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山西的晉國在整個春秋時期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國家,孔子卻沒有來。這是為什麽呢?
孔子進了車。
/203 FB 80 e 7 bec 54 e 73 DFB 45d 7 b 2389 b 504 EC 26 AE 7?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晉城蘭車村-孔子的馬車歸來。
其實說孔子沒去過山西是不準確的。晉城市澤州縣金廟鋪鎮有壹個民族傳統村落叫“蘭車村”。根據當地的傳說。孔子打算進入晉國。他壹到這個村子,就看到壹個小孩在馬路中間玩石頭築城的遊戲,玩得不亦樂乎,陶醉其中。孔子壹行人到了,看見孩子擋住了路,就讓孩子讓開。結果孩子大聲反駁:“我只聽過汽車給城市讓路的道理,沒聽過城市給汽車讓路的道理。”孔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想,壹個晉國的孩子這麽聰明,對大人來說不是很了不起嗎?我為什麽要繼續多說?所以他轉身去了別的地方。
/d 4628535 e 5d de 71184 c 51c3 facefce 1b9c 1661e 7?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當然,同樣的傳奇故事也發生在臨汾市襄汾縣顧雍鄉車會洞村。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那麽說孔子沒去過山西就真的不準確了。
/cf 1b9d 16 fdfaaf 51 E8 F4 de 76875494 eef 11 F7 AE 7?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襄汾縣車會東村。
可惜這只是壹個傳說故事,史書上沒有記載,所以我們不能因為樂在其中而相信。《史記》中的記載是:“孔子既然不能守禦,就要在西方見趙簡子。至於那條河,我聽說了竇和舜華的死訊,我在河邊感嘆:‘水美,氣壯!如果這座山不適合這個,生命將會消失!“意思是孔子到了衛國(疆域大致位於河南濮陽、河北邯鄲、邢臺,黃河以北,山東聊城西部,毗鄰山西),卻沒有得到重用,準備西行訪問趙簡子。到了黃河岸邊,突然聽說晉國的兩位大臣竇和舜華都去世了,我站在黃河邊上,不禁感慨地寫下壹首詩:“黃河之水浩蕩,真美啊!我太幸運了,我過不了黃河!"
孔老二寫的這首詩,太跳躍了!他的弟子子貢聽了半天,也沒明白。他問:“老師,妳這是什麽意思?弟子不懂!”
孔子解釋說:“竇和舜華是晉國的名醫。這兩個人在幫助趙簡子獲得晉國的權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現在趙簡子成功了,他反而殺了他們。鳥獸尚且懂得避免不義之舉,何況我?”這意味著趙簡子忘恩負義。他要去晉國。即使他做出了貢獻,趙簡子也可以隨時殺死他。這種人有什麽前途?我們回去吧。
於是孔子寫了壹首《曹操》,踏上了歸途:
幹澤而魚,龍不遊;
覆巢滅卵,鳳凰不留。
苦不堪言,也要休息。
註:哥弟是孔子的出生地。
這個故事在史記中有,所以應該有壹定的可信度。孔子從衛國西行,未過黃河而歸,證明他沒去過山西。但也有史家懷疑這壹史實的真實性,因為文中提到的大夫竇和順都是孔子公認的聖賢,為什麽其他史料中沒有提及?孔子好像沒去過山西,不敢妄下結論。
/9922720 E0 cf 3d 7 cab 61763 BFF 91 FBE 096 a 63 a 912?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太原上蘭村竇大夫廟。
但除了少數專家,大多數人還是認可這份史料的真實性。孔子沒有去過陜西,竇也是壹個真正的聖人。遠在唐朝以前,太原市上蘭村就有專門為竇修建的祠堂,其中壹副對聯上寫道:
在太行山之巔,孔勝為誰留下了足跡;
在兇石山腳下,普賢依然是澤和壹生的遺風。
當然,這壹切都只是故事。孔子不來山西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晉國崇尚法律,孔子崇尚儒家。
晉國的政治改革是諸侯中最早的。早在春秋三家未分晉國的時候,晉國就有很多依靠法家思想治理國家的萌芽。比如公元前513年,晉國把當時的刑法鑄在鼎上,公之於眾。可是孔子聽了,生氣地說:“升官好不好?丟了!”結果五六十年後,晉國真的滅亡了。
孔子真的是神啊!他為什麽能預測得這麽準?因為晉國“失度!”,有點過了。按李周的說法,“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如今的晉國完全無視這壹點,立法自鑄鼎也毫不客氣!
