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孔子、孟子、董仲舒分別對儒學做出了什麽貢獻?

孔子、孟子、董仲舒分別對儒學做出了什麽貢獻?

⑴背景

1.經濟上,隨著鐵器的使用和牛耕教的普及,井田制逐漸瓦解,奴隸經濟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落,王侯將相崛起。春秋戰國是壹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各種力量在爭奪平衡和較量。對社會變革的現實表達不同的看法,對改革的弊端提出各種方案,必然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另外,新的統治階級還沒有建立起絕對的權威,人們的思想不會受到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和限制,可以暢所欲言。

3.在階級關系上,“士”開始活躍於社會生活,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

4.思想文化上,從“學在官”到“學在民”。私塾的興起造就了壹大批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學者,也為學術繁榮提供了輿論陣地。在社會上,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目的的壹群社會力量被稱為“百家爭鳴”。

②百家爭鳴

1.觀念:指社會上形成的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目的的學者和學派。2.主要流派及代表:(1)道家:老子、莊子;(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韓非子。

(三)歷史地位和意義

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文化和思想道德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

2.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派取長補短,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包容、開放的特點;

3.儒家思想是在“百家爭鳴”中吸收和整合諸子百家之長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並成為以後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4.“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思想解放運動,極大地推動了當時及以後中國的社會歷史發展。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派互相詰難、互相反駁,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最終形成了中國古代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規範;道教構成了中國兩千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進步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和治理國家的理論武器。它們的同構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四)儒學的興起

1.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

(1)政治思想:①仁為核心;(2)“德治”,即強調統治者以德治民;(3)提倡“克己”,使每個人的行為都符合禮儀的要求。

(2)教育思想:興辦私塾,提倡“有教無類”。

2.孟子

(1)將孔子的“仁”思想發展為“仁政”,進壹步提出了“重民輕君”的民本思想。

(2)在倫理上,主張“人性本善”,通過實施仁政來恢復和擴大人的善。

3.荀子:

(1)在行政上主張“仁義”、“王道”,“以德服人”;

(2)看到民間的巨大力量,提出“可以管舟,可以澆灌百姓”的觀點;

(3)鼓吹“性惡論”,強調用禮樂來規範人的行為,使人行善。

5.道家、法家和墨家

①老子創立了道家學派。

A.唯心主義:認為世間萬物的本源是道;b .政治思想:無為而治;c .樸素的辯證思想:萬物和社會都是運動的,關系是相對的。

②莊子對道家的發展。

a主張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b .影響:道教構成了中國兩千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

③韓非子對法家的貢獻。

壹個貢獻:法治國家,集法、權、勢於壹身;b作用:有利於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c影響:法家將君主的權力提升到極致,迎合了建立統壹專制國家的歷史發展趨勢。

④墨子的見解及影響。

a主張:壹是“兼愛”,消除親密與尊嚴的區別,平等地愛所有的人;第二,“非攻”譴責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第三,提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第四,治國崇尚“尚賢”,反對裙帶關系。b影響:墨家思想代表了普通百姓的意願,在當時影響很大;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進步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和治理國家的理論武器。

2.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

(壹)董仲舒的新儒學

1.背景

(1)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強盛,但社會上也潛伏著危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陰陽五行的壹些思想融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家體系。(3)漢武帝給了董仲舒壹個闡述儒學的好機會。

2.特點:將道家、法家、陰陽五行的壹些思想融入儒學,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學體系。

3.中心思想

(1)董仲舒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壹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2)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主張“君權神授”,提出“天人合壹”、“天人互動”等學說;

(3)董仲舒還提出了待人接物的五大道德標準,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被後人概括為“三綱五常”。

4.結果

董仲舒的思想非常有利於扭轉內外懈怠的局面,深受漢武帝賞識。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並付諸實踐。

5.董仲舒理學評價

(1)“春秋統壹”對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壹的國家,穩定社會秩序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唯心主義的成分是應該批判的。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儒學成為傳統文化主流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扼殺不同學派的意識形態專制是不可取的,應該鼓勵各種學術思想的爭鳴。

