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學校應該培養學生仁義禮智的君子品格

學校應該培養學生仁義禮智的君子品格

孔孟壹直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被後人尊為“亞聖”。孔子認為,君子必須註重內在修養的提高,才能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無所畏懼。孟子詳細解釋了這種內在的力量,他稱之為“浩然之氣”。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體現。《孟子》中有很多成語和格言,關系到君子的處事、修養、性格、行政等各個方面。典型代表有:壹個古代的君子,過了就可以改變;君子不怨天,不計較人;仁、禮、智等。讀了《孟子》,我覺得在學校教育中,除了知識學習能力的培養,仁義禮智的君子品格也應該是重要內容之壹。

(壹)仁——尊重和愛護,善待他人。

君子要善良,並貫穿於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際氛圍。

《樓章下》載:“愛別人的人,永遠愛別人;尊重別人的人,也會永遠尊重別人。”君子體貼有禮,自然贏得大家的喜愛。同時要堅持與人為善,改正自己的缺點,吸收別人的長處。值得註意的是,孟子曾經舉過君子行為的反例,即伯夷和柳下惠,認為他們壹個心胸狹隘,壹個有尊嚴,君子不可效法。

在學校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壹些孩子對別人辱罵、專橫,而自己卻渾然不覺。別人這樣跟他說話,他覺得很委屈。這就是妳不能善待他人,而是要求他人善待自己。只有從小教育孩子愛他人、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相處之道,才能讓孩子具有君子的品格,與人為善。

(二)義——浩然之氣,舍生取義。

性格和氣魄是孟子大關懷的核心。正直是壹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正直的品格;舍生取義是壹種魄力和勇氣,死是壹種氣魄。兩者同時加到自己身上,就不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壹方面,孟子眼中的浩然之氣,是壹種由極而生,聚義而充滿廣闊天地的正能量。如果人們希望這樣,他們會長期堅持做正義的事情。經過多年的聚集,他們能夠成功,可以幫助他們既有責任心又無所畏懼,聽到聽到雜七雜八的話也不會慌張。另壹方面,當君子面臨生命與道德的兩難時,孟子舍身取義的準則是高明而殘酷的。生存是人性使然,義是性格使然。

生而為人,生命至上;作為君子,道德重於生命。士可殺,士可辱,是這種信仰的完美實踐。在學校教育中,讓孩子懂得正義,擁有正義之心,明辨是非,也是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禮——君子從政,隨遇而安。

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是君子義不容辭的使命。孔子和孟子分別在著作中對此進行了論述。雖然做官很重要,但是君子不能輕易做官,要看情況,從《論語》《孟子》中的成語就可以看出來。

1號,世上有路也無路。《論語·衛靈公》載:“國若有道,則為官;如果國家沒有辦法,可以卷起來。”孔子率先提出,君子是否為官,要由國家政治生態來決定:政治清明,為官。國政暗淡,幽僻。孟子堅持了這壹思想,《心下句句》載:“天下有道,是死之道。天下無道,我殉道。”

第二,符合禮儀,走正道。孟子主張君子“以其道而為官”,通過合理的道路找到官來做。如果渠道不禮貌,即使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也是可恥的。他甚至形象地把“不合他道”的官員比作男女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翻墻私會,視為“轉孔之類”的行為。

孩子往往有很好的想法,卻找不到很好的方法去實現,甚至可能因為采取了錯誤的方法而受到懲罰。這是因為我沒有掌握,沒有放手。我們老師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正確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正確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四)智慧——自省,自尋。

《論語》說:“君子謀他人,小人謀己。”孟子進壹步解釋“做壹件事,不能問自己”,強調君子不怨天尤人,對別人不好,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就會反省自己。孟子在《大雅·王文》中經常引用“凡事說自己想做的事,為自己謀求更多的幸福”來證明這壹點。同時告訴人們要順勢而為,做自己想做的事。君子行為的選擇要順應歷史潮流和發展大勢,可謂“萬幸自求”。自省體現了君子謙虛的態度,蘊含著深刻的智慧。鼓勵人們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儒家入世務實的典型體現。

學校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對孩子的道德發展非常重要。所以,壹定要重視孩子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中國古代聖賢、孔孟所蘊含的君子精神是至高無上的指南。

  • 上一篇:如何開壹家鹵菜店?從0到1開店需要註意什麽?鹵菜店有沒有可能從1到100?
  • 下一篇:對話李白:豪賭電氣化改造,通用汽車如何在中國破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