
(2)文化相似性:這些地區的國家文化、風俗、傳統相似,都屬於漢文化圈。
(3)歷史原因:歷史上這些國家大多曾是中國的附庸國,有些國家直接屬於中國的領土,直接受中國管轄。
因此,在8月15日中秋節,這些國家的拜月、祈月、賞月、團圓的習俗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