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虛無主義的“新表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否認歷史發展規律。在這個階段,歷史虛無主義在否定了革命、毛澤東思想和黨與新中國的歷史之後,開始質疑歷史的規律,試圖從更高的層面打開歷史虛無主義的眼界。他們從理論上重新詮釋歷史虛無主義的內涵,爭奪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話語權,直指中國生產黨的指導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認識體系稱為教條式的歷史虛無主義,把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人稱為最大的歷史虛無主義者,制造思想混亂。
系統“重建”歷史。歷史虛無主義在否定的基礎上,利用新發現的歷史檔案、日記等史料來重構歷史。然而,這種“重建”並不是對歷史的還原。這類學術成果中存在著許多現象,比如捏造和誇大史實,醜化和矮化歷史人物,或者抓住細節不放而無視歷史主流,甚至人為捏造和故意偽造基本史料。但值得註意的是,這類打著學術創新旗號的理論文章,具有很強的社會煽動性。壹些缺乏歷史理論修養的青年學生和社會人士,往往認為歷史虛無主義者的作品是“引經據典”、“令人耳目壹新”,殊不知其史實和歷史觀存在很大問題。
公開攻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 * *產黨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現代中國的立黨之本。寫入憲法,列入黨章,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安全,關系到社會的安定團結。維護這壹理論體系的權威,是每壹個愛國公民的法定義務。然而,最近壹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公開攻擊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發展理論,聲稱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指責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以壹種不存在的、想象中的* *唯物主義作為判斷事物的唯壹標準,不僅否定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漫長人類歷史,也否定了現實世界中的文明範例”。同時,他把那些堅決抵制他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的學者汙蔑為“搞歷史虛無主義”,說“沒有批評家認定的歷史虛無主義”,說中國近代史上“少有真正的漢奸”,討論“愛國主義是個偽問題”,誣指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是“以學術烹政治”、“欺軟怕硬”。歷史虛無主義者和反派叫苦連天,如此“徹底虛無”馬克思主義,詆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根本意圖是想釜底抽薪,為否定中國* * *產黨和中國人民* * *和中國的歷史提供理論依據,這壹點我們不得不警惕。
通訊手段更新了。歷史虛無主義過去主要通過報紙、雜誌和書籍傳播,讀者群相對有限。如今,網絡和手機微信也成為歷史虛無主義傳播的重要渠道。大量鼓吹歷史虛無主義的短文和段落,如“今天的中國欠蔣公壹個尊重和公正的評價”、“1949大師走了,再也沒有大師了”、“妳不知道的歷史”、“唯物主義徹底摧毀中國的國家學術和教育體系”等,在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廣泛傳播。
只有正確理解和把握歷史發展觀,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不斷鞏固和加強黨的領導,才能順利推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
第壹,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歷史認識觀。
我們常說,知識是行動的指南和先導。對於基層教育工作來說,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有壹個正確的、全面的歷史觀。正確認識、理解和學習歷史是做好基層教育工作的基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在行動上難免偏離正確的航向。
第二,堅持實踐創新。
有了正確的認識,也要創新方法。創新方式方法的過程,就是在做好與當地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脫離實際、有選擇性地“引進”。有壹個問題是它是否與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不相容。
1.抓住創新方式方法的核心。這個核心就是“愛國守法團結進步”。愛國就是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領導,擁護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沒有祖國,任何信仰都是空談,任何尊嚴都沒有了。遵紀守法就是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就是努力做壹個好公民、好公民。團結就是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友愛互助,人與人之間不制造隔閡和對立,不排外,和諧美好,和睦相處。進步就是繼承和發揚傳統,而不是固步自封,跟上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化消極為積極,充分發揮積極。
2.掌握創新的方式方法。在加強黨的傳統媒體優勢下,繼續探索發展新媒體和自媒體。只有把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網絡、手機等各種渠道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最廣泛的傳播效果,讓群眾得到正確的輿論引導。
第三,與時俱進,在探索中進步。
與時俱進,在探索中發展進步不是口號,不是墻上的標語,而應該變成智慧或者各種想法。只有發展才能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而在新的發展時期,各種聲音層出不窮,各種幹擾混亂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充分發揮黨的優良傳統,繼承黨的光榮歷史,才能從容不迫,遊刃有余。
綜上所述,國內外形勢越是眼花繚亂,遇到的困難越是復雜,我們越要正確理解和把握歷史發展觀,繼承黨的光輝歷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