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淺析學校道德教育

淺析學校道德教育

德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同屬於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體系。長期以來,德育在各級教育實踐中備受重視,積累了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下面是我給妳推薦的壹篇關於學校德育的分析論文。希望妳喜歡!

淺析學校道德教育——淺談學校道德教育

摘要:針對學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鄧小平道德教育理論為指導,提出了學校道德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學校德育;鄧小平的道德教育理論;戰略和措施

作者簡介:楊建軍,男(1956.8.1-),廣西桂林市龍勝縣人。

介紹

德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同屬於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體系。長期以來,德育在各級教育實踐中備受重視,積累了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入,我國的教育現狀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德育理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實的需要,所以德育理念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是必然的。

1,學校德育現狀

當前,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他們思想積極、健康、向上,關註國內外時事;時刻關註自己的發展;不斷增強自強、自立、自信的意識;擁有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目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受各種意識形態和國際敵對勢力的影響,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個性化、多元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各種不健康思想正在侵蝕校園。雖然學校非常重視加強德育,但缺乏家庭參與和社會參與的協同教育環境。這些現象都給當前的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艱巨的任務。

2.鄧小平的道德教育理論。

2.1德育目標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在認真總結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科學地把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結合起來,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有理想,有道德,有教養,有紀律?作為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目標。這體現了鄧小平同誌新時期對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才素質要求的層次性特征。

鄧小平同誌還指出:在鼓勵和幫助大家努力工作的同時,我們還是要承認成長過程中的天賦和品德的差異,並根據這種差異區別對待,使大家盡可能根據不同的條件向社會主義的總目標前進。?因此,學校德育的目標不可能是壹致的,承認不同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的人在這個階段的道德品質是不同的。因此,學校德育目標必須把先進性和廣泛性要求有機結合起來,使德育發揮最大效益。

2.2道德教育的內容

鄧小平同誌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根據我國人民思想道德狀況和社會精神的實際,根據新時期德育戰略目標的規定,對德育內容提出了壹系列重要思想,科學而深刻地闡述了新時期德育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包括以下四個層次: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法紀教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社會主義政治教育。學校要根據這四個方面,結合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實踐中存在的主要思想問題,合理確定學校相應的德育內容,並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

2.3道德教育的方法

鄧小平同誌非常重視德育方法。在談到如何處理中西德育結合時,他強調在繼承傳統和引進吸收外來文化時,要發揚優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吸收,不能盲目照搬,全盤西化。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個方面,他說:全社會家家戶戶都在關心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進步。樹立大德育觀,開創全人教育新格局,全面實施社會德育、學校德育、家庭德育壹體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思想政治工作決策與管理壹體化;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渠道的整合?。?為了安定團結,宣傳、教育、理論、文藝部門的同誌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報紙、廣播、電視要把促進安定團結、提高青年的社會主義覺悟作為經常性的基本任務之壹。?

3.學校德育的策略與措施。

學習和研究鄧小平的德育理論,對於推進學校德育工作,構建德育系統工程,提高德育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3.1構建德育管理機制

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機制是實現學校德育目標的保證。

3.1.1完善學校德育管理體系

要建立德育目標管理、德育內容管理、德育方法管理和德育策略管理體系,形成多層次、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聯合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形成由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德育教師組成的德育組織體系,明確職責範圍,制定相應的評價機制,以適應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要求。

3.1.2經常性德育管理法制化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在日常的德育管理中,各種學校規章制度、學生行為規範和守則、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等。應該作為學生道德行為日常管理的標準。

3.1.3建立多種形式的德育管理方法

首先是自我管理方法。通過教育引導學生設計自我規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評價,逐步形成良好的自覺行為習慣。二是活動激勵法。通過各種寓教於樂、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遊戲和活動,實現學校德育目標。三是行政法規的管理方式。我們可以積極采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直接調控德育管理對象,通過權威和服從來影響管理對象。

3.2構建系統的德育目標體系

學校德育應該是壹個由德育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管理和評價六個子系統組成的完整系統。完善這壹系統的整體功能,需要對這六個子系統進行合理配置,構建壹個全時、全空間、整體效應的現代學校德育有機系統。

青年學生的心理素質、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法律意識、世界觀、人生觀、思想信念是通過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社會的不斷學習和訓練逐步形成的,不可能壹蹴而就。學校在確定德育內容時,不僅要考慮德育目標和教育目標的總體要求,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德性和認知基礎。