但是晉國的滅亡並不是被他國所滅,而是自身內部的分裂,壹種自殺涅槃?。晉朝以後,韓、魏、趙三國鼎立,魏領導變法,趙在騎射,長期主導著戰國局勢的發展。
儒法各有原理,各有利弊,而在當時,這兩種思想還是水火不容的。這樣看來,孔子來晉國註定壹事無成,不如不來。
晉國大亂,孔子獻禮。
自唐叔虞建立以來,晉國壹直處於壹個復雜的環境中。為了與少數民族和諧交流,唐叔虞實行了“壹國兩制”的政策:開放夏政府,以軍事開放邊境的政策。意思是在夏朝舊地,實行夏朝政策;在戎狄居住的邊境地區,采用少數民族的政策進行治理。就這樣,經過長時間的時間和民族融合,晉國逐漸染上了許多少數民族的習慣,對周朝的“禮儀”不甚重視。
/71 cf 3c 79 f 3d F8 DC 9 C2 ad 058 c 611728 b 461028 e 7?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發生了壹系列的事情,比如曲沃更換了翅膀,以小毀大,殺光了群子;如李記之亂,廢長、廢幼、廢官、廢吏,也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這方面的先河;比如晉文公的弟弟伊吾對秦國的背信棄義,落井下石,就不是君子的行為。對於壹向恪守《周禮》和“非禮勿動”的孔子來說,在這樣壹個不願意和他講道理的地方,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晉文公不正確。
晉文公流亡了19年。他的父親想殺他,他的繼母想殺他,他的弟弟想殺他,甚至他的侄子也想殺他。可以說他嘗遍了人間冷暖。後來回國後,在60歲時迅速建立了晉國的霸權。這樣的人無疑有權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尊敬。
但孔子不這麽認為。孔子對晉文公的評價是“批判而不正確的”。就是壹個不走正道,愛耍歪門邪道的人。嗯,孔子,妳是專門負責給我們毀三觀的嗎?
其實孔子說的是有根據的。原因在哪裏?
第壹,晉文公的母親是榮帝的女兒,所以他的血液裏有不符合中原“正道”的東西;其次,當他被他的父親晉獻公追趕時,他跑到他祖母家避難,並在那裏住了12年。12年期間,我壹直生活在榮帝故裏,難免不再為“傲慢與不公”而生氣;第三,晉文公的得力幹將很多也是榮帝的人,比如胡巖和胡帽。有了這些人的幫助,他的工作難免不受影響。
那麽證據在哪裏呢?
首先,晉文公娶了他的侄子和妻子淮波。他雖然不願意,但這關系到國家利益和個人前途,就是不想和也不要爭,就結婚,這個時候,就沒有原則了。但這件事會交給孔子,卻又不同。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如果妳殺了我,妳就不能結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
第二,和秦穆公玩陰的。晉文公貴族秦穆公幫助他回國,並把女兒嫁給他。按理說,他應該感激秦穆公。然而,他更喜歡玩陰的。有壹次,的房間裏發生了混亂,周向各諸侯國尋求幫助。他害怕秦國跑到晉國面前,就跑到秦穆公那裏說:我們跟他走吧!秦穆公答應了。這邊壹穩住,那邊就秘密派兵平息內亂,歡迎周襄王回朝。那邊的秦穆公仍在等待消息,而他的壹方已經搶走了他的功勞。為了感謝晉文公的貢獻,周襄王送給他壹大片土地。而那邊的秦穆公,咬牙切齒,想把他撕碎。孔也看不上這種忘恩負義的卑鄙手段。
第三,以臣稱君。城濮之戰後,晉國打敗了楚國。為了進壹步稱霸,脅迫周聯合諸侯,借助周的權威,晉國日後得以“遵王命,奪四國,糾王患”,也就是服從周的命令,安撫各路諸侯,懲罰不忠於王室的惡人。聽起來好高大上。其實晉國之後也不是只有這壹個。除了周,妳想打誰就打誰。孔子看了很不爽,說:“以臣呼君,而不可訓。”重耳,妳知道規則嗎,規則,規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在晉國歷史上,令人敬畏的君主在孔眼裏就是這樣壹個邪惡的東西。其他君主還有救嗎?唉!都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雕也,孔子想。算了,還是回家吧!
孔是對的。晉國確實是壹個不太講究禮義的國家,比較講究實際和功利。這種性格,不用說,在2000多年前的晉國就有了,就算是現在的山西人,也很容易找到。
但平淡還是感慨,孔,壹個有學問的人,壹生遊歷了很多國家,卻沒有施展才華的地方,有壹次差點餓死,也是挺可憐的。反倒是晉國,雖然不怎麽客氣,但是統治了壹百年。三分之後,各家也發展的不錯。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世界真的很復雜,真的很難說是對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