(3)“君權神授”、“天人合壹”、“天人感應”是神學迷信,應該批判。

(4)要求統治者實行仁政,限制土地兼並,減輕農民負擔,對當時穩定社會秩序起到了積極作用,對後世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5)提倡孝道的“三綱五常”倫理思想,對弘揚中華美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現代社會的道德建設有著深刻的啟示。但是,宣揚普遍倫理是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應該受到批判。

(2)漢武帝采取的措施

1.措施:(1)用儒家思想參與國家大事;(2)儒家壟斷教育;(3)設置國子監,縣設學堂,初步建立地方教育體系。

2.影響: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並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學

⑴背景

1.魏晉南北朝:佛道盛行,儒學面臨挑戰;

2.隋代:儒家提出“三教合壹入儒”,又稱“三教合壹”;

3.唐朝:統治者推行三教並行政策,儒學地位受到挑戰。

4.北宋時期,儒生發起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突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佛道闡釋儒家正義,形成了以理性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②朱成理學:

1.雙向命題:①天是萬物之源,理在先;(2)將正義與倫理道德直接掛鉤,認為“人倫導致正義”;(3)提出了“學而優則仕”的認識論,將知識、真理、正義聯系起來。

2.朱主張:①天道是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2)“物”是指天理、人倫‘聖言、人情世故’。“取經”的目的是理解道德的善,而不是尋求科學的真理;(3)編纂《四書章句註》,成為後來科舉考試的教材。

3.影響:①適應了統治者的政治需要,成為南宋以後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效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2)三綱五常的教導,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3)朱的學術思想對日本、朝鮮和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陸·薛鑫

1.陸九淵命題:①“心”是萬物之源,“心”即“理”;(2)世間萬物皆在心中;3反省內心,妳會得到正義。

2.王陽明主張:①倡導“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2)提出了“良知”和“知行合壹”的理論。

3.影響:①明中葉以後,王陸心學廣為流傳;(2)宋明理學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和倫理道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宋明理學的影響

宋明理學在早期並不被統治者重視,在明代確立了在思想界的主導地位,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壹方面是積極的,對人的性格、氣質、品行、決心、責任感的塑造有積極的作用;另壹方面,其“三綱五常”等倫理規範是維護君主專制的工具,破壞和扼殺人性,壓制思想進步,負面效應突出。

⑴背景

1.經濟上,隨著鐵器的使用和牛耕教的普及,井田制逐漸瓦解,奴隸經濟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落,王侯將相崛起。春秋戰國是壹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各種力量在爭奪平衡和較量。對社會變革的現實表達不同的看法,對改革的弊端提出各種方案,必然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另外,新的統治階級還沒有建立起絕對的權威,人們的思想不會受到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和限制,可以暢所欲言。

3.在階級關系上,“士”開始活躍於社會生活,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

4.思想文化上,從“學在官”到“學在民”。私塾的興起造就了壹大批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學者,也為學術繁榮提供了輿論陣地。在社會上,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目的的壹群社會力量被稱為“百家爭鳴”。

②百家爭鳴

1.觀念:指社會上形成的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目的的學者和學派。2.主要流派及代表:(1)道家:老子、莊子;(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韓非子。

(三)歷史地位和意義

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文化和思想道德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

2.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派取長補短,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包容、開放的特點;

3.儒家思想是在“百家爭鳴”中吸收和整合諸子百家之長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並成為以後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4.“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思想解放運動,極大地推動了當時及以後中國的社會歷史發展。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派互相詰難、互相反駁,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最終形成了中國古代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規範;道教構成了中國兩千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進步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和治理國家的理論武器。它們的同構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四)儒學的興起

1.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

(1)政治思想:①仁為核心;(2)“德治”,即強調統治者以德治民;(3)提倡“克己”,使每個人的行為都符合禮儀的要求。

(2)教育思想:興辦私塾,提倡“有教無類”。

2.孟子

(1)將孔子的“仁”思想發展為“仁政”,進壹步提出了“重民輕君”的民本思想。

(2)在倫理上,主張“人性本善”,通過實施仁政來恢復和擴大人的善。

3.荀子:

(1)在行政上主張“仁義”、“王道”,“以德服人”;

(2)看到民間的巨大力量,提出“可以管舟,可以澆灌百姓”的觀點;