3.2.1堅持壹般性和特殊性的統壹。

比如優等生和後進生也是心理教育,德育內容既有* * *又有其個性;對於尖子生來說,重要的是糾正學生對榮譽和成就的心理壓力,防止焦慮、緊張、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發生。對於後進生,更要註重引導他們克服自卑和懶惰,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升起對美好明天的希望和憧憬。

3.2.2堅持傳統與時代的統壹。

既要保留傳統的教育內容,又要根據時代的要求增加。

3.2.3堅持穩定性和靈活性的統壹。

既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內容體系,又結合社會發展和學生思想變化,關註社會熱點和學生思想熱點,進行及時、有針對性的教育。

總之,學校必須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青少年的發展規律,根據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勢和特點,構建整體德育目標體系;劃分德育的要素結構和層次結構,根據不同年級或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水平,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這樣既保證了德育目標的壹致性和整體性,又保證了德育內容的漸進性和層次性,使德育得以規範和深入持久地開展。

目前,許多地方的應試教育思想還沒有完全根除,壹些地方政府、家庭和社會仍然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學校教育的質量,以分數來評價學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都是以教學成績為基礎,緊緊圍繞升學率。比如教師競聘上崗、職稱評定、晉升都是以教學成績為依據。在教師培訓方面,德育教師很少有或沒有機會外出學習或進行德育研究;教學工作會議壹年組織幾次,從上到下都很重視,而德育工作會議不可能幾年開壹次;教師獎勵方面,每年只評選優秀教師和骨幹教師,德育方面沒有優秀教師和骨幹教師。專業技術職稱晉升,教學優秀,骨幹教師評分重,始終處於優先位置;德育基地、設施、活動等專項經費沒有投入,是德育工作者的壹種悲哀。由於在政策導向上缺乏對德育工作者的鼓勵,人們對德育的熱情受到了嚴重影響。為此,各級政府領導、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下大力氣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和分數。單壹制?。當前尤其需要加強德育評價體系的研究,包括校長評價體系、校長對班主任評價體系、班主任評價體系、教師對各級學生評價體系,不斷改革和完善教師獎勵政策、職稱評定和人員編制制度,使之與教學平起平坐。只有這樣,教師的德育積極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激勵。

3.3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壹體的德育網絡。

3.3.1建立校園德育網絡。

目前所有學校都有比較完善的校園網。學校要充分利用網絡發揮教師的德育功能,將德育融入整個教學過程,開辟德育新途徑。結合各學科特點,適時發掘教學內容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將學科知識與德育相結合,培養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人格。

3.3.2建立校園、社會、家庭的德育網絡。

建立校園、家庭、社會教育三位壹體的德育網絡。只有把學校、社會、家庭的德育整合成壹張網,相互配合,密切配合,構建壹體化的德育網絡,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協同效應。

3.4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

學校德育的前提是教師自身的道德建設。作為教育工作者,規範自己的行為,為人師表,用之有方?為人正直?通過榜樣的作用來教育學生是特別重要的。要組織教師學習教師職業道德,從理論上明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和意義,明確教師的首要職責是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特別強調要樹立遠大理想,愛崗敬業,為教育事業多做貢獻。努力克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壹個老師,壹個人類的榜樣?。教師的言行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導因素。老師教學生做人,首先要知道怎麽做人。教師除了要學識淵博、教學正確之外,還要有學校的師德、家庭的美德,還要成為社會領域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法律法規的模範。

新形勢下,教師應與時俱進,大膽創新。特別是要倡導和強化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深化對職業崇高的認識,提高對教師工作價值的認同,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尚的品行和健全的人格精神感染學生,使他們成為思想道德高尚的人。

結論:新時期加強德育教育,提高學生道德修養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壹個同步實施的過程,對學生高尚品質、人格和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會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敢於創新,大膽探索,不斷總結,深入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為培養更多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資料:

1,鄧小平鄧小平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14;

2.鄧小平。《鄧小平論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第66-69頁;

3.鄧小平鄧小平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63,110,11,144。

4.鄧小平鄧小平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6;

5.鄧小平鄧小平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1,254,255,262,369,408;

6.中宣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

點擊下壹頁了解詳情> & gt& gt學校德育分析?

  • 上一篇:如何讓語言煥發光彩
  • 下一篇:室內施工插畫-手繪背景墻裝飾設計風格背景墻施工註意事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