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創造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總結和倡導了許多有價值的教育思想和原則,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他的教育經驗和原則是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寶貴遺產,對我們的教育實踐仍然具有有效的指導意義。

1.有教無類,誨人不倦。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具有劃時代意義和光輝燦爛的思想應該是“有教無類”。在孔子之前,貴族階級壟斷了文化和教育的權利,平民階級沒有受教育的可能。教育只局限於最高統治階級,辦教育的目的只是為統治者培養接班人。學校貴族化阻礙了文明的普及和發展,也扼殺了普通人的好奇心。

孔子從30歲左右開始,打破歷史慣例,創辦私塾,明確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論語·衛靈公》)。在他看來,所有凡人都可以接受教育,都可以向善,都應該平等地接受教育,教育不應該被貴族壟斷。這壹教育思想開創了壹條文化下移、普及教育的新路,也是我國教育史上劃時代的革命創舉。

“有教無類”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他壹生教育實踐的總結。他不分階級、等級、地域、德行和愚蠢。只要虛懷若谷,就會“修身(十余塊肉幹)”,認真進行教育(《論語》)。孔子招收的學生都是例外

從開始辦學到73歲去世,孔子即使在從政(擔任主要秘書)和周遊世界的十年間,也從未中斷過自己喜愛的教育事業。他鍥而不舍地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發展私學,用壹生的心血和生命譜寫了壹曲卓越教育事業的凱歌。他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為教,弟子蓋三千元,精通六藝者七十人。”壹個人幾乎把成年的時間都花在了教育上,培養了那麽多有用的人才,真的可以稱之為。

“學而不厭,教而不厭”自古以來為人們所稱道,也是孔子高尚道德的主要內容。孔子經常以此要求自己。當他的學生用“聖”“仁”稱贊他時,他說:“如果是聖、仁,我怎敢?”若不倦克制之,教人之,可說雲何已過。”(《論語》)孔子不僅孜孜不倦地教導學生,而且毫不隱瞞,從而贏得了學生們對他的無限尊敬和敬仰。孔子死後,學生們住在孔子墓旁的造屋中,守喪三年。子貢很受老師器重,師生情勝於父子情。

2.因材施教,聽從指導。

在教育教學方面,孔子有很多發明。即使是兩千多年後的現在,其中的壹些仍然具有真理的意義。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是最有價值的事情之壹。

因為孔子在教育方針上提倡“有教無類”,所以他也接納了所有的學生。這樣,學生之間在年齡、性格、愛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識基礎、學習態度、意誌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孔子曾這樣評價壹些學生:

柴也是傻子,也是老師,也是老師。(《論語》)

回到它的平凡,反復空虛;如果妳不發號施令,貨殖會贏很多次(同上)

這說明了他對學生的理解。為了讓不同的學生能學到東西,學得好,他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以孔子在《論語》中對學生關於“仁”的問題的不同回答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顏元問任。子曰:“克己克己,是仁。如果妳克己,自我否定,世界就會回歸仁愛。為仁,由己及人。”顏淵道:“目的何在?”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元十二)

鐘公問任。子曰:“出門在外,必使百姓喜大祭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妳在國內毫無怨言,在國內也毫無怨言。”(同上)

司馬牛問任。子曰:“仁者言也,不誠也。”嶽曰:“其言也?”子曰:“何以難乎?”(同上)

問任。子曰:“愛。”(同上)

張子向孔子求仁得仁。子曰:“能為天下五事,是仁。”“我可以問壹下嗎?”正所謂“敬、容、信、敏、利。敬而不辱,容而得之,信而責之,敏而有功,利而足以使人。”(陽貨十七)

仁是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是他心目中的最高道德標準。五個學生問同壹個問題,孔子的回答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不同。顏元是孔子學生中最了解他思想的人,所以孔子對他的回答深刻而抽象,涉及到禮與仁的關系。中弓是冉雍,他在政治上很有才能,孔子認為他“能使南方”(《論語》也是勇)也就是說,妳可以當壹個地方的行政長官),所以仲宮向仁德求教時,孔子的回答集中在仁德在政治上的應用。司馬牛“多嘴浮躁”(《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告誡他仁者不多,說話似乎也慢,以此糾正他性格上的偏差。樊遲的理解能力很差,所以孔子對他的回答更具體。告訴他,仁就是愛別人。張子有時太極端,事情往往走向極端。這種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是不善良的。所以他問仁德的時候,孔子講的很詳細,告訴他如何與人相處。

再看另壹個例子:

魯茲問,“司文做了什麽?”子曰:“有父兄在旁,我如何聞而行之?”尤然說:“當妳聽說這件事時,妳會怎麽做?”子曰:“司文必行。”龔細花道:“妳也叫司文做。”子曰:“有父有兄。”:求也問“司文祝星”,子曰:“司文祝星”。紅也是糊塗,敢問。"子曰:"求也退,故我進;因為妳也是壹個人,妳應該撤退。”(《論語·先進》)

本章闡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則。宋珠熙評價說:“孔子因材施教。”(《論語》註)同壹個問題是不同的學生提出來的。孔子根據尤然和魯茲不同的人格特征,運用揚長避短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為後人因材施教提供了生動的示範課。

孔子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他根據這個原理,深入了解學生不同的興趣、智慧和能力,把握每個人的特點,給予不同的教育。他把優秀的學生分成四個專業:

德行:顏淵、閔子愷、冉伯牛、仲弓;字:斬殺我,子貢;政治:尤然,陸機;文學:子遊和夏紫。(高級論語)

孔子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所長。他把教育分為不同的專業和學科,這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是第壹次。

孔子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對如何傳授知識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進行了探索和總結。

傳統教育註重記憶和理解,所以在教育方法上註重填鴨式教學,忽視啟發式引導。它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這種教育方式違背了人有創造能力,希望實現才能的本性。久而久之,必然會打擊和壓制他們的積極性。跟不上的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會覺得學習是壹種沈重的負擔,甚至會失去好學上進的品質。事實上,這種傾向與孔子的教育主張和實踐大相徑庭。“那位孔子循善誘,給我寫了壹本書,要我講禮貌,我卻欲罷不能。”(《論語·子涵》)這是顏回跟隨孔子學習多年的切身感受。

  • 上一篇:女人“老不老實”,有三個方面可以看出貓膩,無處可藏。妳知道嗎?
  • 下一篇:小學壹年級語文重陽節的原文、教案和教學反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