(3)鼓吹“性惡論”,強調用禮樂來規範人的行為,使人行善。

5.道家、法家和墨家

①老子創立了道家學派。

A.唯心主義:認為世間萬物的本源是道;b .政治思想:無為而治;c .樸素的辯證思想:壹切事物和社會都是運動的,關系是相對的。

②莊子對道家的發展。

a主張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b .影響:道教構成了中國兩千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

③韓非子對法家的貢獻。

壹個貢獻:法治國家,集法、權、勢於壹身;b作用:有利於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c影響:法家將君主的權力提升到極致,迎合了建立統壹專制國家的歷史發展趨勢。

④墨子的見解及影響。

a主張:壹是“兼愛”,消除親密與尊嚴的區別,平等地愛所有的人;第二,“非攻”譴責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第三,提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第四,治國崇尚“尚賢”,反對裙帶關系。b影響:墨家思想代表了普通百姓的意願,在當時影響很大;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進步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和治理國家的理論武器。

2.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

(壹)董仲舒的新儒學

1.背景

(1)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強盛,但社會上也潛伏著危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陰陽五行的壹些思想融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家體系。(3)漢武帝給了董仲舒壹個闡述儒學的好機會。

2.特點:將道家、法家、陰陽五行的壹些思想融入儒學,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學體系。

3.中心思想

(1)董仲舒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壹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2)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主張“君權神授”,提出“天人合壹”、“天人互動”等學說;

(3)董仲舒還提出了待人接物的五大道德標準,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被後人概括為“三綱五常”。

4.結果

董仲舒的思想非常有利於扭轉內外懈怠的局面,深受漢武帝賞識。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並付諸實踐。

5.董仲舒理學評價

(1)“春秋統壹”對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壹的國家,穩定社會秩序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唯心主義的成分是應該批判的。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儒學成為傳統文化主流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扼殺不同學派的意識形態專制是不可取的,應該鼓勵各種學術思想的爭鳴。

(3)“君權神授”、“天人合壹”、“天人感應”是神學迷信,應該批判。

(4)要求統治者實行仁政,限制土地兼並,減輕農民負擔,對當時穩定社會秩序起到了積極作用,對後世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5)提倡孝道的“三綱五常”倫理思想,對弘揚中華美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現代社會的道德建設有著深刻的啟示。但是,宣揚普遍倫理是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應該受到批判。

(2)漢武帝采取的措施

1.措施:(1)用儒家思想參與國家大事;(2)儒家壟斷教育;(3)設置國子監,縣設學堂,初步建立地方教育體系。

2.影響: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並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學

⑴背景

1.魏晉南北朝:佛道盛行,儒學面臨挑戰;

2.隋代:儒家提出“三教合壹入儒”,又稱“三教合壹”;

3.唐朝:統治者推行三教並行政策,儒學地位受到挑戰。

4.北宋時期,儒生發起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突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佛道闡釋儒家正義,形成了以理性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②朱成理學:

1.雙向命題:①天是萬物之源,理在先;(2)將正義與倫理道德直接掛鉤,認為“人倫導致正義”;(3)提出了“學而優則仕”的認識論,將知識、真理、正義聯系起來。

2.朱主張:①天道是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2)“物”是指天理、人倫‘聖言、人情世故’。“取經”的目的是理解道德的善,而不是尋求科學的真理;(3)編纂《四書章句註》,成為後來科舉考試的教材。

3.影響:①適應了統治者的政治需要,成為南宋以後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效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2)三綱五常的教導,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3)朱的學術思想對日本、朝鮮和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陸·薛鑫

1.陸九淵命題:①“心”是萬物之源,“心”即“理”;(2)世間萬物皆在心中;3反省內心,妳會得到正義。

2.王陽明主張:①倡導“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2)提出了“良知”和“知行合壹”的理論。

3.影響:①明中葉以後,王陸心學廣為流傳;(2)宋明理學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和倫理道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宋明理學的影響

宋明理學在早期並不被統治者重視,在明代確立了在思想界的主導地位,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壹方面是積極的,對人的性格、氣質、品行、決心、責任感的塑造有積極的作用;另壹方面,其“三綱五常”等倫理規範是維護君主專制的工具,破壞和扼殺人性,壓制思想進步,負面效應突出。

  • 上一篇:如何看手相算命
  • 下一篇:安康有哪些古建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