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主食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需求。糧食安全最基本的任務是保證中國人壹日三餐,壹是吃飽,二是吃得營養、安全、方便。
通過科技創新實現馬鈴薯主食化,首先要加強馬鈴薯營養知識的科學普及。二是通過現代食品加工制造技術,實現傳統馬鈴薯食品的主食化。中國有超過6543.8億人以土豆為食,400多年來各地創造了許多以土豆為配料的美味菜肴。土豆主食要全面開花。第三,要加強對馬鈴薯食品加工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持,支持馬鈴薯在產地附近加工,在科技項目上首先支持馬鈴薯主食。我們要有現代化的加工,不能讓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老是在壁爐上烤土豆。最後,應優先培育和推廣適合不同加工需求的馬鈴薯新品種。
糧食安全不僅是數量問題,也是結構和質量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土豆有機會發展成大產業。近二三十年來,馬鈴薯種植面積迅速擴大,脫毒種薯產量也迅速提高。但是壹個產品要形成產業,其實是整個產業鏈的壹個過程,種多了也發展不成產業。
現在,馬鈴薯產業面臨新的機遇。第壹,在城市化進程中,居民收入的增加為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尤其是馬鈴薯進入城市居民的主食。
其次,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起了消費模式的變化,消費模式受健康觀念和休閑飲食的影響很大。
第三個機會是加工水平的提高。2013年全國馬鈴薯澱粉加工能力已經達到1.2萬噸,比往年增加了20萬噸,最重要的是全粉加工能力增加了很多,現在是28萬噸。做好馬鈴薯加工業,要找準市場定位,降低主食成本。畢竟土豆澱粉的成本還是很高的,只有被老百姓接受才能做成大產業。指導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效率,提高加工水平和產品質量。還要加強宣傳引導,倡導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
馬鈴薯發展還有機會:轉方式,調結構。特別是國務院批準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規劃》。其中壹大項就是缺水地區的結構調整,主要是地下水超采區的退地減水工程,而馬鈴薯種植正好給了作物調整的空間。
如果我國馬鈴薯主糧開發成功,農業綜合開發將進壹步加大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集育種、繁殖、推廣為壹體的馬鈴薯種業企業進壹步提高脫毒水平;加強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建設,支持馬鈴薯種薯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系機制,降低良種生產成本,讓廣大農民用得起馬鈴薯良種;將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馬鈴薯生產,促進馬鈴薯壹、二、三產業融合互動。
2003年至2012年,農業綜合開發新增糧食生產能力占同期全國糧食產量增量的1/4。從2008年開始,國家專門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此後逐年增加,支持農業部重點建設西部地區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目前,種薯繁殖基地項目覆蓋河北、內蒙古、甘肅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基本覆蓋所有重點省份,項目縣約占優勢種薯縣的壹半;國內主要的種薯育種、繁殖、推廣壹體化企業基本都再次支持了。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馬鈴薯是壹種塊根作物。與其他蔬菜和糧食作物相比,其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應更高,對用於加工的馬鈴薯應具有更嚴格的要求。
從我們監測的情況來看,馬鈴薯的生產加工還存在壹些問題,比如種植過程中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影響,儲藏過程中發芽產生的茄堿對人的神經有影響。在加工過程中,許多小企業為了提高澱粉的粘度,會加入壹些添加劑。
行業監管要服務和促進馬鈴薯產業化、主糧化、主食化。監管部門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馬鈴薯的行業標準和產品標準還不完善,食品安全法、QS標準審核制度、衛生檢疫、環境保護等相關法律標準還不配套,有的甚至互相打架。當前,重要任務是清理行業產品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
此外,要嚴格監管執法,按照審批制度確保加工企業資質和準入,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準入管理。
推廣馬鈴薯作為主食是壹件具有強烈時代感的大事,也是壹項系統工程。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有很多關要過。我想至少經歷三個層次:
壹是消費者愛吃。把土豆加入到其他食物中,完成主食或主食的過程,是壹個方向。但是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接受這種改變嗎?讓消費者因為愛吃而吃,而不僅僅是帶著健康的信念。
第二個層面是讓農民熱愛種植。農民愛不愛種,看效益。效益高,自然會種。要提高效率,首先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要靠科技攻關。此外,還有生產經營模式的問題,包括如何發展農民合作社,延長馬鈴薯的產業鏈,讓農民從加工和流通中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
第三個層次是政府的愛扶。既然土豆被視為主糧,就應該和小麥、玉米壹樣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包括國家在農業領域的基本建設、良種補貼、農作物保險、主產縣的獎補,甚至今年壹號文件提到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問題。
中國農業轉型的壹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重塑國家農業的競爭力,產業鏈是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產業業態。發展馬鈴薯產業鏈,需要壹個重大的試點項目。
首先,我們必須調整政策。發展產業鏈,要以市場為主導,以加工制造為關鍵,以原材料生產為基礎,需要壹套涵蓋市場銷售、加工制造、包括生產環節的政策體系。
二、現代產業鏈的主體,說壹千道壹萬都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尤其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塑造產業的,壹定是企業。因此,妥善處理企業與農民的關系,培育企業,是馬鈴薯產業發展不可回避的門檻。
第三是機制。政府應該發揮作用,支持它,但最重要的是引入市場機制。中國的農業可以說是壹個奇跡:不需要太多投資就能快速生產。去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44萬億左右,第壹產業不到1萬億。貸款余額72萬億左右,農業只占4%左右。壹個對資本吸引力如此弱的行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引入市場機制。
從科技部的角度,考慮細化“十三五”期間支撐我國馬鈴薯產業鏈發展的創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